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羅斯在德國的領土上插了一顆釘子,看着難受但卻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

把曆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曆史進入永恒。

在人生存的漫長歲月中,戰争似乎總是伴随着我們,我們通過戰争來解決雙方不可調和的沖突,為國家也為自己赢得勝利,然後,掠奪對方的土地、财産及一切能增強自身實力的資源。在這樣的一次次不停的掠奪與被掠奪中,人類世界走到了今天這樣相對和平穩定的局面。

對于很多人來說,變化隻在一瞬之間,更何況,人類在地球發展的時間如此之久,世界的變化更是明顯,人們赢得勝利,獲得土地,人們戰敗,失去土地。在這樣的過程中,産生了不少新的名詞,而“飛地”就是其中一個。

俄羅斯在德國的領土上插了一顆釘子,看着難受但卻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

“飛地”一詞,最早出現在中世紀時期,從國家層面來看,簡單的說:“就是屬于這個國家的土地在另一個國家裡,這樣的情況下,在另一個國家中的這塊地就被稱為“飛地”。”這就好比我的東西在你家,但是,這東西還是屬于我的,跟你沒有什麼關系。

在現在,像一個國家的領土在另一個國家的國土中的情況其實不少,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加裡甯格勒,一塊出現在其他國家的土地。這塊地現在屬于俄羅斯,關于它是如何成為俄羅斯遊離在外的土地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二戰時期說起。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來說說這塊土地之前的曆史。

俄羅斯在德國的領土上插了一顆釘子,看着難受但卻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

其實,該地最開始的時候是某個騎士團的駐地,為了紀念自己的資助人,他們将該地命名為柯尼斯堡,蘊含了國王的城堡的意思。到了16世紀,一個新的國家在此誕生,也就是普魯士,該地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公國的首都。到了普魯士王國時期,盡管德國的中心已經偏移到了其他城市,但是,該地區仍舊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城市。

柯尼斯堡的戰略意義非同尋常,然而,這片土地的重要性不是隻有普魯士看到了,俄羅斯人對這塊土地也同樣感興趣。1758年,俄羅斯第一次占領該地,不過才短短幾年,俄就被迫退出了該地。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柯尼斯堡都是重要的戰略根據地,到了1871年,屬于德意志帝國的時代到來,這裡自然就成為了重要城市之一。

柯尼斯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局勢相對穩定的時期,這裡就算得上是地理要塞,到了戰争時期,該地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首先是在一戰。

一戰的慘烈讓大多數沒有生活在那個時期的人感到慶幸,而生活在和平時期的人在提到一戰時,雖然,無法切身感受到當時的人們的那種絕望,但是,心情也會莫名的沉重起來。而德國,作為一戰的參與者,它的仇家可不少。這裡,我們先來說說它和法國之間的沖突。

俄羅斯在德國的領土上插了一顆釘子,看着難受但卻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兩個國家的恩怨總結之後無外乎這兩點:

第一點是,兩個國家都挺強的,誰也不服誰,就覺得自己就是歐洲這地界的老大,明裡暗裡的較着勁;

第二點是,最開始的時候,德國還算不上是德國,它是分散着的,主要的牽頭大哥呢就是普魯士當時的上司人。這人為了實作統一德意志的美好願景,是注定要和法國打上一仗的,這是不可能避免的。

1870年,兩國終于是在戰場上見了面,戰争過後,法國遭到重創,能要求的賠償不能要求的賠償都與普魯士要了個遍,這下,兩國之間的沖突就更是不可能消除了。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被協約國打敗,魏瑪共和國建立。随着威廉二世退位,普魯士王國結束,其領土由普魯士自由邦繼承。柯尼斯堡和東普魯士與魏瑪共和國的其餘部分被波蘭走廊分隔開。

說完了這兩個國家間的仇恨,再來說說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沖突。這兩者間的沖突雖然看起來沒有那麼緊張,但是,就以後來看,其實,該沖突才是對德國阻礙更大的那一個。都知道,一戰中的德國是積極而主動的,它當時的上司人最大的希望就是使得自己成為最強的國家,掠奪到最多的資源。

其實,不僅僅隻有德國會想這樣,每個國家都會有這樣的野心,沒有實施不過隻是時機未到罷了。可以說,德國積極擴張自己勢力的行為是英國并不想看到的,它更希望各國能保持一個勢均力敵的局面,是以,它會在各方面來限制德國的發展。

好了,說完幾個國家之間的恩怨,我們就要來說說一戰時期的柯尼斯堡了。

1871年,該地歸德意志所有,之後,它借着東部鐵路的東風,與其他幾大重要城市相連,得到極大發展,但總體來說情況還是不夠好。此時的柯尼斯堡還沒有真正顯示出它的重要性,而它自身的發展也還不足以支撐它所應該承受的期望,簡言之就是實力還不夠。

一戰時,德沒有得到期望的結局,甚至,可以說是遭受到了重大打擊,還被另一個國家一分為二,不過,德國人依舊充滿希望,并将東部的柯尼斯堡作為向東擴張勢力的重要據點。事實證明,德國的這一想法是非常明智的。帶着複仇之心和擴張的野心,德國在二戰中卷土重來,而柯尼斯堡的重要性在戰争初始,便顯現出來。

德國最開始選擇的目标是波蘭,憑借着地理位置的優勢,德國采取了東西夾擊的方式,迅速掃除了這一障礙。柯尼斯堡在的接下來時間裡也發揮的極大的作用,到了戰争的後期,蘇聯占領東普魯士後,出于對該地的忌憚,蘇聯将該地作為共同打擊日本的交換條件,不給就不出兵。

可以說,此時的蘇聯看得很長遠,它并不希望德國擁有該地,畢竟,誰都不想再重蹈波蘭的覆轍。而其他國家基于各方面的考慮,最終,同意了蘇聯的要求,柯尼斯堡最終被劃到了另一個國家的地圖上。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柯尼斯堡自然就是蘇聯的領土。并且,在蘇聯紅軍占領柯尼斯堡後,城市曾短暫更名為基奧尼斯堡(Kyonigsberg)。

并且,之後該城市裡的德國人要麼被遣返至盟軍占領區,要麼,發配至西伯利亞古拉格,在那裡約一半人死于疾病和饑餓。1946年,該地歸俄羅斯所有,為紀念剛逝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裡甯,柯尼斯堡更名為加裡甯格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