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詩人袁枚,曾經将同樣擔任過兩江總督的
黃廷桂
、尹繼善作過比較,說黃廷桂隻籌辦了一次乾隆皇帝的南巡,就搞得大家怨聲載道,反觀尹繼善,先後籌辦了3次,都沒有讓當地百姓覺得負擔重。
十六年,天子南巡,黃文襄公盱(xū)衡厲色,供張辦。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公三迎銮,熙熙然民不知徭役,供張亦辦。人以是服公之敏也。
——《文華殿大學士尹文端公神道碑》
看袁枚的描述,貌似尹繼善比黃廷桂有能力得多。但事實上,乾隆皇帝将黃廷桂,列為五督臣之首,尹繼善隻能居其後。
閣臣之兼督臣者凡四人,黃廷桂宜居首。
——《欽定八旗通志·卷首之五》
乾隆皇帝如此看重黃廷桂,難道僅僅是因為黃廷桂會讨好乾隆嗎?
當然不是
。
01
黃廷桂,隸屬漢軍鑲紅旗。他的父親黃秉中,在康熙朝,官至福建巡撫。
黃廷桂,漢軍鑲紅旗人,父秉中,官福建巡撫,有傳。
——《欽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
黃廷桂的曾祖黃憲章,在順治四年(1647年)十月初五,就因為軍功,被授予“
拖沙喇哈番
(雲騎尉)”的爵位。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黃廷桂就承襲了其曾祖留下的雲騎尉世職。
康熙四十九年,廷桂由監生,襲曾祖憲章所遺雲騎尉世職。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黃廷桂任三等侍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又升為參領。據袁枚描述,黃廷桂的騎射技術很好,能挽強弓,且命中率很高。
雍正皇帝登基後,覺得黃廷桂這人,可以好好培養一下。于是,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十八日,黃廷桂被任命為直隸宣化總兵官。才過了1年多,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十二日,黃廷桂就被升為
四川提督
黃廷桂一到四川,先用了3個月的時間,深入軍營、以及地方,了解情況,并于雍正五年(1727年)六月十九日,向雍正提出了5條整改意見。其中有2條,足見黃廷桂工作細緻。
一是,
要定期給軍馬放牧
。黃廷桂發現軍馬,都病歪歪的。除了派人揀選好馬之外,黃廷桂認為,或許是因為這些馬匹,被圈養得太久。為此,黃廷桂專門做了對比試驗,選了50匹軍馬,定期放牧1個月,果然,那些軍馬的情況,大為改觀。黃廷桂還找到了一個既适合放牧、又不占用耕地的場所,提議設定專人,定期帶軍馬到那裡放牧。
一馬厰(廠)宜别建。川馬本不高大,又日系槽,緻多羸。現訪得豐樂場後荒山六十裡,派弁督牧,其附郭舊厰追出募墾。
二是,
杜絕士兵攀比奢靡的風氣
。黃廷桂看到各軍營,每個月都會出現逃兵,覺得很奇怪,仔細調查後發現,原來是士兵們為了比誰穿得更光鮮,甯可借錢、或者賒賬,都要買很貴的衣服穿,直到債台高築,就當了逃兵。為此,黃廷桂認為,應該嚴禁士兵穿紗緞绫羅。
一士卒驕奢宜潛革也。查得川省兵丁,自年羮堯濫賞放縱至今,習氣未除,故無論大小營汛馬步戰守,雖家已斷炊,而衣冠鮮楚,猶必求勝于人,以緻重利賒借,日久難償,甘心逃竄。
——《世宗憲皇帝硃批谕旨·卷二百十八上》
雍正九年(1731年)二月二十九日,四川不再由川陝總督管轄,而是新添
四川總督
一職,雍正就讓黃廷桂,擔任這個四川總督。
朕又思川、陝二省,地方數千裡,甚為遼闊,今西邊有辦理軍需之事,總督一員,難于控制。向來川省曾設總督,今仍著添設四川總督一員,即以提督黃廷桂補授。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一百三》
02
黃廷桂的一貫作風,就是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至于人緣好不好,根本不在乎,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有同僚、也有權貴。但乾隆皇帝反倒是以很賞識黃廷桂。
公陰重強毅,常稱,事英主有法,若先有市惠、好名、黨援諸病,為上所知,便行一好事不得。
——《武英殿大學士忠勤伯太保黃公神道碑》
乾隆元年(1736年)十二月初三,黃廷桂回京擔任
銮儀衛銮儀使
。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五,乾隆又實授黃廷桂,為
天津鎮總兵官
乾隆五年(1740年)十一月初四,黃廷桂被任命為
直隸古北口提督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三十日,乾隆皇帝借着木蘭秋狝(xiǎn)的機會,到古北口檢閱士兵操練。乾隆看到士兵“
隊伍整齊、技藝娴熟
”,認為黃廷桂帶兵有方。九月十三日,乾隆就調黃廷桂,去擔任
甘肅巡撫。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初七,黃廷桂調任
兩江總督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九月初一,時任兩江總督的黃廷桂,有遞上題為“
奏請皇上俯稽典禮下順輿情南巡江省事
”的奏折。十月初五,乾隆正式下旨,計劃在
乾隆十六年
(1751年)的春天,帶着皇太後,一起南巡。乾隆特意叮囑,地方接待,一切從簡,名山古迹,打掃幹淨就好,不用再花錢裝修,最多将破損倒塌的地方修補一下。
前歲山左過求華麗,多耗物力,朕甚弗取,曾經降旨申饬。明歲晉、豫、等省,以及江南,俱不可仿效。至名山古迹,南省尤多,亦祇掃除潔淨,足備臨觀而已,無事崇飾,倘有頹圯,随宜補葺,悉令動用官項,但當據實,不得任有司浮冒。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五十》
乾隆說得輕巧,但黃廷桂身為兩江總督,不可能真的隻找幾個人來打掃打掃衛生,就坐等着皇帝帶着皇太後、嫔妃、大臣、仆從等浩浩蕩蕩一行人來南巡。
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十九日,河南道禦史錢琦彈劾黃廷桂,說他為了讨好乾隆派來的南巡向導大臣,事先叮囑沿途的州縣官員,務必要高規格接待,這就導緻那些州府官員,花錢如流水,什麼都要最好的,“
多者用至千餘金,少亦五六百金
”。但錢琦也承認,這事隻是“
風聞
”,他并沒有親眼瞧見。
河南道禦史錢琦參奏,江南總督黃廷桂,于向導所過地方,豫先授意州縣,令鋪裝置極華靡,器用備極精緻,多者用至千餘金,少亦五六百金,且有随從員役,任意勒索。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六十五》
乾隆知道,錢琦雖然彈劾的是黃廷桂,但實際上,是在變相指責他搞南巡,純屬勞民傷财。乾隆讓署理江蘇巡撫的雅爾哈善,負責去核實錢琦對黃廷桂的指控,是否屬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初六,乾隆看到了雅爾哈善的調查結果:黃廷桂隻是讓沿途州府“
伺候向導供應
”。而向導大臣,行程排得很滿,根本沒時間進入公館吃喝。
今閱該撫覆奏摺内,但稱該督黃廷桂,劄谕各屬,伺候向導供應。而向導舟行迅速,未進公館,食物從未一收。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六十八》
黃廷桂并不是為了籌備南巡,就不顧百姓死活。
乾隆十五年
(1750年)七月十二日,黃廷桂有遞上題為“
奏為查辦運河六塘河漫口被災地方及各工情形事
”的奏折。黃廷桂接到發大水的消息後,不但立即派人前往處理,他本人,也親自趕赴受災地區、檢視災情,并對災民進行撫恤。
臣即親往查勘,如貧民乏食,即照猝被水災之例,酌量撫恤,房屋倒塌,亦照例給修葺費。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六十九》
03
乾隆結束第一次南巡後,就在
(1751年)閏五月十三日,将黃廷桂調離兩江,派他去擔任
陝甘總督
。倒不是黃廷桂犯了什麼大錯,主要還是因為,黃廷桂為人太嚴肅、性格又急躁,給下屬派發任務的時候,連個笑臉都沒有,說話的口氣也不好,搞得大家都很有抵觸情緒。乾隆覺得,黃廷桂這樣的性格脾氣,不适合待在江南,還是西北更适合他。
陝甘民情,本屬陽剛,于黃廷桂性情為宜。伊前任甘肅巡撫,深為稱職,是以調任陝甘。但伊待下褊急,往往聲色俱厲,亦屬過當。朕既體察及此,故明切訓谕,令其知改。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九十》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九月二十日,黃廷桂被實授
。十二月初十,黃廷桂又被授予
吏部尚書
,但仍留在四川、管理四川總督事務。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初一,乾隆加封黃廷桂
太子太保
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查抄鄂昌(鄂爾泰的侄子)家的時候,發現了鄂昌寫給黃廷桂的信,說是之前從四川調撥給甘肅的軍需銀中,混有劣質銀。而鄂昌寫這封信的意圖,并不是讓将缺斤少兩的銀子給補足,而是告訴黃廷桂,那些劣質銀,雖然不能當軍饷,卻可以用于采購物資、支付運費等等,總之,他會讓下屬搞定的。
而鄂昌與黃廷桂書稱,解到軍需,青潮不足者十分之三,以撥兵饷,雖屬不可,若以采買軍需各物、及運腳等項,尚屬無礙,已谕司,照數兌收,通融搭用等語。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八十六》
乾隆看到這個,當然很生氣,指責黃廷桂表面上“
孤立不倚,樹怨于衆
”,背地裡,還不是與同僚互相包庇。不過,乾隆還是給了黃廷桂一個辯解的機會。
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十九日,黃廷桂遞上題為“
複奏解甘銀兩并無青潮不足成色事
”的奏折,說他當時收到鄂昌的書信後,立即就進行自查。因為負責調撥銀兩的布政使
齊格
,那時已經病故,是以,隻好訊問其他人,得到的回複,都說當時調撥出去的銀子,品質沒有問題。保險起見,黃廷桂又專門派人,将司庫裡346萬多兩的存銀,逐一檢查,也沒有發現劣質銀兩,這些都是有記錄可查的。
臣前接鄂昌來字,有青潮不足等語。彼時齊格已故,即訊之庫吏等,據稱,前項銀實系足色。又将司庫正雜各項銀三百餘萬,逐款盤兌,實無短少低潮。且齊格果有情弊,必将此項留本省應用,何敢撥解他省,緻滋口實。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八十九》
鄂昌與黃廷桂不和,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是以,乾隆相信黃廷桂,并沒有與鄂昌私下交結。此事還沒有完結,
乾隆二十年
(1755年)五月二十八日,黃廷桂就被授予
武英殿大學士、并兼任吏部尚書
,但仍管四川總督事。
盡管如此,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初五,黃廷桂還是被降三級,理由是,四川調撥給甘肅的軍需銀,确實是有2千1百18兩銀子的短缺,黃廷桂雖然不必承擔主要責任,但終究是犯了知情不報的錯。
戶部等部議奏,陝甘協督尚書劉統勳奏稱,川省協甘軍需銀,查驗委有青潮,折算共短銀二千一百一十八兩。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九十》
04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十一日,黃廷桂被調為
,他還沒有正式到任,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月,就發生了
阿睦爾撒納
複叛事件。為此,要派大軍進剿。
記得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邬先生勸四爺,不用在意誰當那個大将軍王,但一定要讓自己人去擔任
。因為邬先生說了“
西北用兵,看起來打的是兵馬,實際上,打的是錢糧、是後援。而接濟調配大軍糧草的,是陝甘總督
”。
由此可見,那時黃廷桂肩上的責任,有多重,這一年,黃廷廷桂已經有65(虛)歲了。而黃廷桂高效的辦事風格,在講究兵貴神速的軍需籌備工作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因為黃廷桂要先進京,然後才能去陝甘總督任上,但戰事緊急,不能在那幹等着,乾隆二十年(1755年)九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就先調直隸總督方觀承去陝甘,暫時代替黃廷桂,處理糧草、馬匹等事務。但
十月二十四日
,乾隆就看到了還在入京途中的黃廷桂遞上的奏折。黃廷桂說他得知軍營急需大量的馬匹、駱駝,就安排下屬,揀選陝甘驿站裡的馬匹,應該可以湊到1千多匹,這樣,比臨時去買,要快得多。乾隆大贊黃廷桂“
實心為國
臣思陝甘驿站,額馬頗多,除沿邊沖驿外,其餘各驿,十調其五六,可得馬千數百匹,較采購更速,已咨撫臣台柱、吳達善選解。臣現加站赴京。得旨,甚屬可嘉,此方系實心為國之大臣所為也。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九十九》
乾隆二十年(1755年)
十二月初九
,乾隆又接到黃廷桂的奏報,說是在途經山西時,看到有很多給商人運貨的駱駝,就與山西布政使蔣洲商量,可從山西采買駱駝3、4百匹,就近拿來應急。為此,乾隆又表揚了黃廷桂。
大學士、管陝甘總督黃廷桂奏,臣入山西境,見商人運貨駝甚多,查陝西現赴河南購買,山陝接壤,解送較易,臣商之山西布政使蔣洲,饬員辦理,可買三四百匹。得旨,嘉獎。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二》
黃廷桂在辦理軍需物資的時候,也兼顧到當地百姓的生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黃廷桂上奏,提議恢複西北兩路軍營駐紮地區的商販流通。黃廷桂指出,如果斷絕商販、全靠後勤向軍營輸送牛羊、貨物,不但不一定能按時送到,成本也太高了,還不如允許商販交易(要經過核驗),如士兵有需要,可以就近向那些商販購買食物。乾隆覺得這主意不錯,讓趕緊照黃廷桂所說的實行。
應如該督所奏,行文軍營大臣,速谕兩路官民,凡有販運牛羊貨物、往來貿易者,許向該管大臣請給印票,照驗放行,至守卡官兵,就近向巴裡坤、哈密,置買食物者,仍聽自便。得旨,依議速行。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十三》
為了節省長途運送糧食的運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十月,黃廷桂提議,讓駐紮在巴裡坤的滿兵,在那裡耕種青稞,可解決駐軍吃飯問題。
大學士管陝甘總督黃廷桂奏,巴裡坤現派滿兵駐防,應酌設屯田,以省兵糧運費。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二十四》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對黃廷桂在軍需排程工作中的表現,非常滿意,特意賞他 “
雙眼孔雀翎
”,此外,還賞了一個“
騎都尉世職
”,讓黃廷桂的兒子承襲。
辛酉。谕曰,黃廷桂經理軍務,籌畫精詳,一切排程,甚合機宜,大臣能如此明決擔承,實心體國,深可嘉悅,著賞給雙眼孔雀翎。并加賞騎都尉世職,令伊子承襲。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二十六》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二月初二,乾隆又晉升黃廷桂為
三等伯爵
。這還不夠,乾隆還賞給黃廷桂
紅寶石帽頂
,以及
四團龍補服
。而之前賞給黃廷桂的那個“
”,乾隆也沒有收回。
黃廷桂著由騎都尉,晉封為三等伯,并加賞紅寶石帽頂、四團龍補服,以示優異。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七十六》
結束語
據袁枚描述,黃廷桂常年患有咯血的疾病。因為料理軍務,黃廷桂休息得不好,以緻于病情加重。
公素患咯血,既理軍務,中夜辄起,或張目達旦,緻積勞成病。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黃廷桂在涼州病逝,享年69(虛)歲。乾隆皇帝得知這一消息,非常傷心,派人将黃廷桂的遺體護送回京,并要求沿途所過地方的文武官員,都出城祭奠。
又谕曰,故大學士伯總督黃廷桂,現已降旨賞給銀兩,令該地方官經紀其喪,靈榇(chèn)起程時所過地方,文武員弁,俱著出城奠醊,并派員沿途加意照料,護送回京。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七十九》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月初三,乾隆皇帝給黃廷桂上谥号“
文襄
”,并準其入祀賢良祠。
(注:本文由[頭條
@熱愛瘦身的魚
]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