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新雜記:明朝與葡萄牙

作者:何新老家夥

何新讀史雜記:關于明代的佛郎機人

(修訂稿)

佛郎機:近代交往中國的西洋第一國

佛朗機,亦稱“佛郎機”,明代中期特指葡萄牙人。葡萄牙人是最早來華的西洋人。

明朝後期傳入一種西洋火炮,稱“佛郎機”(铳)。明人顧應祥(曾任刑部尚書)曾經辯正說:“佛郎機,國名也,非铳名也”。

“佛郎機”一名語源來自阿拉伯語。阿拉伯人(回回)對西部歐洲人(伊比利亞及法蘭克人)籠統稱呼為為“法蘭吉”——Frandj,明朝人譯音曰“佛朗機”。

明末來中國傳教的耶酥會士艾儒略之《職方外紀》一書雲:“以西把尼亞(即西班牙)東北為拂郎察(察應為祭字,源于法蘭吉,即“法蘭克”。因其國在歐邏巴内,回回(即阿拉伯人)概稱西土人佛郎機,而铳(即火炮)亦沾襲此名。”

《明史·外國傳》記:“佛郎機,近滿剌加。正德中,據滿剌加地,逐其王。”

此提到的“滿剌加”,今譯“馬六甲”,地在馬來半島,扼制馬六甲海峽。

滿剌加國是明朝的藩屬國,開國國王拜裡米蘇拉為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所冊立(1405)。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足馬六甲做為艦隊中轉地。

明正德年間(公元1509年),葡萄牙殖民者塞克拉率六艘戰艦登陸馬來半島建立據點。

兩年後,葡萄牙人以十八艘艦船大舉入侵,驅逐國王,此後滿剌加國遂淪陷為葡萄牙人之殖民地。

葡萄牙人之是以攫取滿剌加,是因為馬來半島控扼馬六甲海峽,乃印度洋進入太平洋重要門戶之地,亦為歐亞香料貿易之重要集散地。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亞半島。其地本乃歐洲瀕臨大西洋的海角荒僻地區,中世紀是海盜會聚之地。葡萄牙國最早起源于共濟會的馬耳他海盜騎士團建立的海盜城堡。

1143年後葡萄牙成為獨立王國,而後兩個多世紀靠制造艦船及海盜的海洋劫掠,葡萄牙成為西歐強國,是歐洲最早進入大航海時代的國家。

何新雜記:明朝與葡萄牙

葡萄牙人開辟的環球海路

14~16世紀,葡萄牙人通過遠航和殖民活動,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葡萄牙帝國最大的競争者,是阿拉伯人從伊比利亞半島退出後崛起的另一個強國西班牙。

1494年6月7日,葡萄牙與西班牙接受教皇斡旋而簽訂《托德西利亞斯條約》。條約規定以佛得角群島以西為界,地球東面屬于葡萄牙,地球西面則屬于西班牙。這是地球第一次被兩個海洋帝國進行“瓜分”。

1514年,據葡萄牙人記述,雲葡萄牙航海家首次遠航到達中國,但中國史料對此則并無記載。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佛朗機駐滿刺加總督卧亞派特使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率軍艦四艘到中國廣東海域,随行還有葡萄牙副使皮利司,到達屯門(香港)後登陸,留下兩艘軍艦,其餘兩艘來到廣州。

葡萄牙人要求對華通商,被明廷拒絕。但安德拉德與明朝朝廷的此次交涉,被視作中國與歐洲官方接觸的開端。

次年,葡萄牙人西眇又率船到廣東屯門登陸,進入廣州懷遠驿,以滿剌加國使節名義上書要求通商及朝貢,企圖得到貿易許可證,再被明朝拒絕。

葡萄牙人于1542年到達日本。此後很多歐洲商人和傳教士到日本,以日本西南海岸為據點,作為對華走私和貿易的中轉地。

1557年,葡萄牙人登陸澳門,賄賂廣東地區官員,騙取到租借權。後來葡萄牙人在此地建堡修路,作為傳教與走私及通商的據點。澳門遂成為明朝緊閉的國門上被撬開的第一個缺口。

佛郎機铳的引進

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洋火炮稱佛郎機铳,據明史系由“佛郎機夷”于正德年間(1506至1521年)傳入廣東及東南沿海。

佛郎機火炮為歐洲人16世紀前期使用的輕型火炮,是一種滑膛炮,是當時火力較強、技術先進的火器。

火炮和和火藥是中國人在宋代發明的,後來蒙古人用以配合蒙古騎兵征服歐亞。阿拉伯人将火炮技術傳入歐洲,後來在海盜騎士團與阿拉伯人的戰争中,火炮技術得到不斷改進。

16世紀初,葡萄牙的造船技術與火炮技術領先世界。葡萄牙殖民者攜帶佛郎機炮侵掠亞洲,屢次騷擾中國沿海。

正德十二年(1517)禦史何鳌奏報朝廷:“佛郎機最号兇詐,兵器比諸夷獨精,前年駕大舶突進廣東省下,炮铳之聲,震動城廓”。

據明人的描述,佛郎機火炮(Frankish):“其铳以鐵為之,長五六尺,巨複(腹)長頸,腹有長孔。以小铳五個,輪流貯藥,安入腹中放之。铳外又以木包鐵箍,以防決裂。”

“其铳管用鋼鑄造,大者一千餘斤,中者五百餘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鐵為之,铳彈内用鐵外用鉛,大者八斤。其火藥制法與中國異。其铳舉放,遠可去百餘丈,木石犯之皆碎。”

據明代書《廣州通志·夷情》記:“佛郎機素不通中國。正德十二年(1517),駕大舶突至廣州澳口,铳聲如雷,以進貢為名。撫按查無《會典》舊例,不行。乃退泊東莞南頭,蓋房樹栅,恃火铳自固。……

海道副使汪鋐帥兵至,猶據險力戰。商人鑿舟用策,乃悉擒之,餘皆逐去。”

——這是明朝與葡萄牙海盜的第一次會戰。

1518年,廣東佥事顧應詳署海道事,在征剿海寇雷振時,有葡人助戰,"獻铳一個,并火藥方”。顧應詳在教場中試用葡萄牙火炮,認為它是"海船中之利器也”。

他報告朝廷說:"其铳以鐵為之,長五六尺,巨腹長頸,腹有長孔,以小铳五個輪流貯藥,安入腹中放之。铳外又以木鐵箍,以防決裂。海船舷下,每邊置四五個于船艙内,暗放之。他船相近,經其一彈,則船闆打碎,水進船漏。以此橫行海上,他國無敵”。

何新雜記:明朝與葡萄牙

佛郎機大铳

顧應詳認為,這種火炮适宜用于海戰或守城,"持以征戰則無用矣”,因其不便移動。從此時起,葡萄牙火器引進中國。

葡萄牙人伊斯特氏所著《葡人在中國之居留地》中記:“西眇(安德拉的弟弟,名西芒·德·安德拉德Simão de Andrade)于1518年駕一大舶及三小艇至屯門港。此人秉性貪暴,所在劫奪财貨,掠買子女;并于此建築堡壘,以示有據此島之意。”

“……西眇統帥葡人,起壕障,虐待大門島(即屯門)土人。”

——這乃是葡萄牙人在中國建立殖民地的最初嘗試。

1521年,嘉靖皇帝即位後,命廣東按察使汪鋐率軍驅逐非法占據廣東屯門(香港)之葡萄牙人。

是年6月,“汪鋐以兵逐之,不肯去,反用铳擊敗我兵。由是人望而畏之,不敢近。”明軍因火器不良,初戰失利。

後來,明軍在南海捕獲了一艘葡萄牙走私船。船上有一個洋名“彼得羅(Pedro)”的中國人,他偕同妻子受洗入教。此人了解葡萄牙鑄炮及造船技術。

于是汪鋐遂命他仿制葡萄牙火炮。是年10月,明軍以仿制成功的火炮攻擊葡萄牙人,大獲全勝,遂收付屯門。

又據《殊域周咨錄》記故事略有不同:"有東莞縣白沙巡檢何儒,前因委抽分,曾到佛郎機船,見有中國人楊三、戴明等,年久住在彼國,備知造船、鑄铳及制火藥之法。

(汪鋐)令何儒密遣人到彼,以賣酒米為由,潛與楊三等通話,谕令向化,重加賞,彼遂樂從。約定其夜,何儒密駕小船,接引到岸,研審是實,遂令如式制造。舉兵驅逐,亦用此铳取捷。奪獲伊铳大小二十餘管。”

這是明朝與葡萄牙人的第一次著名會戰,屯門戰役,明朝的主帥是汪鋐(廣東按察副使)。

嘉靖二年(1523),葡人再派戰船侵入廣東新會西草灣,明軍與之戰,再次擊敗葡萄牙人,俘虜42人,并繳獲一批“佛郎機火炮”。

屯門之戰後,汪鋐将佛郎機铳送到北京,上奏說明這種火器具有強大威力,建議朝廷仿制:“臣竊惟佛朗機兇狠無狀,惟恃此铳。铳之猛烈,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用之禦虜守城,最為便利。請頒其式于各邊,制造禦虜。”

嘉靖三年(1524),南京守備魏國公徐鵬舉也上疏朝廷,請求調“廣東所得佛郎機法及匠作”到南京,得到嘉靖皇帝批複。

廣東當局将何儒等人送至南京開廠從事佛郎機炮的制作。後又将其轉到北京,此後明朝命工匠大量仿制。據《明史》:明軍“火炮之有佛郎機,自此始。”

何新雜記:明朝與葡萄牙

明朝仿制的大铳

嘉靖年間,抗倭名将戚繼光《紀效新書》中專門述及其所仿制的佛郎機火炮。仿制的佛郎機炮分為一至六号六種,長度由9尺(2.97m)到1尺(0.32m)不等,分别用于守城、野戰直射和單兵作戰。

明代典籍記載的佛郎機火器,改進型除了大、中、小三樣以外,還有馬上佛郎機可供騎兵使用,有流星炮、百出佛郎機、連珠佛郎機、萬勝佛郎機等,供步兵部隊和城防部隊使用。

但是,盡管花樣翻新,但是總體技術方面,明朝火炮仍然落後于葡萄牙火炮。

據有關專家比較,在裝藥方面,明軍铳炮不如佛郎機炮能夠承受更大的瞬間壓強,裝藥量、射程和殺傷力均後者更大。在射控系統和人機工程方面,佛郎機炮铳裝備了準心和照門,可以更友善訓練士兵和射擊遠距離目标。火炮尾端則配備了炮耳,用于固定在支架上調節俯仰角和旋轉炮口,這樣,精度和射程得以進一步提高。

相較于大型佛郎機,明朝軍事部門更傾向于制造單兵铳,據出土佛郎機銘文編号顯示,中小号(長0.295m以下)佛郎機铳截至萬曆二年已由兵仗局制造17114件之多。

何新雜記:明朝與葡萄牙

明代大炮

1529年,時任兵部尚書的汪鋐,上書建議沿長城布設佛郎機铳防禦:

“今塞上墩台城堡未嘗不設,乃寇來辄遭蹂躏者,蓋墩台止瞭望,城堡又無制遠之具,故往往受困。當用臣所進佛郎機。其小止二十斤以下,遠可六百步者,則用之墩台。每墩用其一,以三人守之。其大至七十斤以上,遠可五六裡者,則用之城堡。每堡用其三,以十人守之。五裡一墩,十裡一堡,大小相依,遠近相應,寇将無所容足,可坐收不戰之功。”

當時甘肅、延綏、甯夏、大同、宣府等邊關重鎮,都有墩台城堡。汪鋐建議,每個墩台配備一門重量20公斤以下、射程為600步的鳥铳,每個城堡配備一門重量70公斤以上、射程為5-6裡的火炮。"五裡一墩,十步一堡,大小相依,遠近相應,寇将無所容足,可坐收不戰之功”。

明朝采納了汪鋐的建議,将火炮”鑄造千餘,發與三邊”。

在國内平亂戰争中較早使用佛郎機铳的人是哲學家王陽明。

正德十四年(1519),王守仁(字陽明)平宸濠之亂時,使用佛郎機铳作戰。”震驚百裡,賊膽破”,遂大獲全勝。

王守仁說,這威猛的武器是一個福建商人林見素仿造提供的。"見素林公,聞宸濠之變,即夜使人範錫為佛郎機铳,并抄火藥方,手書勉予竭忠讨賊”。

【附錄一】關于汪鋐

汪鋐,字宣之、行榮四,号誠齋,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成化二年(1466),卒于嘉靖十五年(1536)。曆經四朝,曆任十七職,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

他是曆史上最早倡導“師夷制夷”的戰略家,也是明朝取得抗擊歐洲殖民者侵略勝利的民族英雄。

【附錄二】顧炎武的誤說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記:“佛郎機國在爪哇南,古無可考,從來不通中國。”“其地正相對古之狼徐鬼國,分東西二洲,皆能食人。爪哇之先鬼啖人肉,即此國也。佛郎機亦與相對雲。

永樂十年九月,喃勃利國王馬哈嘛沙遣使貢物,或亦婆利之更名。但皆疑似,無他證據,姑附于此。”

顧氏以博學著名,但竟然誤解而不知佛郎機實地。

【附錄三】“佛郎機”釋名

目前詞典對佛郎機的解釋多誤。

漢語佛郎機,乃阿拉伯文al-Frandj即阿佛郎機的譯音。中古阿拉伯人稱歐洲人基督教徒皆為al-Frandj(廣義的佛郎機)。

佛郎機(Feringhi’Fo-langchi)一詞的另一對音乃佛林Feringhi、法蘭克Fo-langchi、法蘭西。

是以,由此語可知,在占領統治伊比利亞西班牙半島數百年的阿拉伯人的眼中,“法蘭克”并非指一個特定國家(法國),而是指基督教西歐人以及他們所在的地區。

法蘭克,被西方近代史學解釋為特定之國名,稱是日爾曼人一部之高盧人中古時期在法蘭西地區建立的一個王國。

實際上,法蘭克國的出現時間沒有可信史料檔案。著名的凱撒《高盧戰記》及《查理大帝傳》等,都是較晚近在意大利地區出現的傳奇文學作品而非信史。

高盧人、法蘭克國出現的真實時代及曆史,尚有待找到可信史料重新研究。

法國耶稣會人士入華時間是在17世紀的明朝後期,晚于葡萄牙、西班牙的耶稣會士。

中古阿拉伯人所說等法蘭克—佛郎機,是泛指基督教歐洲人,不是法國人或葡萄牙人。中國元明時代,亦以佛郎機泛指基督教歐洲人。

耶稣會士湯若望《職方外紀》說:“以西把尼亞(西班牙)東北為拂郎察(法蘭克、佛郎機),因其國在歐邏巴内,回回(人)概稱西土人佛郎機,而铳(炮)亦沾襲此名。”

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國都在伊比利亞半島,兩國一度是聯邦。

明朝來華的葡萄牙人自稱來自西洋,是大西洋國人。

明朝則稱歐洲人包括西班牙、葡萄牙人以及後來的法國人都為佛郎機人(見《明史·外國列傳》)。

(2021-11-1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