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内江糖藝工作室 看甜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之路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2022年1月17日,位于四川省内江市餐飲協會内的内江市糖藝工作室,經過化糖、吹糖、塑糖、勾線、上色後,在糖藝師傅馬傑靈巧的雙手下,不到半小時,就做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紅蘋果。

内江曾經盛産甘蔗 ,并大量生産糖和蜜餞,是以被冠以“甜城”美譽。近年來内江注重挖掘開發甜文化,成立了一支形象氣質佳的“甜女”,申請注冊了“甜城味”區域公用品牌商标,還打造了以甜源蔗鄉為代表的一批文旅地标。

内江糖藝工作室成立之後,“甜蜜内江”有了新的表達方式。

走進内江糖藝工作室 看甜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之路

馬傑正在做蘋果

探訪糖藝制作過程

隔着高溫吹、拉、塑型

走進這間糖藝工作室,記者的目光瞬間被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吸引。孔雀迎賓、鳳凰展翅、金雞獨立、虎虎生威……無一不形神兼備,很難想象這些靈動十足的作品是用糖做成的。

換上潔白的廚師服,馬傑現場為記者示範了糖藝作品的制作流程。先将一塊之前熬制好的糖融化一部分取用,糖塊是由砂糖、葡萄糖或者饴糖等經過配比而成,“有點甜,但卻不會悶,做這個最開心地就是随時有糖吃。”說着話,馬傑用剪刀剪下一小塊放進嘴裡。

經過化糖之後,将備用的糖塊放在加熱燈下,保持溫度。先做蘋果蒂和枝葉,然後用吹氣筒吹出球體造型,反複捏、搓、揉,不斷接近蘋果的形狀,最後再将蒂、葉安裝上。

走進内江糖藝工作室 看甜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之路

蘋果造型的糖藝品

糖塊的溫度保持在50—60℃,才最容易塑型。雖然隔着手套,但是依然燙手。馬傑還記得剛開始學的兩個月,每天從早上8點練到晚上12點,手被燙起無數的水泡。

特殊擺盤助力廚師獲獎

後起之秀愛上這門藝術

馬傑的主業其實是廚師,從業已經快20年。前兩年開始跨界學習糖藝,不僅僅要會塑型,還要會搭配、調色,經過不斷鑽研,已經得心應手。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9月,馬傑代表内江在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上,榮獲中式烹調項目二等獎(第二名)。比賽中,馬傑精心烹饪了“天嬌羊肉串”“塞上羊排”和“振興之橋”三道佳肴,菜品的擺盤上,他創新加入糖藝作品,做出“三羊開泰”的造型,收到評委們的一緻好評。

内江糖藝工作室由内江市餐飲協會和炖香園餐飲(集團)公司共同打造,現有研發人員6名。大部分都是炖香園各門店的廚師長,20歲的丁源是專職糖藝師。從剛開始的興趣使然到屢受挫折,再到如今愛上這項藝術,他越來越堅定當初的選擇。每做出一件成品,都十分有成就感,而且想要越做越精美。

走進内江糖藝工作室 看甜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之路

丁源正在做花瓣

初心為發展甜文化

希望更多人加入壯大力量

“糖藝”制品色彩豐富絢麗,質感剔透,三維效果清晰,兼具觀賞性、可食性和藝術性,是西點行業中尤為奢華的展示品或裝飾原料。

内江市餐飲協會副會長兼辦公室主任王道銀說,之是以成立糖藝工作室,一方面是因為内江有吹糖人的曆史,糖藝更加環保衛生,是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是,内江在大力挖掘糖文化,協會也希望盡一份力,擦亮“甜城”這張名片。

走進内江糖藝工作室 看甜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之路

工作室成品

内江糖藝工作室技能技藝師承于全國食品造型藝術大師張康。張康的拉糖藝術曾榮獲2012年廣州美食藝術節金獎,2019年重慶糖藝手工金獎。

目前工作室已經完成了上百件作品,除了參加比賽,也常放在重要宴席的主桌,供客人觀賞。

對于工作室的未來,王道銀充滿期待,希望更多人愛上這門藝術,将糖藝制品作為收藏品或者伴手禮,也希望更多人加入這個行業,傳承甜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