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孙逊学术文集》,孙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内容简介

恩师孙逊教授逝世安葬后,在上海师大工作的宋莉华教授等同门便开始筹划给恩师出版纪念文集,多位同门参与其中,齐心协力合作,在恩师逝世一周年之际才得以有这套丛书出版。《文集》由复旦大学黄霖教授作序,对恩师的学术研究做了回顾和总结。

《孙逊学术文集》共计五册,有《红楼梦脂评初探》《红楼梦文化精神》《中国古典小说探究》《明清小说论稿》《东亚汉文小说论集》。五册书数量不多重量不重,但却是孙逊教授毕生的学术精华所在,是孙逊教授的学术研究经历最真实的叙写,代表了恩师的学术水平,代表了恩师的学术视野,代表了恩师的学术成就。

五册书不多却是精益求精,这也体现着恩师一贯的学术追求和生活态度。相信恩师的学术文集对于未来的学术研究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红楼梦脂评初探》

《初探》早在1981年11月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在学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受到了“红学”界冯其庸、周汝昌等先生的高度评价。该书是孙逊教授第一部学术著作,也是成名之作,更是填补空白之作,此次收入文集中且排第一位,当之无愧。

该书的撰写,得益于孙逊教授1975年3月参加文化部《红楼梦》校注小组工作,在校注小组中孙逊教授是年龄最小的专家,工作上的便利孙逊教授看到并收集了诸多脂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再加上组内学者的治学方法影响,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扎实基础。

该书共有五部分,分为“引言”“脂本、脂评和评者概述”“脂评价值浅探”“脂评糟粕批判”“脂评历史地位试论”,对脂评做了全面性、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在研究中孙逊教授将数理统计与文本及其他文献做了完美的结合,不囿于前贤已有定论,书中诸多学术观点更是孙逊教授“独自研究的心得”,正如黄霖教授所言“我说孙逊兄在脂评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该书五个部分,尤其以第三部分“用力最勤”“用心最深”,分八个部分对脂评的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研究,“标题”为“浅探”,仔细读之并不浅,更可谓之深、精、准,关涉到了历史、艺术、家世、成书等多个方面,其中多处观点既有对以往学术观点的修正,对于一些争议性问题也有回应。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红楼梦文化精神》

《红楼梦文化精神》,是孙逊教授阅读红《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的论文精选集,该书是孙逊教授《红楼梦》研究理念的系统呈现,也是孙逊教授“红学”论点的全面展示,是孙逊教授除“脂评”研究之外的又一杰作。所收录的论文写作发表时间从1979年直至2016年,还将1991年台湾大安出版社发行的《红楼梦探究》部分论文收入。

孙逊教授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表与《红楼梦》有关的文章,潘建国教授提及孙逊教授发表于《解放日报》的《论薛宝钗》(1974年10月30日)、《文汇报》的《阔人们的天下不太平:大观园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危机》(1975年1月11日),“或许正是这两篇红学文章,将他引入了校注小组。”

孙逊教授研究《红楼梦》开始时间早,可谓是新时期《红楼梦》学术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成果丰硕,举办过全国第三届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主编过《红楼梦鉴赏辞典》,后来当选为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术研究成为孙逊教授从事古代小说学术研究的基础,可说是“底色”(潘建国教授语)。

从《红楼梦脂评初探》到《红楼梦文化精神》,是孙逊教授《红楼梦》学术研究进展的呈现。《脂评初探》后,孙逊教授一方面继续脂评研究,而后其兴趣有所转移,学术研究视角也在不断递进,研究由具体至抽象、由微观到宏观。

对《红楼梦》持续不断的学术研究中,孙逊教授逐步聚焦到《红楼梦》的文化精神上——核心为“情”。而孙逊教授近几年所写回忆李希凡、冯其庸、刘旦宅、徐恭时的文章,更是情深义重,特别最后一篇文章《“红学缤纷”忆徐老》,孙逊教授患病住院,更是带着氧气面罩写完。这就是《红楼梦》中“情”的当代演绎。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中国古典小说探究》

《中国古典小说探究》,是对孙逊教授除《红楼梦》研究外的又一学术总结,该书是孙逊教授生前发表论文的精选,收录的论文部分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中。

该书分为四个部分:“问题与方法”,收录论文六篇,对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究的问题和方法进行了论究;“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性探究”,收录论文十三篇,既有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宏观性研究,也有微观性探析;“中国古典小说与城市探究”,收录论文六篇,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本部分机具开拓性和创新性;“附 董西厢和王西厢”,原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对《董西厢》和《王西厢》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指出“《董西厢》的贡献主要在于开创……,《王西厢》的贡献则在于进一步发展,使之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更趋成熟和完善,从而成为大陆古典戏剧中一部带典范性的作品”。

《中国古典小说探究》中孙逊教授观点对当下的古代小说研究依然有着较大的学术意义。孙逊教授在《期待突破: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的问题与思考》文中指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存在着四个“不少”和“不多”,本文发表于2008年,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再看当下的古代小说研究,局部有所创新和突破,但总体而言依然存在四个不少和不多。学术研究代有人才出,八零后出生的古代小说研究者逐渐成为学术研究主力军,注意下“不少”“不多”,对于个人的学术成长将会有根本性的帮助,对古代小说研究的整体性推进不可低估。

《小说与非小说:中国古典小说新视域举隅》,这是孙逊教授2016年参加日本神奈川大学主办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大会发言,后发表在2017年《河北学刊》,该文指出1980年以来古代小说研究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小说文献学”“小说与宗教”“小说与城市”“小说评点学”“小说与图像”“小说与出版”“域外汉文小说整体研究”“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研究”等方面。

日本学术会议大会发言中,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有“孙家军”“黄家军”的戏称,孙家军和黄家军就是孙逊教授、黄霖教授培养出一批卓有成绩的小说研究者,形成了团队规模。孙逊教授所做的八个学术总结,要么孙逊教授亲自参与其中,要么是孙逊教授弟子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潘建国教授、宋莉华教授、葛永海教授、宋丽娟教授、万晴川教授等。这八个研究方向的提出,对后来的古代小说研究及其它文体的学术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明清小说论稿》

《明清小说论稿》,1986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再版进行了修订。修订时,对《论稿》中的部分论文进行了整合与替换,具体如下:

初版中的《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修订时更换为:《评述》(原载孙逊、周楞伽《漫话金瓶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论的思想意义及其严重缺陷》(原载孙逊、陈诏《与》,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论的艺术成就》(原载孙逊、陈诏《与》,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关于的社会历史背景——吴晗先生的“万历中年”说质疑》(原载孙逊、陈诏《与》,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原载孙逊、陈诏《与》,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西门庆:中国封建经济和早期商品经济杂交而生的畸形儿》(原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

初版中的《语言艺术摭谈》《的创作方法》《对前人作品的加工与改造》《中篇的民族意识问题》合编为《艺术摭谈》;

初版中的《试论的形式美》后来收入了《红楼梦文化精神》一书中,修订时没有再次录入;《脂评所涉及的时间概念及其价值》,在孙逊教授以往的脂评研究中有所涉猎,修订时没有录入;

修订时,加入了《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原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修订时,附录增加了《概说》,系孙逊教授与詹丹教授合作,原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此次修订,《明清小说论稿》凸显了孙逊教授对《金瓶梅》也有较为精深的学术研究,《金瓶梅》研究是孙逊教授早期古代小说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很多时候忽视的一部分,黄霖教授在写序言时候专门论及孙逊教授的“金学”研究。

这确实是我们所忽视的地方,包括孙逊教授的学生弟子也怕有忘记。孙逊先生还主编过《金瓶梅鉴赏辞典》,初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后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发行,在学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正如黄霖教授所言“当新时期‘金学’研究的浪潮兴起之初,孙逊兄就是一个出色的弄潮儿……”。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东亚汉文小说论集》

《东亚汉文小说论集》,系孙逊教授的域外汉文小说研究成果选集,共收录13篇论文,论文关注点大多聚焦在韩国汉文小说上,其中三篇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上,其学术价值毋庸多言。

孙逊教授关注东亚汉文小说,最早始于日本汉文小说《谭海》的整理,出版时冠以“东洋聊斋”之名,1990年7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当时认为“这是一部用汉文字写就的文言笔记小说”,这其实为后来的域外汉文小说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做了准备工作,是孙逊教授此项研究的发端时期,包括2001年撰写《日本汉文小说论略》,该文对《谭海》做了系统性研究,与整理时不同的是孙逊教授此时提出了“域外汉文小说”的概念。由《谭海》的整理到系统性研究,可见孙逊教授对于域外汉文小说观念认识的深化,对于域外汉文小说文本内涵到外延的研究程度在逐步加深。

本世纪初,孙逊教授与陈庆浩教授开始合作,将更多的研究进行了落实,从申报与域外汉文小说有关的项目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合作博士后的培养,很多与域外汉文小说研究有关,为域外汉文小说研究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2010年之后,孙逊教授对域外汉文小说研究深化,特别是韩国汉文小说的研究,探究中国文化及东亚儒学对韩国汉文小说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韩国“花郎道”对韩国汉文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孙逊教授的域外汉文小说研究并没有局限于小说文本文化渊源的探寻和产生的影响,还关注了韩国儒学的当今意义。在《东亚儒学视阈下的韩国汉文小说研究》中,孙逊教授明确指出“中国与韩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在其文明发展进程中,韩国儒学作为东亚儒学中富有特色和活力的一部分,不仅对儒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东亚地区文明的进步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中,由古代韩国学者和作家撰写的大量汉文小说,忠实承载并生动演绎了韩国儒学的历史发展与丰富蕴涵,为了解和认识东亚儒学提供了鲜活的文本。在未来重建东亚地区和谐与和平的历史进程中,东亚儒学必将承担起重要而特殊的使命。”

(执笔者: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奎教授,孙逊教授2007级硕士研究生)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孙逊教授

总 目

第1卷 红楼梦脂评初探

第2卷 红楼梦文化精神

第3卷 中国古典小说探究

附 董西厢和王西厢

第4卷 明清小说论稿(增订本)

附 金瓶梅概说

第5卷 东亚汉文小说论集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孙逊教授书法作品

《红楼梦脂评初探》目录

一、引言

二、脂本、脂评和评者概述

(一)脂本简解

(二) 评语粗疏

(三)评者勾稽

三、脂评价值浅探

(一)评语暗示了小说隐去的政治斗争“真事”

(二)评语透露了小说写封建家族衰亡史的讯息

(三)评语揭示了小说强烈的反封建的思想倾向

(四)评语提供了小说作者及其家世生平的有关线索

(五)评语反映了小说成书过程中修改增删的点滴情况

(六)评语透露了小说八十回后情节发展的大致轮廓

(七)评语总结了小说艺术成就并提出了一些可贵的艺术见解

(八)评语佐证了胡适唯心论的谬误

四、脂评糟粕批判

(一)评语对小说旨义的歪曲

(二)评语对作者思想的曲解

(三)“钗、黛合一”论批判

(四)评语所表现的封建阶级的思想意识

(五)评语所反映的形式主义艺术观的影响

五、脂评历史地位试论

(一)脂评和大陆古典小说的评点派

(二)“一芹一脂”,大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给脂评应有的历史评价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孙逊学术年表》

《红楼梦文化精神》目录

《红楼梦》研究的发展

《红楼梦文化论纲》

《红楼梦》的文化精神

《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

“情情”与“情不情”:《红楼梦》伦理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现代阐释

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

——谈《红楼梦》的主题与主线

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

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

关于《红楼梦》的“色”“情”“空”观念

《红楼梦》艺术谈

试论《红楼梦》的形式美

金陵十二钗的排列次序及其寓意

“情榜”六十人芳名考录

论“三副”之冠红玉

林四娘的形象演变和《姽婳词》的思想意义

《红楼梦》与《金瓶梅》

《红楼梦》人物与回目关系之探究

恢复曹雪芹原作的战斗锋芒和语言特色

——谈后人对《红楼梦》的删改增补

《红楼梦》脂批所涉及的时间概念及其价值

《红楼梦》作者琐谈

脂批和《红楼梦》作者之谜

曹雪芹、脂砚斋、畸笏叟三者关系之探寻

“脂评”思想艺术价值浅探

脂批和大陆古典小说评点派

从脂批看胡适唯心论的谬误

《红楼梦》绣像、文学和绘画的结缘

红楼绝唱——论刘旦宅《红楼梦》绘画艺术成就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郭绍虞先生赠孙逊先生红楼书法条幅

《中国古典小说探究》目录

一、问题与方法

期待突破: 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小说与非小说——中国古典小说新视域举隅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域外视角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古代小说专学的建立

“亚东本”小说序跋与古典小说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的建立——以胡适为中心

图像传播:经典文学向大众文化的辐射

二、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性探究

中国小说批评的独特方式——古典小说评点略述

古代的小说理论对艺术和生活关系的论述

《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前言

中国小说文化述略

唐传奇文体考辨

“传奇体”小说衍变之辨析

“榜”与中国古代小说结构

释道“ 转世”“谪世”观念与中国古代小说结构

中国古代遇仙小说的历史演变

从《何典》到《玄空经》

——大陆吴语讽剌小说的重要一脉

《玄空经》作者郭友松生平交游及著述考论

古代小说中的民间宗教及其认识价值

——以白莲教、八卦教为主要考察对象

《夷坚志》中的“乡民”描写及其文化阐释

三、中国古典小说与城市探究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双城”意象及其文化蕴涵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东京故事”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

江南都市文化:历史生成与当代视野

从《儒林外史》中的文人聚会看明清江南城市的文化功能

明清江南城镇的兴盛及其文化辐射功能

——以《鸳鸯湖棹歌》的唱和为考察中心

二、《西厢记》的最早根据

三、从《莺莺传》到董西厢

四、《董西厢》的思想和艺术

(一)《董西厢》的主题思想

(二)《董西厢》的人物形象

(三)《董西厢》的艺术成就

(四)《董西厢》的不足之处

五、从《董西厢》到《王西厢》

六、《王西厢》的思想和艺术

(一)《王西厢》的主题思想

(二)《王西厢》的人物形象

(三)《王西厢》的艺术成就

(四)《王西厢》的不足之处

七、《西厢记》在大陆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孙逊教授与部分门下弟子

《明清小说论稿》(增订本)目录

明清小说论纲

明清长篇小说结构简论

明清小说评点派的传统美学观

明清小说理论中的“真”“假”概念及其内涵

《三国演义》正统观念的历史进步性

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再评价

论《西游记》悟空、八戒形象塑造的艺术经验

《金瓶梅》评述

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及其严重缺陷

论《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关于《金瓶梅》的社会历史背景

——吴晗先生的“万历中年”说质疑

《金瓶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西门庆:中国封建经济和早期商品经济杂交而生的畸形儿

“三言”“二拍”和《十日谈》

《西游补》寓意试探

《聊斋志异》艺术摭谈

关于《儒林外史》的评本和评语

论《歧路灯》的思想艺术成就及其局限

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

后记

引言

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

(一)一个官商一体的畸形儿的悲剧史

(二)一部暴露晚明政治黑暗的罪恶史

(三)一部形象的中国十六世纪后期社会风俗史

二、独特的人物创造

(一)以西门庆为中心的社会渗透

(二)以潘金莲为中心的人物辐射

(三)以应伯爵为中心的小丑视角

三、崭新的艺术视野

(一)现实世界的平实展现

(二)活泼酣畅的语言风格

(三)恢宏浑成的网状结构

四、复杂的渊源流变

(一)对前人作品的吸收和改造

(二)对后人创作的影响和启迪

(三)关于小说的成书年代及版本系统

五、难猜的作者之谜

(一)有关作者可能性的种种猜测

(二)非“大名士”说的提出

六、究竟应如何看待《金瓶梅》中的性描写

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孙逊先生与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会场

《东亚汉文小说论集》目录

东亚汉文小说研究: 一个有待开掘的学术领域

东亚儒学视阈下的韩国汉文小说研究

韩国“梦游录”小说与儒家核心价值观

韩国“三国”史传文学中的儒学蕴涵及其本土特色

——以《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为中心

朝鲜“倭乱”小说的历史蕴涵与当代价值

——以汉文小说为考察中心

韩国汉文小说的“剑侠”书写及其渊源特色

明代“玉堂春”故事在韩国的流传

——韩国汉文小说《王庆龙传》考论

日本汉文小说《谭海》论略

论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倡善感义录》

从韩国汉文小说异体字的使用看汉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从《九云梦》看中韩文化的双向交流

明朝与朝鲜,曾联手打了怎样一场仗

从外部世界看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域外视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