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年味 “絕妙”畫境

作者:尹春芳

壬寅虎年春節将至,為豐富市民生活,在嚴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關山月美術館日前特别策劃推出兩大展覽,給市民帶來一個充滿“藝術味”的春節。“歸來還看自家山:林豐俗與嶺南山水畫語言探索專題展”展現嶺南派名家林豐俗對嶺南山水富有個性的描摹;“關山月美術館藏‘青春心印’系列作品展”主打工筆藝術的青春活力與多元探索。

“歸來還看自家山:林豐俗與嶺南山水畫語言探索專題展”作為關館“關山月與20世紀美術研究”的新課題,以該館新入藏林豐俗中國畫作品為基礎,展出的85件精品,着力探讨林豐俗在20世紀60-80年代間對嶺南山水畫語言的探索。

藝術年味 “絕妙”畫境

林豐俗作品 《大地回春》 紙本設色 1979年

林豐俗(1939-2017)是現代嶺南具有深遠影響的中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作為新中國美術學院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第一批中國山水畫專業的畫家,他得嶺南派大家關山月和黎雄才親授,同時又能在學院體制下,吸收其他流派藝術,并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在繼承嶺南畫派寫實傳統和變革創新的同時,融入文人筆墨和近代以來現代藝術語言的新觀念、新形式,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皆得絕妙詞”是引發林豐俗共鳴的一句詩,表達出他對于“絕妙”畫境的解用,是隐藏于身邊最為日常的景物之中。此次展覽圍繞林氏的探索曆程而展開,分“從學院到山村”“行萬裡路”“湖山之間”“家山何在”四大闆塊,通過大量實景照片與作品、文獻、手稿,尤其是畫家對于同一主題錘煉和從實景到畫作之間的變化來呈現畫家的創作過程和探索曆程。

林豐俗曾表示“身行萬裡半天下,歸來還看自家山”,基于他對“自家山”的特殊情感,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嶺南畫派原有重視寫生,注重筆墨語言與形體的結合的基礎上,吸收民間色彩,融入現代視覺理念,進而形成自己的面貌。

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美術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此次展覽策展人莊程恒告訴記者,如何表達廣東山水一直是林豐俗藝術探索的方向。林豐俗山水畫平凡質樸的格調背後是一份對理想家園的關注和深刻的南方情結。他尋求表現的是一種不同于傳統的以北方和江南山水為範本的嶺南山水,進而以嶺南地域主題印證他對這片土地的特殊感情。如何在筆墨實踐中将傳統山水畫語言轉換為與嶺南地貌相适應的山水畫語言表達——嶺南畫家以何方式實作“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林豐俗的探索曆程即是對這一古老命題的回應和實踐。

莊程恒介紹,此次展覽還有一大亮點,是将嶺南派名家關于同一景觀描繪作品與林豐俗的畫作形成對比,觀衆可以更為直覺感受到林豐俗的借鑒以及他通過筆墨對景觀的推進。比如,此次關館還特别從藏品中拿出關山月的兩張作品《祁連牧居》《黃河水車》與林豐俗的臨摹作品放在一起,讓觀衆仔細品味。

一邊是老辣沉穩,另一邊則是青年跳躍。“賦彩迎春——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藏‘青春心印’系列作品展”,從該館館藏“青春心印”的藏品中挑選出40餘件工筆畫精品,呈現出當代中國工筆畫家在不同精神次元下的創造和探索,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工筆畫藝術的時代風貌。

走進展廳,觀衆可以發現展覽的展陳也是可圈可點,與展品相得益彰。關山月美術館副館長陳俊宇告訴記者,本次展覽的展陳主要以“丹、青”兩大色調來營造兩個不同主題内容的單元展廳。“丹”為紅色調,是“都市物語”單元的主調,以紅色調來映襯青年藝術家筆下生機勃勃的都市生活。同時也通過紅色調來渲染過年的喜慶;而“青”為綠色調,是“自然風華”單元的主調,以青綠調來展現青年工筆畫詩意盎然的青蔥世界,飽滿的綠色也契合年輕一代藝術家在面對自然時輕盈而神秘的想象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還特别展出本土工筆畫家在關館數字發展部的支援下,創作的新媒體作品《觀·荷》,運用現代新媒體互動技術與觀衆互動,将中國傳統工筆畫與現代空間美學相結合,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探索傳統工筆畫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可能。(尹春芳)

來源:深圳特區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