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漢經曆多次戰事後,為何諸葛亮不選擇休養生息,反而執意北伐?

公元219年,被劉備封為前将軍的關羽率領荊州大軍圍攻襄樊兩城,當時鎮守樊城的曹仁兵力不足,他抵擋不住關羽的兵鋒,隻能一邊據守城池,一邊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聽聞這個消息後,當即讓于禁率領七路大軍前往樊城援助曹仁,并讓徐晃率軍坐鎮宛城以做後援。然而于禁将軍隊駐紮在低窪處,使得關羽趁機引漢水淹沒于禁的七路大軍,就此斬殺龐德,逼降于禁,威震華夏。隻可惜孫權不願意看到蜀漢成功攻破樊城,他暗中與曹操達成協定,并派出呂蒙白衣渡江,切斷了關羽的後路,而此時曹操坐鎮洛陽,并讓徐晃帶領十二路軍隊援助樊城,由于關羽兵力不足,被徐晃以聲東擊西之計擊敗,當時後方失守,關羽沒了退路,他隻能從麥城突圍,隻可惜關羽突圍失敗,他被東吳生擒,就此慘遭殺害,荊州徹底淪陷。

蜀漢經曆多次戰事後,為何諸葛亮不選擇休養生息,反而執意北伐?

公元219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由,他召集蜀漢當時的精銳将士東征孫吳。雖然在戰事初期,劉備曾一度攻占秭歸,但在陸遜擔任大都督,并帶領五萬大軍阻擊劉備後,他将劉備引入夷陵一帶,利用地勢環境成功的拖延了劉備的進攻腳步,當時蜀軍深入東吳腹地,遠離家鄉,導緻軍心渙散,陸遜看準機會,火燒連營七百裡,就此擊敗劉備,此一戰,劉備率領的蜀漢大軍被陸遜盡數剿滅,中青年将士死傷殆盡,劉備僅以身還。

蜀漢經曆多次戰事後,為何諸葛亮不選擇休養生息,反而執意北伐?

不得不說,在先後經曆了兩次巨大的戰敗後,蜀漢已經幾乎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而且在夷陵之戰後不久,劉備就因為身心受到的打擊,而導緻心情郁結,最後去世,蜀漢更是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當時南中各地紛紛造反,蜀漢的半壁江山再次淪陷。幸好諸葛亮率軍親征,就此平定了南中的叛亂,蜀漢的形勢轉危為安。然而讓人不解的是,先後經曆了樊城之戰、夷陵之戰與南中之戰後,諸葛亮并沒有停下戰争的腳步,反而愈演愈烈,在公元228年時,諸葛亮率領蜀漢大軍北伐曹魏,而這僅僅是北伐的開始,一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他一直在出兵北伐。按理說,蜀漢經曆多次戰事後,諸葛亮應該選擇休養生息才對,為何他反而執意北伐呢?

蜀漢經曆多次戰事後,為何諸葛亮不選擇休養生息,反而執意北伐?

其實,即便諸葛亮不北伐,魏國也不會容許蜀漢偏安一隅。即便魏國一時半會沒辦法消滅蜀漢,也會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斷的出兵騷擾蜀漢,在這樣的情況下,魏國與東吳依舊能休養生息,而蜀漢則不得不常年遭遇無妄之災,如此一來,國土越多,财力越雄厚的一方,其壯大速度必定越快,是以如果不北伐,蜀漢無異于慢性死亡。

蜀漢經曆多次戰事後,為何諸葛亮不選擇休養生息,反而執意北伐?

而且在多次戰敗後,蜀漢的政治極不穩定,特别是劉備兵敗東吳之後,很多将領都沒有了,蜀漢的人才儲備也很少,諸葛亮隻能通過親征,不斷的對關中方面施加壓力,迫使曹魏内遷百姓,以限制曹魏的發展,與此同時,諸葛亮還能轉移蜀中本土豪強與外來士族之間的沖突,并向曹魏控制區潛在的不滿者發出信号,以擷取更多力量的支援。而且諸葛亮的進攻,還能培養出一部分擁兵自重的人,這對曹魏而言也是不小的威脅。正因如此,諸葛亮才會放棄修身養性,而不惜出兵北伐。

蜀漢經曆多次戰事後,為何諸葛亮不選擇休養生息,反而執意北伐?

筆者認為,由于益州疲弊,人口稀少,再加上内部沖突嚴重,諸葛亮不得不通過北伐的方式來緩解内部沖突,同時限制曹魏的發展,這才有了常年征戰的發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