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劉伯溫自比諸葛亮,不過他也的确不是泛泛之輩,他的燒餅歌名揚天下,流傳至今。劉伯溫博通經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他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幫着朱元璋奪得天下,朱元璋認為他是大明朝的張良。他最大的功績就是: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為大明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傑出貢獻。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也。”洪武三年,在功臣封賞中被封為誠意伯。

但是朱元璋是一個個性多疑的人,對于劉伯溫這種半路跟随自己的人似乎也不是很信任,最後隻給他一個二百四十石的誠意伯,最後劉伯溫也死得稀裡糊塗的。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劉伯溫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難道是功高震主?還真不一定是!其實馬皇後和劉伯溫的關系非常好,她曾經給過劉伯溫暗示。提起朱元璋,很多人都說他火燒慶功樓。而在這之前,朱元璋請很多人吃飯。在這場飯局上,朱元璋給大家提供了紅燒兔子肉、紅燒狗肉、燕窩粥。

整個飯局上面大家吃的都非常開心,然而隻有劉伯溫悶悶不樂。他看到朱元璋上的菜之後,吃了沒多久就要離席回去。而剛走出房門沒多久,馬皇後追了上來。馬皇後追上來的時候,手裡面還拿着一個籃子。她告訴劉伯溫:“裡面的東西你先不要看,回到家裡你就明白了。”雖然劉伯溫很好奇是什麼東西,但是有這樣的叮囑也沒有看。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回到家之後,發現籃子裡面竟然隻有兩顆棗一顆梨,再聯想到今天的宴會,以及宴會上面的菜肴,豈不是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再看看籃子裡面東西,一顆梨,兩顆棗,豈不是說早早離去?有一統天下智謀的劉伯溫,怎麼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呢?是以第2天早朝上面,就要向朱元璋告老還鄉。

朱元璋百般挽留,最後還是拗不過劉伯溫,于是便别放他回去了。回去的劉伯溫難道就這樣安生了嗎?還是在老家出事了。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公元1375年5月16日,一代神算劉伯溫去世,享年六十五歲。他是在喝了丞相胡惟庸送來的一副藥以後去世的。他的死很蹊跷,民間傳說表面上看是因為胡惟庸嫉賢妒能,但是實際上背後是朱元璋的主意。

劉伯溫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17年後他才明白

可惜劉伯溫前能算五百年,後能算八百載,但是卻偏偏算不到自己的死。劉伯溫去世前交代了後事,讓兒子把天書交給朱元璋,然後囑咐他們不得再學天文。不得不說劉伯溫還是很聰明的,他是給孩子們留下活路了,他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劉鍊,

劉暻

天資平庸,那又何必去折騰這些,讓朱元璋多疑了,搞不好還有殺身之禍了。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劉伯溫拿出一本天文書,這本書名字不詳,據說劉伯溫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後可知五百年的本事,都是從這本書裡學來的。劉伯溫将這本書交給兒子劉鍊,告訴他說:等我死後,你将這本書和一筐魚送到京城交給皇帝,不要再讓劉家子孫再學習這本書上的東西了。

收到書的朱元璋很是滿意,可是望着魚就百思不得其解了,他對身邊的人感歎道:“劉基善弄巧謀,影弓昭危,死亦為之,其性如此”。意思就是說劉伯溫一輩子都在“影弓昭危”,一肚子玄機,死了也沒消停,可是他也不知道劉伯溫臨終前給自己送一筐魚是什麼意思了。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劉伯溫本來想将自己對于朱元璋的忠告寫成奏折,但是他擔心胡惟庸從中作梗,便決定以送書和魚這種委婉的方式來告訴朱元璋,因為他知道朱元璋遲早有一天會明白他的用意。

劉伯溫死後十七年,大明朝發生了一件舉世震驚的大事:太子朱标去世了。

朱元璋對朱标的期望很大,也給了他很大的壓力,現在他去世了,朱元璋很傷心。但是在傷心之餘,朱元璋也不得不考慮新的接班人問題。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那太子沒了,誰來做接班人了?朱元璋想來想去,忽然想起了劉伯溫送給自己的那筐魚了,他知道劉伯溫不可能平白無故送魚過來,自己的魚池啥魚沒有了,這筐魚肯定是有特殊含義的,于是又開始冥思了。

魚當時并不是缺水死的,而是互相争鬥而死,因為其中的魚都是遍地鱗傷。這些魚其實就是指代自己的兒子,暗指他的兒子們在太子朱标死後,幼孫登基後鎮不住,會互相争奪,最終全部像框裡的那群魚一樣死去。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經過各方權衡之後,朱元璋決定讓朱标的兒子朱允炆當皇太孫。因為朱元璋太喜歡朱标了,加上朱标的兒子朱允炆性情溫和而有教養,很是适合做皇帝,于是就讓他做了皇太孫,繼承自己的皇位。與朱标一樣,朱允

是一個性格溫和,為人仁厚的人,朱元璋有些不放心,他擔心那些功勞很大的文臣武将成為朱允炆登上皇位的絆腳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下了狠心。

朱元璋将那些不聽話文臣武将全部殺掉,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藍玉案”。藍玉桀骜不馴,目中無主,而且還有謀反的嫌疑,朱元璋對他毫不客氣,将其剝皮實草、滅三族,被牽連的人達到一萬五千人。不過他千算萬算也沒有算到自己的四子朱棣會篡位。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事後,朱元璋靜下心來略作反思,不由得冷汗直流,竟然發現自己在“藍玉案”中太過沖動。雖然對皇太孫朱允炆的威脅解除了,但是又靠誰來保護自己的皇太孫呢?這時,朱元璋猛然想起了劉伯溫的那筐魚,不就是告訴自己不應把釣上的魚全部吃掉,應該放掉幾條進行繁殖,如果想吃還可以再釣。如今的開國功勳基本都被自己處理掉了,朱允炆已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是以,朱元璋懊悔萬分,但卻為時已晚。

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五月十日,朱元璋駕崩于應天皇宮,皇太孫朱允炆即皇帝位;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因建文帝沒有良将抵擋朱棣,而被朱棣攻破都城應天,建文帝也不知所蹤。

是以說,如果朱元璋能夠盡早悟出劉伯溫的“一筐魚”的天機提醒,朱棣又豈能得逞,接班人朱允炆又豈會失蹤。是以,也不得不佩服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機妙算之能。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曆史知識,可以私信小編,小編會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資訊可關注:煮酒論古今中外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