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女性的翻身仗是從近現代才開始的,現在的女性獨立、自信、自強,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在職場上都和男人有着一樣的地位。
不過很多人都忘記了女性曾經有很長的時間都一直被壓迫着,忍受着不公平的社會待遇。在安徽就有這麼一位女性,被大伯哥幽禁小屋50年,關她多年的小屋現在還成為了旅遊景點。
一、妙齡女子喪夫後被大伯哥幽禁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都想着要跳出自己原本的生活圈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聽聽别人的故事,是以許多的旅遊景點都有着她獨特的文化傳承和感人故事。
在安徽省的歙縣有一個叫許村的地方,這裡有一處著名的景點,人們稱它為“門裡牆”。遠看“門裡牆”就是一處安徽傳統的白牆黑瓦的建築,但走近一看牆上有一處大門,門裡面隻有一間房子和一個不大的院落,誰也不曾想過在這個景點的背後居然藏着一個悲慘的故事。
唐朝末年許氏族人遷居到安徽,建立了現在的許村,也算是民風淳樸。
元末明初,有個叫做許伯升的人在福建汀州任知府,家中兄弟又多人經商,是以家境比較富裕。過了沒多久許家就迎來喜事,許家第三個兒子要娶妻了,妻子姓胡,也是好人家的姑娘,是以許家就大操大辦了起來。
許家老三娶了親,看着美麗的妻子心中十分歡喜,兩人纏綿了一個多月。但男人那時候都要外出打工,是以不得不分開,可胡氏沒想到丈夫這次去經商就出了意外,年紀輕輕的她剛入門就守了寡。
古時候對于婦女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尤其是許家這樣的大家族,是不允許女人改嫁或者不忠的。尤其在得知胡氏已經懷了老三的兒子後,許伯升更是要留住許家的血脈,是以要胡氏為老三守寡一輩子。
為了肚子裡的孩子,胡氏也隻好順了大伯哥的意思,獨自居住在一個小屋子内待産。但是大伯哥還是不放心,竟然在這個屋子外修了一堵高高的圍牆,給胡氏活動的地方除了屋子,就剩門口面積不大的小院子。
就這樣大伯哥還安排了一個年長的婆婆跟胡氏一起居住,照顧她的飲食起居,這讓本不寬裕的地方更加擁擠了起來。
胡氏從此沒有了任何自由,日常用品和食物都是靠人用一根繩索吊下來,能看的風景隻有院牆上方方正正的天。不過對于胡氏來說,她的生活還是有希望的,畢竟肚子裡還有一個兒子。
二、幽禁多年再無勇氣踏出小屋
兒子出生之後,看着孩子可愛的模樣,胡氏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給兒子取名叫做“天相”,希望他“吉人自有天相”。看着丈夫的靈牌,她也覺得自己終于可以給丈夫一個交代,從此養育天相成人就成為了她全部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天相9歲的這一年被大伯哥接了出去,因為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家中自然是希望孩子考取功名,為家族争光。胡氏雖然不舍,但也無可奈何,隻是小天相暗自發誓,等到考取功名一定要把母親接出來。
多年以後,天相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在朝中做了大官。他跟皇帝提到自己母親的遭遇,希望可以允許自己給母親立下一座貞節牌坊,皇帝聽了之後非常感動,便同意了天相的請求。
天相興緻沖沖地回到老家,見到自己的伯父,跟他說自己要放母親出來。伯父懼怕天相的官位,于是答應了他的要求。
但是胡氏卻不願意走出這堵圍牆,這麼多年以來,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和外面的人已經不再相識,讓她重新去到外面的世界,她沒有這個勇氣,更覺得沒有意義。
天相便又想到另一件事,他告訴母親皇帝答應他給母親立一座貞節牌坊,胡氏突然就怒了起來,她斥責兒子,自己這一輩子都是因為貞節才落得如此下場,不願再被這些浮名所累。一個女人的一生怎麼能是一座牌坊彌補得了的,天相這才答應了母親不再帶她出去。
就這樣胡氏在這個小屋子中過完了一生。去世後因為屍身搬不出來,才在牆上修了一個門,把胡氏擡了出來,可憐的女人一直到死後才獲得了自由。
現在人們路過“門裡牆”這個景點,在了解了背後的故事後,不會再有人好奇,大多人内心都是壓抑的。這樣狹窄的地方容納了一個女人的一生,這樣的慘劇還不僅僅在于胡氏一人身上,千千萬萬的女性都曾為了“貞節”觀念付出了一生。
三、陳舊的“貞節觀念”殘害無數女性
“貞節”這一觀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不過在程朱理學時期才得以發展壯大。那時候的人們為了獎勵女人守貞的行為,不僅口頭上嘉獎表揚,還能使本家受到經濟上、人力上的實惠,甚至免除徭役,是以很多女性即使自己不想守寡,都會被夫家的人幽禁起來。
給婦女立貞節牌坊的曆史起源于明朝時期。一開始牌坊隻是給有功績的人物立的,用來讓人們記住他們的貢獻,但是明朝人們标榜貞節行為,是以給守寡的婦女立牌坊,有了牌坊的本家也會覺得特别光榮。
後來人們不斷壓迫婦女,把貞節的要求提得越來越高。
喪夫的女子守寡保護貞節是必然的事,可是後來人們還要求訂過婚的女子也不能改嫁,必須為未婚夫守節;如果一個清白的姑娘在沒有嫁人之前被人玷污、調戲,為了守節就必須去死,是以大戶人家在女兒嫁人之前是不允許女兒離開閨房與任何人見面的。
這樣的要求在我們現在看來是荒謬至極的,可在明代二百多年間,有記載的節婦烈女達到了二千五百餘人,可想而知那時候女性生活的艱辛。他們一味倡導守節,卻從沒人想過女性的想法和生死。
貞節牌坊對于本家來說是榮耀,但是對于婦女來說,是束縛,是懲罰。
為了牌坊她們要孤獨終老,甚至還要撫養孩子成人,等到孩子離開,留給自己的隻有無趣的人生和漸漸蒼老的容顔。現在很多地方還流傳着“寡婦門前是非多”的話語,這種不尊重女性的詞語希望在未來能夠徹底被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