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意念的驚人真相!(二)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資訊,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内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台!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關于意念的驚人真相!(二)

聽起來讓人很震撼的是,我在《相信就可以做到》這本書裡描述過意念的力量,也在《秘密》影片裡談過意念,但現在卻了解到意念根本不是我的選擇。看來當我以為是自己設定了一個意念時,我隻是把大腦裡已經在運作的沖動說出來而已。

那麼問題就變成:是什麼東西或什麼人讓我的大腦發送出意念的?事實上,我後來問修·藍博士:“誰是老大?” 他笑了,還說他很喜歡這個問題。

好吧,那答案是什麼呢?

我承認,“意念”的問題還是讓我感到困惑。我用堅強的意志力減肥,并減了大約36公斤。在這樣的情況裡,我到底是聲明了一個意圖,還是隻回應了大腦發出的要減肥的資訊?

這是靈感,還是記憶?我寫信問修·藍博士。他這麼回複我:

在零裡面,什麼都不存在。沒有問題,也沒有意念。

對于體重的憂慮隻是記憶的複現,而這些記憶取代了零。你要回到零的狀态,需要神性去拭除藏在體重憂慮背後的記憶。

支配經驗的定律隻有兩個:來自神性的靈感,以及儲存在潛意識裡的記憶。前者是嶄新的,後者則是陳舊的。

大我的平靜 修·藍博士

在我看來,修·藍博士是看穿意念,走向本源——也就是零的狀态,那裡是一個沒有極限的地方。從那裡開始,你會經曆記憶或靈感。對于體重的憂慮是一種記憶,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愛它、原諒它,甚至感謝它。經由清理,神性将有機會顯露出來,并帶來靈感。

過量進食的渴望于我而言似乎真的是個定式,讓我幾乎大半生都處于肥胖狀态。這個渴望從我的意識中冒出來,除非我把它清除掉,否則它會一直在那裡持續地往上冒。因為它會不停地浮在表面,我就必須一直覺察自己的決定:要過量進食,還是不要。于是這成了糾結一生的抗争,一點也不好玩。沒錯,你可以借着“說不”來克服自我放縱的傾向,但這顯然需要花費很大精神和持續性的努力。慢慢的,拒絕放縱或許會變成一個新習慣,但在達到這個目标之前,要經曆多少痛苦啊!

反之,通過清除記憶,總有一天定式會消失殆盡,然後過量進食的渴望也不會再現,我們的心中隻剩下平靜。

簡言之,與靈感的華美相比,意念就像一塊殘破的抹布。隻要我一直保持要做某件事的意念,自己就會持續産生與這件事的對抗情緒,而我一旦臣服于靈感,生命就徹底轉化了。

我還是不确定世界是否就是這樣運轉的,對意念的力量也依然感到困惑,是以我決定繼續探索。

我和《秘密》這部影片的創作者兼制片人朗達·拜恩女士共進晚餐時,我問了她一件我一直想知道的事:“關于《秘密》這部電影,究竟是你創造了這部影片的點子,還是你接收到了這個點子?”

我知道是她接收到了創作這部知名電影預告片的靈感,那個預告片造成了一股病毒式營銷風潮的流行。她曾告訴我,預告片的點子是在幾秒鐘内突然閃現的,接着她就在10分種之内完成了實際的預告片。顯然,她是因為得到了某種靈感才創造出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電影預告片的。

但我想知道的是,這整部電影的點子是來自她的靈感還是出于其他原因而引發的。這是我關切意念的關鍵,即究竟是我們先聲明意念,創造了不同,還是我們先接收了點子,然後再把它稱為意念?這也是我問朗達的問題。

朗達沉默了好一段時間,她移開視線仔細思考我的問題,并在自己内在尋找答案。然後,她終于說話了。

“我不确定,”她說,“ 點子朝我而來,這是可以肯定的。但也是我完成了它,創造了這部電影。是以我會說是我實作了這個點子。”

她的答案很有啟發性。點子朝她而來,也就是說,點子以靈感的形式迎向她。而因為這部電影這麼有力量,營銷又如此出色,我隻能相信這一切都是神性的彰顯。沒錯,該做的,朗達都做到了,而且點子本身是以靈感的形式出現的。

有趣的是,在電影上映了幾個月,讨論它的聲音突破了類似影片的曆史記錄之後,朗達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所有在影片中出現過的人,說這部影片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她并非在聲明意念,而是在回應靈感的召喚并把握随之而來的機會。後來,她出版了一本書,賴利·金也根據這部影片的觀念做了一期節目特集。然後其有聲圖書也出版了,續集則在進行之中。

當你來自沒有極限的零的狀态,你不需要意念,隻要接受并且付諸行動即可。

随後,奇迹将翩然而至。

然而,你也可以阻止靈感的産生。朗達可以拒絕促使她創作這部影片的沖動,就如同自由意志出現的方式。如果去做某件事的點子出現在你的腦海——它不是來自靈感,就是來自記憶,一旦你察覺了那個沖動,也就可以選擇要不要采取行動了。

根據傑弗裡·施瓦茲在《重塑大腦》裡所說的,你的意識——也就是你選擇的能力——可以否決無意識裡産生的沖動。換句話說,你可能有拿起這本書的沖動,但你也可能無視這個沖動,如果你想這麼做的話。那就可以被稱作自由意志或按施瓦茲的說法被稱作自由的“要”了。

他寫道:“幾年以後,他(利貝特)采用了這個概念,認為自由意志是個守門員,負責把守大腦不停冒出思想的那道閘門。當然,自由意志也無法避開大腦中的道德暗示。”

傳奇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自由意志出現的時間點是在人們産生做某件事的沖動之後,以及實際做那件事之前。同樣的,要或不要都可以,但你要很留心才能看見自己的選擇。修·藍博士教我的是,通過不斷地清除所有思想——不管那是靈感還是記憶,我才能夠在當下作出正确的選擇。

我開始發現,體重的減輕是因為我拒絕遵照促使我吃得多、動得少的記憶或習慣。借由選擇擯棄那些上瘾般的沖動,我加強了自由的“要”或“不要”的能力。換言之,過量進食的沖動是記憶而不是靈感,它來自一個定式,而不是來自神性,但我總是忽視那個定式。我猜想,修·藍博士建議我使用的一個更好的方式是去愛那個定式,直到它消融到僅存神性為止。

我還是不太了解這一切,但我繼續聽着,并不準備削減什麼,因為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而我也無法料到接下來等着我的又會是什麼。

本文選自 喬·維泰利、伊賀列卡拉·修·藍博士《零極限》

- END -

文章版權屬于作者,文中觀點不代表釋出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