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遜學術文集》,孫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内容簡介
恩師孫遜教授逝世安葬後,在上海師大工作的宋莉華教授等同門便開始籌劃給恩師出版紀念文集,多位同門參與其中,齊心協力合作,在恩師逝世一周年之際才得以有這套叢書出版。《文集》由複旦大學黃霖教授作序,對恩師的學術研究做了回顧和總結。
《孫遜學術文集》共計五冊,有《紅樓夢脂評初探》《紅樓夢文化精神》《中國古典小說探究》《明清小說論稿》《東亞漢文小說論集》。五冊書數量不多重量不重,但卻是孫遜教授畢生的學術精華所在,是孫遜教授的學術研究經曆最真實的叙寫,代表了恩師的學術水準,代表了恩師的學術視野,代表了恩師的學術成就。
五冊書不多卻是精益求精,這也展現着恩師一貫的學術追求和生活态度。相信恩師的學術文集對于未來的學術研究還會産生較大的影響。
《紅樓夢脂評初探》
《初探》早在1981年11月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發行,在學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受到了“紅學”界馮其庸、周汝昌等先生的高度評價。該書是孫遜教授第一部學術著作,也是成名之作,更是填補空白之作,此次收入文集中且排第一位,當之無愧。
該書的撰寫,得益于孫遜教授1975年3月參加文化部《紅樓夢》校注小組工作,在校注小組中孫遜教授是年齡最小的專家,工作上的便利孫遜教授看到并收集了諸多脂本及相關文獻資料,再加上組内學者的治學方法影響,為後續的研究打下了紮實基礎。
該書共有五部分,分為“引言”“脂本、脂評和評者概述”“脂評價值淺探”“脂評糟粕批判”“脂評曆史地位試論”,對脂評做了全面性、系統性的綜合研究,在研究中孫遜教授将數理統計與文本及其他文獻做了完美的結合,不囿于前賢已有定論,書中諸多學術觀點更是孫遜教授“獨自研究的心得”,正如黃霖教授所言“我說孫遜兄在脂評研究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該書五個部分,尤其以第三部分“用力最勤”“用心最深”,分八個部分對脂評的價值進行了全方位研究,“标題”為“淺探”,仔細讀之并不淺,更可謂之深、精、準,關涉到了曆史、藝術、家世、成書等多個方面,其中多處觀點既有對以往學術觀點的修正,對于一些争議性問題也有回應。
《紅樓夢文化精神》
《紅樓夢文化精神》,是孫遜教授閱讀紅《紅樓夢》、研究《紅樓夢》的論文精選集,該書是孫遜教授《紅樓夢》研究理念的系統呈現,也是孫遜教授“紅學”論點的全面展示,是孫遜教授除“脂評”研究之外的又一傑作。所收錄的論文寫作發表時間從1979年直至2016年,還将1991年台灣大安出版社發行的《紅樓夢探究》部分論文收入。
孫遜教授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表與《紅樓夢》有關的文章,潘建國教授提及孫遜教授發表于《解放日報》的《論薛寶钗》(1974年10月30日)、《文彙報》的《闊人們的天下不太平:大觀園的政治、經濟和思想危機》(1975年1月11日),“或許正是這兩篇紅學文章,将他引入了校注小組。”
孫遜教授研究《紅樓夢》開始時間早,可謂是新時期《紅樓夢》學術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成果豐碩,舉辦過全國第三屆紅樓夢學術研讨會,主編過《紅樓夢鑒賞辭典》,後來當選為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紅樓夢學會會長,《紅樓夢》學術研究成為孫遜教授從事古代小說學術研究的基礎,可說是“底色”(潘建國教授語)。
從《紅樓夢脂評初探》到《紅樓夢文化精神》,是孫遜教授《紅樓夢》學術研究進展的呈現。《脂評初探》後,孫遜教授一方面繼續脂評研究,而後其興趣有所轉移,學術研究視角也在不斷遞進,研究由具體至抽象、由微觀到宏觀。
對《紅樓夢》持續不斷的學術研究中,孫遜教授逐漸聚焦到《紅樓夢》的文化精神上——核心為“情”。而孫遜教授近幾年所寫回憶李希凡、馮其庸、劉旦宅、徐恭時的文章,更是情深義重,特别最後一篇文章《“紅學缤紛”憶徐老》,孫遜教授患病住院,更是帶着氧氣面罩寫完。這就是《紅樓夢》中“情”的當代演繹。
《中國古典小說探究》
《中國古典小說探究》,是對孫遜教授除《紅樓夢》研究外的又一學術總結,該書是孫遜教授生前發表論文的精選,收錄的論文部分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産》《學術月刊》等高水準學術刊物中。
該書分為四個部分:“問題與方法”,收錄論文六篇,對中國古代小說學術研究的問題和方法進行了論究;“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性探究”,收錄論文十三篇,既有對中國古代小說的宏觀性研究,也有微觀性探析;“中國古典小說與城市探究”,收錄論文六篇,深入研究中國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的關系,本部分機具開拓性和創新性;“附 董西廂和王西廂”,原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知識叢書”,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對《董西廂》和《王西廂》進行了相關性研究,指出“《董西廂》的貢獻主要在于開創……,《王西廂》的貢獻則在于進一步發展,使之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更趨成熟和完善,進而成為大陸古典戲劇中一部帶典範性的作品”。
《中國古典小說探究》中孫遜教授觀點對當下的古代小說研究依然有着較大的學術意義。孫遜教授在《期待突破:新時期古代小說研究的問題與思考》文中指新時期古代小說研究存在着四個“不少”和“不多”,本文發表于2008年,已經過去了十三年,再看當下的古代小說研究,局部有所創新和突破,但總體而言依然存在四個不少和不多。學術研究代有人才出,八零後出生的古代小說研究者逐漸成為學術研究主力軍,注意下“不少”“不多”,對于個人的學術成長将會有根本性的幫助,對古代小說研究的整體性推進不可低估。
《小說與非小說:中國古典小說新視域舉隅》,這是孫遜教授2016年參加日本神奈川大學主辦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三十年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讨論會上的大會發言,後發表在2017年《河北學刊》,該文指出1980年以來古代小說研究的學術成果,主要展現在“小說文獻學”“小說與宗教”“小說與城市”“小說評點學”“小說與圖像”“小說與出版”“域外漢文小說整體研究”“中國古典小說西傳研究”等方面。
日本學術會議大會發言中,北京大學廖可斌教授有“孫家軍”“黃家軍”的戲稱,孫家軍和黃家軍就是孫遜教授、黃霖教授培養出一批卓有成績的小說研究者,形成了團隊規模。孫遜教授所做的八個學術總結,要麼孫遜教授親自參與其中,要麼是孫遜教授弟子學生參與其中,比如潘建國教授、宋莉華教授、葛永海教授、宋麗娟教授、萬晴川教授等。這八個研究方向的提出,對後來的古代小說研究及其它文體的學術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明清小說論稿》
《明清小說論稿》,1986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再版進行了修訂。修訂時,對《論稿》中的部分論文進行了整合與替換,具體如下:
初版中的《是一部什麼樣的書》,修訂時更換為:《評述》(原載孫遜、周楞伽《漫話金瓶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論的思想意義及其嚴重缺陷》(原載孫遜、陳诏《與》,甯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論的藝術成就》(原載孫遜、陳诏《與》,甯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關于的社會曆史背景——吳晗先生的“萬曆中年”說質疑》(原載孫遜、陳诏《與》,甯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研究的曆史和現狀》(原載孫遜、陳诏《與》,甯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西門慶:中國封建經濟和早期商品經濟雜交而生的畸形兒》(原載《文學遺産》1994年第4期)
初版中的《語言藝術摭談》《的創作方法》《對前人作品的加工與改造》《中篇的民族意識問題》合編為《藝術摭談》;
初版中的《試論的形式美》後來收入了《紅樓夢文化精神》一書中,修訂時沒有再次錄入;《脂評所涉及的時間概念及其價值》,在孫遜教授以往的脂評研究中有所涉獵,修訂時沒有錄入;
修訂時,加入了《明代文言小說總集述略》,原載《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
修訂時,附錄增加了《概說》,系孫遜教授與詹丹教授合作,原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知識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此次修訂,《明清小說論稿》凸顯了孫遜教授對《金瓶梅》也有較為精深的學術研究,《金瓶梅》研究是孫遜教授早期古代小說研究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這是很多時候忽視的一部分,黃霖教授在寫序言時候專門論及孫遜教授的“金學”研究。
這确實是我們所忽視的地方,包括孫遜教授的學生弟子也怕有忘記。孫遜先生還主編過《金瓶梅鑒賞辭典》,初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發行,後由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發行,在學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正如黃霖教授所言“當新時期‘金學’研究的浪潮興起之初,孫遜兄就是一個出色的弄潮兒……”。
《東亞漢文小說論集》
《東亞漢文小說論集》,系孫遜教授的域外漢文小說研究成果選集,共收錄13篇論文,論文關注點大多聚焦在南韓漢文小說上,其中三篇論文發表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産》上,其學術價值毋庸多言。
孫遜教授關注東亞漢文小說,最早始于日本漢文小說《譚海》的整理,出版時冠以“東洋聊齋”之名,1990年7月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當時認為“這是一部用漢文字寫就的文言筆記小說”,這其實為後來的域外漢文小說文獻整理和研究工作做了準備工作,是孫遜教授此項研究的發端時期,包括2001年撰寫《日本漢文小說論略》,該文對《譚海》做了系統性研究,與整理時不同的是孫遜教授此時提出了“域外漢文小說”的概念。由《譚海》的整理到系統性研究,可見孫遜教授對于域外漢文小說觀念認識的深化,對于域外漢文小說文本内涵到外延的研究程度在逐漸加深。
本世紀初,孫遜教授與陳慶浩教授開始合作,将更多的研究進行了落實,從申報與域外漢文小說有關的項目到碩士研究所學生、博士研究所學生、合作博士後的培養,很多與域外漢文小說研究有關,為域外漢文小說研究培養了一支強有力的隊伍。
2010年之後,孫遜教授對域外漢文小說研究深化,特别是南韓漢文小說的研究,探究中國文化及東亞儒學對南韓漢文小說所産生的影響,特别是南韓“花郎道”對南韓漢文小說所産生的影響。
孫遜教授的域外漢文小說研究并沒有局限于小說文本文化淵源的探尋和産生的影響,還關注了南韓儒學的當今意義。在《東亞儒學視阈下的南韓漢文小說研究》中,孫遜教授明确指出“中國與南韓同屬漢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在其文明發展程序中,南韓儒學作為東亞儒學中富有特色和活力的一部分,不僅對儒學自身的發展,而且對東亞地區文明的進步都作出了曆史性貢獻,其中,由古代南韓學者和作家撰寫的大量漢文小說,忠實承載并生動演繹了南韓儒學的曆史發展與豐富蘊涵,為了解和認識東亞儒學提供了鮮活的文本。在未來重建東亞地區和諧與和平的曆史程序中,東亞儒學必将承擔起重要而特殊的使命。”
(執筆者:山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李奎教授,孫遜教授2007級碩士研究所學生)
孫遜教授
總 目
第1卷 紅樓夢脂評初探
第2卷 紅樓夢文化精神
第3卷 中國古典小說探究
附 董西廂和王西廂
第4卷 明清小說論稿(增訂本)
附 金瓶梅概說
第5卷 東亞漢文小說論集
孫遜教授書法作品
《紅樓夢脂評初探》目錄
一、引言
二、脂本、脂評和評者概述
(一)脂本簡解
(二) 評語粗疏
(三)評者勾稽
三、脂評價值淺探
(一)評語暗示了小說隐去的政治鬥争“真事”
(二)評語透露了小說寫封建家族衰亡史的訊息
(三)評語揭示了小說強烈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
(四)評語提供了小說作者及其家世生平的有關線索
(五)評語反映了小說成書過程中修改增删的點滴情況
(六)評語透露了小說八十回後情節發展的大緻輪廓
(七)評語總結了小說藝術成就并提出了一些可貴的藝術見解
(八)評語佐證了胡适唯心論的謬誤
四、脂評糟粕批判
(一)評語對小說旨義的歪曲
(二)評語對作者思想的曲解
(三)“钗、黛合一”論批判
(四)評語所表現的封建階級的思想意識
(五)評語所反映的形式主義藝術觀的影響
五、脂評曆史地位試論
(一)脂評和大陸古典小說的評點派
(二)“一芹一脂”,大陸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三)給脂評應有的曆史評價
《孫遜學術年表》
《紅樓夢文化精神》目錄
《紅樓夢》研究的發展
《紅樓夢文化論綱》
《紅樓夢》的文化精神
《紅樓夢》對于傳統的超越與突破
“情情”與“情不情”:《紅樓夢》倫理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現代闡釋
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
——談《紅樓夢》的主題與主線
論《紅樓夢》的三重主題
曹雪芹審度人生的三個視點
關于《紅樓夢》的“色”“情”“空”觀念
《紅樓夢》藝術談
試論《紅樓夢》的形式美
金陵十二钗的排列次序及其寓意
“情榜”六十人芳名考錄
論“三副”之冠紅玉
林四娘的形象演變和《姽婳詞》的思想意義
《紅樓夢》與《金瓶梅》
《紅樓夢》人物與回目關系之探究
恢複曹雪芹原作的戰鬥鋒芒和語言特色
——談後人對《紅樓夢》的删改增補
《紅樓夢》脂批所涉及的時間概念及其價值
《紅樓夢》作者瑣談
脂批和《紅樓夢》作者之謎
曹雪芹、脂硯齋、畸笏叟三者關系之探尋
“脂評”思想藝術價值淺探
脂批和大陸古典小說評點派
從脂批看胡适唯心論的謬誤
《紅樓夢》繡像、文學和繪畫的結緣
紅樓絕唱——論劉旦宅《紅樓夢》繪畫藝術成就
郭紹虞先生贈孫遜先生紅樓書法條幅
《中國古典小說探究》目錄
一、問題與方法
期待突破: 新時期古代小說研究的問題與思考
小說與非小說——中國古典小說新視域舉隅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域外視角
“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古代小說專學的建立
“亞東本”小說序跋與古典小說研究現代學術範式的建立——以胡适為中心
圖像傳播:經典文學向大衆文化的輻射
二、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性探究
中國小說批評的獨特方式——古典小說評點略述
古代的小說理論對藝術和生活關系的論述
《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彙粹》前言
中國小說文化述略
唐傳奇文體考辨
“傳奇體”小說衍變之辨析
“榜”與中國古代小說結構
釋道“ 轉世”“谪世”觀念與中國古代小說結構
中國古代遇仙小說的曆史演變
從《何典》到《玄空經》
——大陸吳語諷剌小說的重要一脈
《玄空經》作者郭友松生平交遊及著述考論
古代小說中的民間宗教及其認識價值
——以白蓮教、八卦教為主要考察對象
《夷堅志》中的“鄉民”描寫及其文化闡釋
三、中國古典小說與城市探究
中國古代小說中的“雙城”意象及其文化蘊涵
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東京故事”
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城市書寫及現代闡釋
江南都市文化:曆史生成與當代視野
從《儒林外史》中的文人聚會看明清江南城市的文化功能
明清江南城鎮的興盛及其文化輻射功能
——以《鴛鴦湖棹歌》的唱和為考察中心
二、《西廂記》的最早根據
三、從《莺莺傳》到董西廂
四、《董西廂》的思想和藝術
(一)《董西廂》的主題思想
(二)《董西廂》的人物形象
(三)《董西廂》的藝術成就
(四)《董西廂》的不足之處
五、從《董西廂》到《王西廂》
六、《王西廂》的思想和藝術
(一)《王西廂》的主題思想
(二)《王西廂》的人物形象
(三)《王西廂》的藝術成就
(四)《王西廂》的不足之處
七、《西廂記》在大陸文學史上的深遠影響
孫遜教授與部分門下弟子
《明清小說論稿》(增訂本)目錄
明清小說論綱
明清長篇小說結構簡論
明清小說評點派的傳統美學觀
明清小說理論中的“真”“假”概念及其内涵
《三國演義》正統觀念的曆史進步性
金聖歎腰斬《水浒》的再評價
論《西遊記》悟空、八戒形象塑造的藝術經驗
《金瓶梅》評述
論《金瓶梅》的思想意義及其嚴重缺陷
論《金瓶梅》的藝術成就
關于《金瓶梅》的社會曆史背景
——吳晗先生的“萬曆中年”說質疑
《金瓶梅》研究的曆史和現狀
西門慶:中國封建經濟和早期商品經濟雜交而生的畸形兒
“三言”“二拍”和《十日談》
《西遊補》寓意試探
《聊齋志異》藝術摭談
關于《儒林外史》的評本和評語
論《歧路燈》的思想藝術成就及其局限
明代文言小說總集述略
後記
引言
一、豐富的社會曆史内涵
(一)一個官商一體的畸形兒的悲劇史
(二)一部暴露晚明政治黑暗的罪惡史
(三)一部形象的中國十六世紀後期社會風俗史
二、獨特的人物創造
(一)以西門慶為中心的社會滲透
(二)以潘金蓮為中心的人物輻射
(三)以應伯爵為中心的小醜視角
三、嶄新的藝術視野
(一)現實世界的平實展現
(二)活潑酣暢的語言風格
(三)恢宏渾成的網狀結構
四、複雜的淵源流變
(一)對前人作品的吸收和改造
(二)對後人創作的影響和啟迪
(三)關于小說的成書年代及版本系統
五、難猜的作者之謎
(一)有關作者可能性的種種猜測
(二)非“大名士”說的提出
六、究竟應如何看待《金瓶梅》中的性描寫
孫遜先生與古代小說學術研讨會會場
《東亞漢文小說論集》目錄
東亞漢文小說研究: 一個有待開掘的學術領域
東亞儒學視阈下的南韓漢文小說研究
南韓“夢遊錄”小說與儒家核心價值觀
南韓“三國”史傳文學中的儒學蘊涵及其本土特色
——以《三國史記》、《三國遺事》為中心
北韓“倭亂”小說的曆史蘊涵與當代價值
——以漢文小說為考察中心
南韓漢文小說的“劍俠”書寫及其淵源特色
明代“玉堂春”故事在南韓的流傳
——南韓漢文小說《王慶龍傳》考論
日本漢文小說《譚海》論略
論南韓古代漢文小說《倡善感義錄》
從南韓漢文小說異體字的使用看漢字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從《九雲夢》看中韓文化的雙向交流
明朝與北韓,曾聯手打了怎樣一場仗
從外部世界看中國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域外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