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這是一個伴随着巨大苦難與奇迹的真實故事。浙江杭州的金曉宇幼年不幸眼部殘疾,後來又被确診為躁郁症患者。十年來,他翻譯了英語、日語、德語共22本著作,以此與命運抗争。在患病期間,還細心照顧了患阿茲海默症的媽媽,陪伴她走過生命中的最後3年。不久前,他的媽媽去世,爸爸向報社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引起網絡刷屏。(據1月18日《杭州日報》)
金曉宇出生于1972年,6歲時被玩具手槍傷了左眼,高中時辍學,後來被診斷患有躁狂抑郁症,也叫雙相情感障礙,抑郁和躁狂交替發作。即便如此,他依然拿到了浙江大學英語系的自考畢業文憑。
1992年起,金曉宇基本每年都要去醫院。
一次偶然的機會,金曉宇走上了翻譯之路。他媽媽的一位教授同學,提出來讓孩子嘗試在家做翻譯。南大出版社寄來了美國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8個短篇小說,讓他試試。金曉宇以最快速度翻譯了其中一篇《船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10年裡,他以每年2本書的速度,一共翻譯了22本書、近700萬字,而且,在豆瓣評分都是8分以上,反響良好。
機會從來隻青睐有準備的頭腦,金曉宇辍學在家的那些年,出門就是到浙江圖書館,看完了圖書館裡所有的外語小說。他最大的要求就是買書,各種書籍買了200多本。他用6年時間自學了德語、日語,鞏固英語。在電腦上看外語電影,他先看帶中文字幕的,看懂後,做一個紙條擋住字幕再看。一部電影反複看N遍,直到完全聽懂。這才練就了過硬的翻譯才能。
但除了南大,翻譯界沒人知道金曉宇是誰,更沒人知道這些書是一個躁郁症患者翻譯的。金曉宇曾開心地告訴父親,“浙江圖書館裡也有我翻譯的書,有很多讀者借過哦!”從圖書館的一個讀者,成了一個作者(譯者),這當然是欣慰的事。背後是金曉宇的努力,也是他父母的傾心陪伴。
孩子沒有朋友,爸爸就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助手,幫他收外文樣稿,買資料書,翻譯完給他列印樣稿,幫他校稿、寄出樣書……
媽媽也選擇在家陪伴,後來确診得了阿爾茨海默症,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床上躺了3年。這次輪到小宇照顧媽媽,從沒對媽媽發過脾氣,負責買菜,飯後洗碗,再給媽媽洗臉,抱媽媽進出,細心照顧了媽媽生命中的最後3年。
這是一個普通人的自強故事,有着金曉宇的堅韌不拔,也有着一家人無法被摧毀的愛。是以,有網友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又是一個明亮的故事。父母沒有放棄孩子,孩子沒有放棄自己。
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日子就是這樣捱過來。故事引起了網絡刷屏,編輯說,刷的是世道人心。因為“一個如此弱小又如此強大的生命。”令人肅然起敬,背後的大愛也讓人動容。關于愛,關于不幸,關于救贖,這些人類的情感是彼此相通的。
有這樣一首歌《怒放的生命》,“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巅,就像穿行在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金曉宇用自己的不屈,舒展了怒放的生命,展現了超越平凡的力量。
這個世界沒有天才,隻有平凡人的不懈努力。每一個不屈的生命,都是在怒放自己的精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