天天看點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山東作為地區名稱,曆史上出現很早,而且變化很大。春秋時期,晉國居太行山以西,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當然現在齊魯大地也就是山東的别稱了。

濟南:滄海桑田,各大城市名字都在變化,唯獨濟南,2100年以前的漢代濟南就已經叫濟南了并且沿用至今,“濟南因地處古四渎之一的“濟水”(即俗稱大清河)之南而得名。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青島: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也名琴島,據《琴島詩話》記載:“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風徐來,波音铮铮如琴聲之故”。意思是說,山如琴,海為弦,海風輕拂,濤聲就像美妙的琴聲。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煙台:

煙台,古稱芝罘

( zhī fú )

。是中國古代早期文化發祥地,明朝的時候為預防倭寇,當地軍民于臨海北山上設立“狼煙墩台”,簡稱煙台。煙台是以而得名。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德州:古稱安德,

在古時黃河曾流經德州,秦始皇将黃河改名為德水,安德意為“德水安瀾”之意。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菏澤:

菏澤位于山東西南部,古稱曹州,菏澤原是天然古澤,濟水所彙,菏水所出,唐朝更名為龍池,清朝升曹州為府,因南方有菏山,北方有雷澤,是以賜名菏澤。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臨沂:臨沂古稱琅琊,

沂州,當然小夥伴們肯定覺得琅琊要好聽一些,這名字一聽就是一段風起雲湧、蕩氣回腸的江湖兒女的故事。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濱州:

濱州曆史悠久,至秦朝開始建縣,稱之為濱縣,五代時期置濱州,以瀕臨渤海而得名。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淄博:淄博古稱

淄州,隋開皇年間置淄州;淄博名号基本與民國初期因淄川、博山兩地煤礦開發而得名。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濰坊

:濰坊古稱濰縣。濰縣起源于秦朝,境内有條河叫濰河,濰縣因濰河而得名,是以叫濰縣,解放後為了發展,濰縣、坊子搞了個聯合,組團成立了濰坊。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泰安: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泰安也和濟南一樣,基本上有史記載一來就叫泰安。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日照:

宋朝開始設日照鎮,屬莒縣,為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濟甯:濟甯古稱洪州,北宋時期為濟水安甯,取濟甯之名。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東營:東營來自于東營村;唐

太宗李世民親自率兵東征高麗,行至今東營處,在此地安營紮寨,設東營、西營;後成為東營村、西營村。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聊城:聊城古稱為東昌府,後因聊河取名為聊城。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威海:威海,古稱威海衛,明朝期間,

為防倭寇侵擾,設立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取名來與威海衛。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棗莊:棗莊古稱蘭陵,大名鼎鼎的蘭陵王就出自于此處了。

山東各地級市的古稱與現在的名字比誰更好聽些?

個人覺得:臨沂--琅琊,棗莊--蘭陵,這兩個地方的名字古時候更好聽些,其他的都還好啦,沒啥特别大的差別,大家又是怎麼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