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作為一位豐田車主,每每豐田推出新車,心中都不免為之蕩漾,總想着能夠去開上一手。如今,距離第四代漢蘭達上市也有了一段時間,我也終于和這款“七座SUV天花闆”有了一次“親密接觸”的機會。那麼,相比上一代車型它有哪些提升?作為家用車來說,它到底好不好開?伴随着這些問題,我們的這期試駕測評也随之展開。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依照慣例,還是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此次的試駕車。第四代漢蘭達于去年4月的上海車展首發,同年6月上市,很有幸我們拿到的是一台它的頂配版本,即四驅尊貴版,指導價34.88萬元。

靜态體驗 不隻是尺寸更新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在外觀方面,第四代漢蘭達的變化不可謂不大,首先,前臉換裝了全新的圓角梯形進氣格栅,并在格栅上方布置了一個飛翼狀的鍍鉻裝飾,整體的辨識度依舊很高。同時,第四代漢蘭達的前格栅内部也進行了黑化處理,搭配兩側全新設計的大燈,檔次感明顯提升,讓你一眼就忘不掉。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另外就是更加寬大的車身輪廓,第四代漢蘭達的車長達到了4950mm,同時車高也接近2米,尺寸相比第三代車型得到了全面提升,這也使得它看上去更加的魁梧,進一步捍衛了它30萬級7座SUV标杆的身份。當然,對于開慣了緊湊型SUV的車主來說,車身過大并不算一件好事,想要完全掌控它需要一段時間的适應。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車尾部分,第四代漢蘭達重新設計了尾燈,原有的燈組造型進行了調整,同時内部的燈珠也經過重新排列,對于美感提升幫助很大。至于牌照區域則是采用了與前進氣格栅相同的圓角梯形設計,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首尾呼應。

懸浮大屏加入 内飾更顯質感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實事求是的講,漢蘭達的這次換代在内飾部分的提升非常全面,如果此前你有開過第三代漢蘭達,那麼進入到車内,你一定會産生一種錯覺,會懷疑這台車和你以前開的不是一台車。首先是中控及門闆大面積的軟質材料包裹,這會讓你覺得這是一台同價位國産車才有的水準。另外就是HUD擡頭顯示和12.3英寸懸浮式大屏的加入,這也使得車内的科技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空間越級 不負标杆之名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第四代漢蘭達的空間表現,在尺寸得到提升後,這台車的乘坐空間得到進一步更新。身高為175cm的體驗者坐進車内并将座椅調節至最低,此時頭部仍有一拳餘一指的活動空間。另外,得益于較高的車身姿态,前排的視野十分良好,路面狀況幾乎能夠一覽無餘。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前排座椅保持不變,相同體驗者來到後排,此時體驗者的頭部空間為三指,腿部空間約一肘,跷二郎腿等高難度動作完全不在話下。值得稱贊的是,漢蘭達的第二排座椅内部填充十分柔軟,且支援手動調節靠背角度,坐上去就像是柔軟的沙發,長途乘坐也不會覺得疲憊。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第二排座椅保持不動,前排座椅向前調整,為第二排預留兩拳的腿部空間後,相同體驗者進入第三排,此次頭部空間為兩指,腿部空間為一拳。盡管相較同級車型來說表現出色,不過由于第三排座椅較低,會給人一種坐小馬紮的感覺,是以實際體感并不算舒服,不适合長途乘坐。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儲物空間方面,副駕駛位置的“肥皂盒”儲物槽是該車的一大特色,平時能夠将手機等雜物放入其中,同時主駕駛位置的票據夾也是非常實用,日常存放駕照、行駛本也非常友善。另外,盡管加入了電機和電池,但實際上對于漢蘭達的空間影響并不大,扶手箱的縱深有所減少,不過體驗者依舊可以将整條胳膊伸進去,非常誇張。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第三排座椅放倒前)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第三排座椅放倒後)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第二排座椅放倒後)

接下來是漢蘭達的後備廂空間展示,作為一款主打空間的7座SUV,第四代漢蘭達一如既往的繼承了前一代車型出色的實用性與可拓展性,寬大的尾門能夠放進去很多日用品。此外,第四代漢蘭達的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均可以實作完全放倒,不過第二排座椅放倒後會有一個小幅斜坡,但好在影響不大。

動态體驗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動力方面是第四代漢蘭達的重頭戲,這台車搭載的是一套2.5L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得益于電機和電池的介入,這台車的綜合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了249馬力,相比前代車型提升不少。另外,新車的綜合油耗也降低至了6.1升/百公裡,這個水準已經和一些主流的合資緊湊型轎車相當,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豐田在混動技術上的高深造詣。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駕駛感受方面,對于我這個開慣TNGA的人來說,漢蘭達開起來異常的舒服,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它的轉向。較輕的駕駛手感和精準的轉向是它的加分項,尤其是在低速過彎時,你會覺得它開起來非常的靈活,同時回正力度也十分合适,就像是開着一台緊湊型SUV一般,即便是面對狹窄的直角彎也能夠輕松應對。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另外,在駕駛它通過較長的彎道時,你會發現這台車非常的平穩,這實際上主要得益于前麥弗遜懸架和後E型多連杆式獨立懸架的支撐。而在通過颠簸路面時,這套懸架系統也能夠有效的過濾掉細小的颠簸,帶給乘坐者最直覺的印象就是非常舒适。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至于加速體感方面,相信開過豐田混動車的朋友都很熟悉,在紅綠燈前,當你踩下油門踏闆後,電動機會優先介入,帶來更快的起步,随後,2.5L自然吸氣發動機也會轟鳴而至,絲毫不拖沓,帶給你行雲流水般的駕駛感受。當然,由于沒有渦輪增壓,是以這套動力系統在後半段的加速會顯得有些吃力,尤其是當車速提升至80km/h後,所謂的快感也就消失不見了。

有一點要吐槽:發動機噪音抑制是個問題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盡管漢蘭達提供了“标準”、“運動”、“經濟”三種駕駛模式,但實際上三者之間的差距不大,無非就是運動模式下發動機會更加提前的介入加速,而經濟模式下,發動機會有一些“傲嬌”。不過畢竟是一台混動車,省油才是它的強項,如果想要開着它在公路上狂奔,我勸你還是把漢蘭達忘掉。

一次與第四代漢蘭達的“親密接觸” 瑕不掩瑜 它變得更适合家用

另外需要吐槽的一點就是發動機噪音問題,第四代漢蘭達一如既往繼承了豐田混動車型的“高嗓門”,尤其是在踩下“地闆油”的時候,發動機會極力的引起你注意。這時,你就會覺得它實際上并沒有那麼“可愛”了。而除了高速狀态的發動機噪音,在漢蘭達低速狀态下,較大的電機模拟音也是豐田混動車型“通病”,它會絲毫不介意地傳入車内,這一點也是希望豐田未來混動車型能夠改善的地方。

寫在最後

總體來說,第四代漢蘭達在各方面都有提升,在取消了2.0T版本之後,如今它的定位也更加偏向與一台家用SUV。實際幾天的體驗下來,這台車的表現油耗隻有6.5升/百公裡,要知道,這是在全程空調暖風下測出的油耗,任誰都不會想到這是一台将車重近2噸的中型SUV跑出得成績。最後是購買建議,如果您想買一台7座SUV作為家用,那麼選漢蘭達總不會錯,畢竟有着豐田品質保障,而如果您更想要一台性能更加出衆的SUV在朋友面前炫耀,那還是去看看隔壁的途昂和探險者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