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力雄厚的陳友諒,為何最終敗給朱元璋,隻因自己過度自信

元末有一位傳奇的起義軍首領,他曾是鄉野間的一個賣布小販,身份低微,在底層生活中苦苦掙紮,但是最後卻帶領百萬雄兵建立了天完政權,他就是徐壽輝。

實力雄厚的陳友諒,為何最終敗給朱元璋,隻因自己過度自信

其實在各個年代中,起義軍的上司人大多并非出身貧寒。在元末農民紛紛起義的時候,各地的豪傑紛紛崛起,帶領着自己的勢力對抗着元朝的殘暴統治。而,這些起義軍的上司人,真正出身貧寒的隻有幾位,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起義軍首領就是朱元璋和徐壽輝。而其餘的首領,有的出身富裕之家,有的原本就是匪首,生活境況還是很好的。

公元1351年8月,徐壽輝發動起義,并被擁戴為首領。他率領的軍隊,軍中各人都在頭上裹上紅布,是以又有“紅巾軍”的稱呼。同年九月,将今天的浠水立為都城,天完政權誕生。

實力雄厚的陳友諒,為何最終敗給朱元璋,隻因自己過度自信

徐壽輝所上司的紅巾軍軍紀十分嚴明,一來不燒殺淫掠,二不作威作福。故而深受人民愛戴。而且徐壽輝上台後頒布的多項法令都在設身處地的為農民着想,深得貧苦人民的愛戴。是以,天完政權深受人民愛戴。而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上司者卻最終被自己的部下陳友諒殺死,英雄隕滅。

陳友諒相比徐壽輝過得更慘。陳友諒是個漁民的後代,自己的父親還是倒插門才娶到了母親,在封建社會的傳統的傳宗接代觀念下,這樣上門女婿的行為本身就被人鄙夷,再加上,打漁為生衣食住行都靠船的漁民相比于在田間勞作的農民,是會被看輕的。但是陳友諒從小就表現出極大的才能。在倪文俊的軍隊攻打到自己家鄉附近的時候,去投奔了倪文俊。

實力雄厚的陳友諒,為何最終敗給朱元璋,隻因自己過度自信

陳友諒在天完政權建立後,當時徐壽輝有四大猛将,也被稱為四大金剛,他們分别是整個軍隊的總司令,出謀劃策的鄒普勝,狂人丁普郎、手使雙刀天下無敵的趙普勝,最後是常勝将軍傅友德。徐壽輝也是因為這四大金剛的助力才建立了天完政權。當時倪文俊在徐壽輝的政府裡,擔任宰相一職,而陳友諒就跟着倪文俊。當時天完政權的統治基礎并不牢固,再加上徐壽輝的軍事指揮才能并不是很突出,身邊精英衆多,徐壽輝自己就不操什麼心,專心的享樂。是以在與元朝的鬥争之中,有赢有輸,都城也曾被元軍攻破,後又遷都。公元1356年,天完政權又将都城設立在漢陽,這時候的徐壽輝已經被手下,也是當時的丞相倪文俊控制,相當于傀儡了。1357年9月,倪文俊想要殺了徐壽輝,然後投降元朝,但是沒有想到事情沒有辦成,自己卻被部下陳友諒殺死。而陳友諒也不是什麼忠義之徒,救了徐壽輝,不過是自己想要奪權而已,而陳友諒斬殺倪文俊後,趁機接手了倪文俊的所有勢力。此時的天完政權實際已經是在陳友諒掌控之中了。

實力雄厚的陳友諒,為何最終敗給朱元璋,隻因自己過度自信

公元1359年,在上一年否決了徐壽輝想要遷都龍興的想法後,這一年,陳友諒開始實際行動了,埋伏了剛出漢陽城門的徐壽輝,斬殺了他的部下們。還因為救駕有功被封為平章政事。這個時候,軍政大權已經被牢牢的控制在了陳友諒手中。

于是,有兵有權的陳友諒,就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漢王,徹底替代了徐壽輝。不僅如此,為了自己的位置坐得穩,暗地裡還在不停地除去徐壽輝身邊的可信之人。一直蓄勢待發。

實力雄厚的陳友諒,為何最終敗給朱元璋,隻因自己過度自信

最終,公元 1360年,陳友諒徹底除去了徐壽輝,在安徽當塗附近的采石鎮誅殺了徐壽輝。當時陳友諒帶人把徐壽輝逼到一座廟中,掄起大錘,幹淨利落的捶死了一代傳奇人物。而陳友諒直接在這座廟裡草草舉行了登基儀式。

陳友諒也算個人物了,當時最大的兩股勢力就是陳友諒的紅巾軍與朱元璋的隊伍。而陳友諒的實力遠超朱元璋,可沒想到由于戰術有誤,在最後的鄱陽湖大戰之中慘敗,自己也兵敗身亡。最終朱元璋稱帝,而陳友諒擁有的軍備、土地等全部成為了朱元璋的,朱元璋的實力大漲

實力雄厚的陳友諒,為何最終敗給朱元璋,隻因自己過度自信

陳友諒的上司倪文俊想殺徐壽輝,自己取而代之。反叛失敗,投奔陳友諒,卻被自己曾經的心腹殺了,把項上人頭送給了徐壽輝。當然,陳友諒也學了自己上司的行為,也想把徐壽輝從第一把椅子上拉下來,隻不過跟倪文俊比起來,陳友諒成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