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宇信科技:有知名機構彤源投資,進化論資産,盤京投資參與的,共104家機構于1月13日調研我司

作者:南京美術學院美術館

2022年1月16日宇信科技(300674)釋出公告稱:盤京投資王震、諾鼎資産曾憲钊、銘泰資産劉重才、明達資産李濤、民森投資丁凡倫、六禾投資遊曉慧、華融證券鄭及遊、合衆資産龐興華 趙靜盟、漢和資本李昂、海富通基金于晨陽、國泰投信Albert Cheng、國華人壽安子超、國海富蘭克林張志強、國調基金賈秋然、亘曦資産朱登科、高毅資産謝鵬宇 陸譯、東方阿爾法基金陳渭文、百融雲IRNataly、安信基金孫淩昊、PAG鄧恩奇、New Silk Road馮昕、中泰證券研究所聞學臣 劉一哲、興全基金黃琳蔚 孫若炜、交銀施羅德魏玉敏、富國基金林浩祥 孫權、博時基金王增财、諾安基金葛家南、中融信托趙曉媛、中金基金侯明威、摩根華鑫薛一品、建信理财汪徑塵、建信基金許傑、勻豐資産劉婷、興銀理财許娟娟、信誠人壽資管金炜、信誠基金王穎、西部利得基金侯文生 溫震宇 劉荟、大家資産張萌 李元龍、遠望角投資翟灏、源乘投資胡亞男 蘇柳竹 唐亞丹、于翼投資鄭曉明、易米基金孫會東、太平洋保險王晶、太平基金魏志羽、申萬菱信基金章錦濤、上海迎水投資林新、人保資産利铮、浦銀安盛褚豔輝、平安資産張良、平安養老陳徐姗、民生加銀基金肖志偉、玖鵬投資窦金虎、九泰基金鄧茂、進化論資産王中勝、金元順安張博、金友創智史獻濤、金鷹基金姜斌宇、金廣資産嚴玮、江蘇瑞華張海峰、華泰柏瑞陸從珍、華寶基金鄭英亮、宏道投資莊自超、海通自營衛書根、海宸投資彭耀民、國壽安保基金張帆、廣州金控黃勇、廣發自營楊小林、光大保德信基金林曉楓、光大保德信醜凱亮、富安達投資安俊傑、東吳基金胡啟聰、東方自營張開元、頂天投資張懷安、博道基金高笑潇、中意資産臧怡、天風證券缪欣君 王倩雯 陳矣驕 張若凡 張一帆 李璞玉 文燦曦、鵬華基金徐力恒 王石千 董威 王志飛、銀華基金孫昊陽 郭思捷、中珠創投程滄、中信資管郭羽、中信建投自營楊睿琦、中睿合銀董佳男、中賦投資管晶鑫、正誼資産吳樹熙、真科基金曾科技、招銀國際龔亦镈、域秀資本馮傑波、由榕投資趙玮、逸栩投資畢麒麟、興業證券資管王正、興業銀行資管江耀堃、興華基金高偉絢、信泰人壽劉躍、新華資産朱戰宇、問道投資王浩、彤源投資谷玺、天弘基金張磊、斯諾波洪傳松、首創證券自營汪顯森、上海鼎鋒張海鋒、三希資本曾鋒文、青島朋元秦健麗、千合資本孫珂、平安基金翟森于2022年1月13日調研我司。

本次調研主要内容:

問:預計今年金融信創業務的增速如何?整體落地的節奏如何?

答:公司很早就參與了與大行金融信創示範項目和相關産品的打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與客戶一起在各個方面包括公司自身産品層面都已經積累了相應的能力。這些項目不僅限于外圍項目,在核心系統上、大型的核心項目上也已經開展。整個信創業務推進的過程,也是公司持續和客戶溝通、疊代,基于信創全新的硬體體系下,用産品,包括資料産品、信貸産品、監管産品以及管道産品等,借助雲、資料庫等方式去更新替換,實作了某大行的全方位傳遞。中小銀行在這方面會更有挑戰,一方面是中小行本身的科技能力,另一方面是金融科技供應商給客戶提供服務的方式,在這過程金融科技供應商既是面臨的問題,也是機遇和挑戰。

問:在信創項目過程中會和底層的硬體廠商有合作,對于軟體廠商來說,相關代碼的改造量大嗎?

答:從我們某大行的項目案例來說,這個工作量還是很大的,超過了我們最初的預計,後續投入也遠超過了項目的規劃。但是第一個項目之後,後續的項目就很順暢,因為積累了在産品和後續傳遞的經驗,利潤率也逐漸得到了的展現,對于公司而言,通過和大行以及開放平台的合作機會,以及我們自身的産品積累和研發能力,使得公司能夠抓住相關的業務機會,是以後續的整個利潤情況和項目實施也會比較樂觀。

問:信創合作項目中公司的占比?信創項目的利潤率和傳統項目的差別有哪些?

答:在信創項目合作利潤率方面,需要分幾類項目來說。目前體量比較大的項目還是內建和代理項目,和以往公司內建項目的差異較小,利潤率也比較穩定;在與底座合作夥伴合作的內建項目的軟體産品,例如資料庫、雲管平台,會涉及到工作量比較大的二次開發,或者是應用系統層面的遷移,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項目的內建商,需要采購華為等合作夥伴的資料庫、雲管平台,綜合毛利率低一些,因為項目涉及到全新的系統,也是學習的過程,但是對于公司來說,這類項目大多具有延續性。後續項目的合同金額一般保持不變或者合同金額更大,但是基本都是公司的合同金額,因為硬體廠商第二年的産品維護費相對有限的,後續項目公司的綜合毛利率會更高。總結來講,短期來看,公司會看重獲得信創的業務機會和在這個過程積累的産品和技術能力,從長期來看,這些積累的能力和産品使得公司能夠獲得持續的業務機會,綜合毛利率也會逐漸提高。

問:數字人民币方面,公司的參與方式以及對公司的影響?是否有可能帶來商業模式的變化?與六大行的合作是否會讓公司取得一定的優勢?

答:我們把數字人民币分成四個環節,第一個是發行環節,央行負責,第二個是數字人民币營運,包括國有大行在内的九個機構,第三個是合作營運機構,商業銀行和非銀支付機構,第四個是消費環節。宇信科技定位在應用軟體開發商的角色,是以過去兩三年在第二第三第四環節都有參與,尤其在第二和第三環節參與程度更加深入。在第二個環節,我們跟幾家大行作為數字人民币營運機構有較深的合作。包括前台(數字人民币App)、中台(前置系統、使用者中心、服務中心、管理中心)和背景(賬務和清算)全方位的合作。在第三個環節,我們和多家中小銀行在對接營運機構和場景商戶端都有合作,包括支付側(比如個人綁卡、兌回、兌出)、場景側(個人、對公)、支付清算。跟非營運的銀行合作通常分為幾個階段:0完成數字人民币支付管道的對接,實作個人及對公業務的兌回、兌出及基礎功能;B.實作門戶如手機、櫃面的相關簽約、查詢管理等功能,完善整體體驗;C.從門戶讓商戶、使用者能夠完整體驗數字人民币的便利與消費;在第四個環節,我們通過銀行端,給場景端的銀行生态合作夥伴進行對接,支援數字人民币的使用。就商業模式發生變化的可能性來說,對于金融IT系統供應商,目前主要是系統改造的需求,也會在未來三到五年逐漸釋放。對于金融IT廠商來說,目前數字人民币主要是在支付消費場景;對于背景系統的改造需要并不是非常大。當然,随着數字人民币逐漸進入流通環節之後,不管是在信貸、監管、資料、管道等多個應用場景的需求都會逐漸顯現出來,屆時對于系統改造更新的需求會增加,也不排除會有一些新的業務模式出現。

問:請問相比于同行業公司,公司有哪些競争優勢?

答:公司有以下優勢:第一是公司産品線全面,目前公司有主要的四大産品線以及其他産品線。這主要四大産品線是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形成,通過多産品線的模式能夠緩和個别産品線訂單波動的影響;二是客戶結構均衡,基本不會受到單一類别客戶業務變化的影響;三是研發投入持續增加,過去多年公司一直堅持高增長的研發投入,為技術積累、産品積累等提供良好的支撐;第四、管理效率持續提升,公司在保證業務增長的同時重視提升管理效率,帶動人效提升,進而結合産品優勢及客戶資源優勢能夠引領行業發展。

問:請問公司利潤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的信心來源?對于2022年行業用工情況的判斷是怎樣的?

答:結合公司上市三年的表現,利潤增速一直高于收入增速,這是公司主動管理和精細經營的結果,確定有品質的增長、人效的提升;也是基于公司在行業内二十多年積累的技術和産品能力。多年來,行業内每年人員增長已是常态。公司也一直注重提高人效,逐漸降低對用勞工數增長的單一依賴程度。另外,公司在産品和研發上的發力也會降低由于用工波動帶來的影響。

問:怎麼了解行業信創相比于以往的業務帶來的增量的部分?

答:信創目前更加傾向于是對于原來系統的改造,比如一個信創項目,基于分布式架構,技術的複雜性也遠高于傳統的信貸業務,産品的本身也需要做重構,是以項目複雜度增加,對技術的要求也提高,合同金額也相應增加。長遠來看,信創項目的複雜度和技術的高要求會使得整個行業的集中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業務機會更趨于向頭部的廠商集中。

問:信貸産品線實施傳遞的周期大概是多久?大概訂單收入确認到什麼年份?

答:信貸産品線,在分布式架構疊加微服務體系下,項目的規模和複雜度上升,這類的項目一般從投入到驗收需要18個月左右,是以2021年下半年的訂單大機率在當年無法确認收入。整體來說,收入是有延後确認的趨勢,公司訂單金額的增長也是遠超訂單個數的增長,訂單金額的增長比較明顯。

問:請問曆史上公司是通過收購組建了信貸,資料等産品線,之後是否還有收購其他産品線的展望?

答:宇信科技過去在和主要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接觸到了非常多的系統,是以在業務層面上還是有比較多的積累,信貸産品線也是2007年收購北京易初之後,注入了之前的能力積累,并在這個基礎上和主要合作銀行開展合作之後,同時也在技術架構上做了重構,并且在後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占據上風,這些多層面的努力實踐,使得公司過去幾年在信貸産品領域占據第一。對于收購和兼并方面,公司過去也做的比較多,也充分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後續也會考慮市場上相關的機會,在國内或者國外拓展産品和市場。

問:公司金融雲業務市場佔有率蟬聯第一,具體是提供哪些服務?未來的發展思路是什麼?

答: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釋出的《中國金融雲市場(2021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在金融雲領域,公司金融雲持續在中國金融雲(應用)解決方案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自2019年開始,公司金融雲業務憑借優勢已連續三年穩居第一,在市場上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依托公司過去十多年在雲層面的積累,有相關的産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不管是資料中心的建設還是項目咨詢、解決方案、後續運維都有非常強的能力。公司從2007年開始也是業内第一家向中小銀行提供金融雲服務的廠商,到現在為止也是最大的一家公司。過去兩年,随着百度戰略入股,雙方也在金融雲方面也展開了比較深入的合作,共同就相關的産品做了聯合的市場推廣,也看到了比較好的效果。未來公司還是希望能夠利用全方位的能力在市場上尋找合适的機會,用最佳的方式來發展業務。比如,金融雲業務在創新營運業務上就得到很好的展現,在金融創新營運業務的過程中,與客戶聯合營運業務,系統本身的安全、穩定、可靠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方面公司有非常強的優勢。同時,公司金融雲業務也是在監管部門的監督下,過去十多年積累了非常強的能力。未來公司還是會不斷組合金融雲各個層面的能力,持續獲得業務回報。

問:公司是否有海外擴張的計劃?有沒有來自當地競争對手?

答:公司在2019年底開始出海,雖然遇到了疫情,但是經過兩年的積累還是有不錯的成績。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高棉都有相關的業務訂單,這些訂單都将在之後陸續展現在收入上。基于此,2022年會有更大的信心去獲得快速的增長,一是本身業務體量不大,基礎比較低,二是在國内積累的服務和産品能力在海外市場比較受認可。和海外企業的産品和服務相比有優勢。不同的産品線的競争對手也非常不同。在傳統的軟體系統方面的競争對手可能跟多的是IT服務公司,包括IBM、惠普、埃森哲這樣的公司,和他們比,宇信科技的産品和服務有更多的優勢,這是得益于二十多年來在國内積累的産品能力。海外的業務機會上不會太擔心和國外的公司去競争,當然也可能遇到國内的廠商。長遠來看在海外市場還是靠各家公司的産品實力。

問:請問未來幾年公司整體經營的展望?未來各業務期望達到的比例?

答:軟體業務相對比較成熟,發展趨勢也比較明确,未來希望能夠繼續保持高品質的增長,對公司來說是相對可持續的增長速度;行業景氣度也比較高,公司也期望有更好的增長速度和長遠的穩健發展。內建業務不是公司的核心業務,預期收入比較穩定,尤其是信創進入穩定期之後,希望以接近10%增長。創新營運業務的不确定性較大,公司也在積極布局和做相關的籌劃,過去兩年平均增長在50%左右,未來兩到三年預期會保持這個增速;未來三到五年,預計綜合毛利率還有改進的空間,淨利潤率也會相應有一定程度的改進。

問:公司在華為,騰訊在信創方面的合作進展如何?

答:華為、騰訊是公司重要的生态合作夥伴,在國内、國外的市場上都有比較深入的合作和全面推廣。在國内市場,除了傳統的內建業務之外,我們在系統服務、PaaS工具開發、綜合解決方案和産品上都有多個項目的合作。比較有代表性的合作包括用華為雲替換某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核心系統,我們承擔內建、适配、應用遷移、雲管平台的開發和更新等相關工作;用華為高斯資料庫替換基于美國天睿公司的資料倉庫平台以及後續的各個資料集市的遷移和适配。跟騰訊的合作包括了在騰訊雲上的應用系統重構和更新、以及騰訊資料庫和移動開發平台的落地等等。以上這些在業務上具有延續性,後續的收入規模可能更大,對于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的貢獻也更加明顯。公司也有能力和機會持續輸出,沉澱出産品和服務,在信創方面幫助更多的金融機構。在海外市場,我們和華為的合作主要是在數字銀行解決方案和業務營運方面,以及和在國内信創中相對成熟的産品和方案的輸出。另外,我們和騰訊的合作包括在騰訊雲架構上輸出管道類産品、包括小貸業務系統的營運、以及銀行整體的數字化轉型。宇信科技和底座廠商的合作不限于華為和騰訊。公司和百度、頭條、網易、和包括衆多的資料庫平台廠商,如平凱星辰、達夢、南大通用、中興通訊、人大金倉等都有合作的案例,在未來信創項目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公司和各個主要資料庫廠商也都有業務機會和非常好的合作。

問:請問行業景氣度如何?

答:基于公司既有在手訂單增長情況,因為公司收入确認是基于終驗法,收入确認相對訂單情況是明顯滞後的,是以目前在手訂單基本代表能夠代表了2022年大概的收入增長的趨勢,從資料上來看行業的景氣度還是非常的高。

宇信科技主營業務:軟體開發及服務、系統內建銷售及服務、其他主營業務三大類

宇信科技2021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20.53億元,同比上升26.59%;歸母淨利潤1.55億元,同比上升13.77%;扣非淨利潤1.27億元,同比上升4.76%;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7.02億元,同比上升28.93%;單季度歸母淨利潤2172.96萬元,同比上升207.09%;單季度扣非淨利潤2014.35萬元,同比上升19509.73%;負債率34.41%,投資收益4523.18萬元,财務費用-589.8萬元,毛利率35.39%。

該股最近90天内共有11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10家,增持評級1家;過去90天内機構目标均價為28.8;證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顯示,宇信科技(300674)好公司評級為3.5星,好價格評級為3星,估值綜合評級為3.5星。(評級範圍:1 ~ 5星,最高5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