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春聯、貼春聯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表達了中國百姓祈福迎祥、驅災避害的精神訴求和美好願望,是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重要年節符号。
春聯的前身,是桃符。那時候,造紙業還沒有出現,人們在過春節的時候,就用桃木闆寫上兩個神仙的名字或者畫上神仙的畫像,用以驅鬼辟邪。
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在春聯上寫上祝福的吉祥話,慢慢地演變成對仗工整的詩文。當然,那時候的春聯,都是士大夫之流以及富豪之家的風雅之物,貧賤的普通人家,未必會在春節的時候花錢寫春聯。據說春聯的推廣,起始于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春節來臨之際,國家圖書館精選館藏珍本,從15種古籍文獻中撷取優秀吉祥的春聯21副。其中,有最早見于“敦煌遺書”中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有選自《宋史》的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專家們還特别從館藏文獻中挖掘了與“壬寅”年相關的對聯“壬佩六符,允征吉兆;寅恭五服,相勵和衷”。
古籍裡的春聯
三陽始布;
四序初開。
選自敦煌遺書S.0610号(現藏英國國家圖書館)
新年納餘慶;
嘉節号長春。
選自《宋史》
歲歲平安節;
年年如意春。
選自清光緒刻本《養吉齋餘錄》
寒消圖九九;
春到徑三三。
選自清光緒十七年刻本《精選對聯備要》
春為一歲首;
梅占百花魁。
選自清光緒十三年刻本《新纂對聯內建》
樂唐虞盛世;
慶天地長春。
選自清抄本《集唐對聯》
花好月圓人壽;
時和歲樂年豐。
選自民國十七年影印本《商蔔文集聯》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堂。
選自明刻本《狀元圖考》
天泰地泰三陽泰;
家和人和萬事和。
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有餘。
選自清刻本《對聯大全》
五風十雨皆為瑞;
萬紫千紅總是春。
爆竹一聲除舊臘;
梅花幾點送新春。
桃符門上千家換;
爆竹聲中一歲除。
瑞日芝蘭光甲第;
春風棠棣振家聲。
春回禹甸山河外;
人在堯天雨露中。
選自清同治七年刻本《對聯彙海》
一天雲日祥和氣;
萬裡山川錦繡春。
選自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藤墅俪言》
春意已随楊柳動;
東風先報杏花開。
選自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竹窗楹語》
喜延明月長登戶;
自有春風為掃門。
選自民國二十八年商務印書館石印本《甲骨集古詩聯上編》
田園漸發生,三陽啟泰;
草木鹹萌動,四序先春。
選自明嘉靖刻本《中麓山人續對》
爆竹二三聲,人間是歲;
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
壬佩六符,允征吉兆;
寅恭五服,相勵和衷。
選自民國十一年石印本《古今楹聯類纂》
以上21副春聯除第一種敦煌遺書現藏英國國家圖書館、第二種《宋史》較為常見外,其餘皆據國圖藏本挑選。
責編:賈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