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詩人劉禹錫在這一句詩中所提到的,是中國古代最為知名的兩個豪門家族,那就是金陵城中烏衣巷裡的王家與謝家,而王家确切地來說,又可以叫做琅琊王氏,著名的書聖王羲之,便是出自這個家族。

琅琊王氏自從誕生開始,一直興盛了上千年的歲月,一共誕生了92位宰相,36位皇後與36位驸馬,堪稱為中國古代最強豪門,這看上去似乎與亞聖“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教誨相違背,讓人不由得生起了極為強烈的好奇之心,這個家族憑什麼興盛千年呢?
琅琊王氏公認的始祖,為東周時期周靈王的太子姬晉,他因為多次向父親周靈王直言勸誡,是以而觸怒了靈王被貶出宮室,無奈之下隻能居住在市井之中,其他的百姓們對于這位被貶的太子都心懷敬意,于是尊稱其為“王家人”,于是王姓就此誕生。
到秦朝的時候,秦始皇麾下有一員叫做王翦的名将,王翦率領秦軍攻入趙國的都城邯鄲,又打敗項羽的祖父項燕,消滅了楚國。王翦的兒子王贲滅掉了魏國、燕國、齊國與趙國殘餘勢力,他們都被秦始皇封為列侯,這也是琅琊王氏最初開始發迹的緣起。
王贲的長孫名為王元,王元的曾孫名為王吉,王吉是西漢時期的谏議大夫,他為王氏定下了僅僅6個字的家訓,卻從此而讓琅琊王氏曆經千年而不衰,根據古今姓氏書辯證》是記載:“琅琊王氏自漢谏議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晉南北朝,一家正傳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餘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書二十五人。”
琅琊王氏從西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擔任官員地位最高的“三公”的,就有着五十多個人,而部級幹部更是有着上百人,可見其發展之興盛。而這尚且還不是琅琊王氏的巅峰時刻,在西晉永嘉之亂以後,琅琊王氏簇擁着晉朝的皇室司馬家族渡過了黃河,在南方再次定居。
當時的王氏将各種東西都給帶到了南方,甚至連雞鴨豬狗都給帶過去了,這也讓遷居以後的琅琊王氏保持了強大的實力,甚至連皇帝司馬睿在接受百官朝拜的時候,忽然主動從龍椅上走了下來,請琅琊王氏的王導前去龍椅上坐下來,讓其一起接受百官的朝拜,被世人稱為“王與馬,共天下”。
琅琊王氏的“王”,還排在司馬家族的“馬”前面,可見當時的琅琊王氏豪到了何等地步。甚至在南北朝結束以後,在隋唐到明清的五百多年裡,琅琊王氏的人才依舊是層出不窮,而根據《二十四史》的整體統計,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裡,琅琊王氏一共出了王神愛、王憲嫄、王貞風等36個皇後,包括王獻之在内的36個驸馬,還有王吉、王導、王羲之等92個宰相。
琅琊王氏在上千年裡綿延不絕,文人墨客層出不窮,與王吉所定下的6字家訓“言宜慢,心宜善”大有關系,說話時要慢一些,也就是說做決定的時候需要盡可能的深思熟慮,而心地需要盡可能的善良,這樣就能夠讓人少結下仇家,而是多出很多朋友,秉持這兩個要訣,那麼人生的道路就能夠越走越開闊,而家族自然也就越來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