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老年,别高估兄弟姐妹的感情,這些事做得越少越好

人到老年,别高估兄弟姐妹的感情,這些事做得越少越好

文/藍夢

圖/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我的兄弟姐妹》中有一段讓人印象很是深刻的台詞:我們曾經是天上飄下來的雪花,本來互不相識,但落地之後便結為一體,結成冰,化成水,永遠不分離。

對此深有同感。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我們最親的人應該就是兄弟姐妹了。

他們的出現,讓我們覺得無比溫暖,似乎長大也不是一件太壞的事情;他們的呵護,成了我們努力向上的動力,總想能成為參天大樹,将其呵護。

因為這一點,許多人總喜歡把兄弟姐妹當成自己的依靠,事實上這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

正所謂,“樹大分叉,兒大分家”,步入老年階段的兄弟姐妹,已經各有各的家庭。如果用同一種标準要求兄弟姐妹都效仿,那麼多半會引來反抗,最終導緻兩家的關系隻會越來越遠。

是以,人到老年,别太高估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以下這些事情做得越少越好。

人到老年,别高估兄弟姐妹的感情,這些事做得越少越好

1.幹涉兄弟姐妹的“家務事”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之是以如此,是因為家庭中的許多事情,沒有對錯之分,隻不過是所站的立場不同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個人沒有親身體會,那麼就會很容易犯“斷章取義”的毛病,這不但不會化解雙方的沖突,還會火上澆油,最後導緻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是以對于兄弟姐妹家的事情,最好的做法是當個“旁觀者”。如果對象向你傾訴,那麼你就認真傾聽,盡量少發表自己的意見。

尤其是兄弟姐妹向你講述與兒媳、女婿的沖突時,更要堅持底線,不要做任何的評價。

作為親人,你多半會站在兄弟姐妹的立場來打抱不平,然而家裡的事情從來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一味地打抱不平,反而會激發對方與兒媳或者是女婿的沖突。

最初,對方大概也是跟你說說。然而你在一再的“自作主張”下,他可能會下定決心采取實際的行動。問題是,這些行為是不理智的,或者說對方根本就沒有自己行為承擔代價的勇氣與能力,是以當他們冷靜下來,多半會追悔莫及。此時他最恨的人,反而是你這個一再慫恿她做下如此決定的人。

人到老年,别高估兄弟姐妹的感情,這些事做得越少越好

如此,兩人之間即便有血緣關系,估計也很難再保持原來的和睦了。

何苦來哉?

是以聰明的老人,都不會給兄弟姐妹“出主意”。在他看來,那是别人家的事情,應該由他自己做決定。而他所能給予對方的,隻是“傾聽”而已。

再說,他也年事已高,需要孩子們照顧。如果他一味地幫對方,其實就是給自己的孩子增加負擔。最為重要的是,這麼做是吃力不讨好,也不利于他們關系的穩定。

曾在生活中看到不少這樣的例子,妹妹向姐姐訴苦,告知兒媳是如何“不聽話”。姐姐出于對妹妹的關心,請自己的孩子去“教訓”妹妹兒媳一頓,結果打得重了,惹的妹妹一頓埋怨——覺得她的主意一點都不好;惹的孩子一頓指責——出力還沒落好。

嚴重一點,可能兩家人都不來往了。人老了,能力小了,就别給自己以及家人找那麼多事情,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否則恐怕很難安享晚年。

人到老年,别高估兄弟姐妹的感情,這些事做得越少越好

2.合作做生意

處理兄弟姐妹金錢糾紛最好的方式是:親兄弟,明算賬。

這種做法看似罔顧親情,但是由于照顧了各方的利益,是以反而是呵護親情的高效舉措。

問題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太少了

多數人礙于兄弟姐妹的關系,不願意張口向對方要錢。如果對方比較睿智,能夠早早料到兄弟姐妹的想法,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補救,那麼兩人的關系可能還會繼續保持原來的樣子。

如果對方不夠睿智,無法探求到兄弟姐妹心中的想法,或者是了解對方想法以後不願意“損害”自己的利益而選擇退讓,那麼時間一長,兩人之間必然有沖突。

這一幕在影視作品中很常見。

比如《紅高粱》中的單氏家族。

單家二老爺與三老爺,在大老爺去世以後,本該端起長輩的姿态,齊心協力共同幫助單家渡過難關,進而迎來昔日的輝煌。然而他們并沒有這麼做,反而想盡辦法從單家大老爺的兒媳淑賢中奪取釀酒的秘方。

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年大哥的做法有失公允。而他們此時要做的不是照看單家的生意,而是“撥亂反正”,重新奪回屬于他們自己的東西。

人到老年,别高估兄弟姐妹的感情,這些事做得越少越好

于是他們以大哥無後為由,一再侵擾淑賢的生活。如果不是九兒足夠給力,生了一對龍鳳胎,那麼單家大房還不知道會被他們糾纏到什麼時候。

影片中最為荒誕的一幕應該就是九兒生孩子的時候。作為長輩,單家二爺與三爺不是想着幫忙,反而一再搞破壞。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即便是長嫂淑賢也很難保持最根本的善良與公允,一心想要得到孩子,而絲毫不顧九兒的生死。

甚至某些時候,還會為九兒離開而竊喜,因為沒有九兒這個生母在,這對龍鳳胎就真的是她的孩子了。而她也可以憑借這一點,在單家真正站住腳跟。

如果單家大老爺在世,或許會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而沒有選擇早點分家。

可惜他已經離開,無法給予後輩更多的幫助了。

兄弟姐妹之間,多半能做到共患難,而無法做到同富貴。在年老以後,為了後輩的未來,為了有個美好的晚年,最好還是不要在一起做生意。這麼做,對所有人都比較好。

如果老人非願意發展家族事業,那麼也應該就各自的權利與義務進行協定,以免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如此才能避免兄弟姐妹由于金錢而吵得不可開交。

總之,老年人别太高估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幹涉兄弟姐妹的“家務事”和合作做生意的事情盡量少做,或者幹脆不做。這倒不是讓老人對兄弟姐妹漠不關心,或者是袖手旁觀,而是要把握好分寸,懂得什麼時候該義不容辭伸出援手,什麼時候懂得隐匿自己保持沉默。

唯有如此,兄弟姐妹才能走得更遠,其感情也會越來越好。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