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何新杂记:明朝与葡萄牙

作者:何新老家伙

何新读史杂记:关于明代的佛郎机人

(修订稿)

佛郎机:近代交往中国的西洋第一国

佛朗机,亦称“佛郎机”,明代中期特指葡萄牙人。葡萄牙人是最早来华的西洋人。

明朝后期传入一种西洋火炮,称“佛郎机”(铳)。明人顾应祥(曾任刑部尚书)曾经辩正说:“佛郎机,国名也,非铳名也”。

“佛郎机”一名语源来自阿拉伯语。阿拉伯人(回回)对西部欧洲人(伊比利亚及法兰克人)笼统称呼为为“法兰吉”——Frandj,明朝人译音曰“佛朗机”。

明末来中国传教的耶酥会士艾儒略之《职方外纪》一书云:“以西把尼亚(即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察应为祭字,源于法兰吉,即“法兰克”。因其国在欧逻巴内,回回(即阿拉伯人)概称西土人佛郎机,而铳(即火炮)亦沾袭此名。”

《明史·外国传》记:“佛郎机,近满剌加。正德中,据满剌加地,逐其王。”

此提到的“满剌加”,今译“马六甲”,地在马来半岛,扼制马六甲海峡。

满剌加国是明朝的藩属国,开国国王拜里米苏拉为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所册立(1405)。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足马六甲做为舰队中转地。

明正德年间(公元1509年),葡萄牙殖民者塞克拉率六艘战舰登陆马来半岛建立据点。

两年后,葡萄牙人以十八艘舰船大举入侵,驱逐国王,此后满剌加国遂沦陷为葡萄牙人之殖民地。

葡萄牙人之所以攫取满剌加,是因为马来半岛控扼马六甲海峡,乃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重要门户之地,亦为欧亚香料贸易之重要集散地。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其地本乃欧洲濒临大西洋的海角荒僻地区,中世纪是海盗会聚之地。葡萄牙国最早起源于共济会的马耳他海盗骑士团建立的海盗城堡。

1143年后葡萄牙成为独立王国,而后两个多世纪靠制造舰船及海盗的海洋劫掠,葡萄牙成为西欧强国,是欧洲最早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国家。

何新杂记:明朝与葡萄牙

葡萄牙人开辟的环球海路

14~16世纪,葡萄牙人通过远航和殖民活动,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葡萄牙帝国最大的竞争者,是阿拉伯人从伊比利亚半岛退出后崛起的另一个强国西班牙。

1494年6月7日,葡萄牙与西班牙接受教皇斡旋而签订《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条约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以西为界,地球东面属于葡萄牙,地球西面则属于西班牙。这是地球第一次被两个海洋帝国进行“瓜分”。

1514年,据葡萄牙人记述,云葡萄牙航海家首次远航到达中国,但中国史料对此则并无记载。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佛朗机驻满刺加总督卧亚派特使费尔南·佩雷兹·德·安德拉德率军舰四艘到中国广东海域,随行还有葡萄牙副使皮利司,到达屯门(香港)后登陆,留下两艘军舰,其余两艘来到广州。

葡萄牙人要求对华通商,被明廷拒绝。但安德拉德与明朝朝廷的此次交涉,被视作中国与欧洲官方接触的开端。

次年,葡萄牙人西眇又率船到广东屯门登陆,进入广州怀远驿,以满剌加国使节名义上书要求通商及朝贡,企图得到贸易许可证,再被明朝拒绝。

葡萄牙人于1542年到达日本。此后很多欧洲商人和传教士到日本,以日本西南海岸为据点,作为对华走私和贸易的中转地。

1557年,葡萄牙人登陆澳门,贿赂广东地区官员,骗取到租借权。后来葡萄牙人在此地建堡修路,作为传教与走私及通商的据点。澳门遂成为明朝紧闭的国门上被撬开的第一个缺口。

佛郎机铳的引进

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洋火炮称佛郎机铳,据明史系由“佛郎机夷”于正德年间(1506至1521年)传入广东及东南沿海。

佛郎机火炮为欧洲人16世纪前期使用的轻型火炮,是一种滑膛炮,是当时火力较强、技术先进的火器。

火炮和和火药是中国人在宋代发明的,后来蒙古人用以配合蒙古骑兵征服欧亚。阿拉伯人将火炮技术传入欧洲,后来在海盗骑士团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火炮技术得到不断改进。

16世纪初,葡萄牙的造船技术与火炮技术领先世界。葡萄牙殖民者携带佛郎机炮侵掠亚洲,屡次骚扰中国沿海。

正德十二年(1517)御史何鳌奏报朝廷:“佛郎机最号凶诈,兵器比诸夷独精,前年驾大舶突进广东省下,炮铳之声,震动城廓”。

据明人的描述,佛郎机火炮(Frankish):“其铳以铁为之,长五六尺,巨复(腹)长颈,腹有长孔。以小铳五个,轮流贮药,安入腹中放之。铳外又以木包铁箍,以防决裂。”

“其铳管用钢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余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

据明代书《广州通志·夷情》记:“佛郎机素不通中国。正德十二年(1517),驾大舶突至广州澳口,铳声如雷,以进贡为名。抚按查无《会典》旧例,不行。乃退泊东莞南头,盖房树栅,恃火铳自固。……

海道副使汪鋐帅兵至,犹据险力战。商人凿舟用策,乃悉擒之,余皆逐去。”

——这是明朝与葡萄牙海盗的第一次会战。

1518年,广东佥事顾应详署海道事,在征剿海寇雷振时,有葡人助战,"献铳一个,并火药方”。顾应详在教场中试用葡萄牙火炮,认为它是"海船中之利器也”。

他报告朝廷说:"其铳以铁为之,长五六尺,巨腹长颈,腹有长孔,以小铳五个轮流贮药,安入腹中放之。铳外又以木铁箍,以防决裂。海船舷下,每边置四五个于船舱内,暗放之。他船相近,经其一弹,则船板打碎,水进船漏。以此横行海上,他国无敌”。

何新杂记:明朝与葡萄牙

佛郎机大铳

顾应详认为,这种火炮适宜用于海战或守城,"持以征战则无用矣”,因其不便移动。从此时起,葡萄牙火器引进中国。

葡萄牙人伊斯特氏所著《葡人在中国之居留地》中记:“西眇(安德拉的弟弟,名西芒·德·安德拉德Simão de Andrade)于1518年驾一大舶及三小艇至屯门港。此人秉性贪暴,所在劫夺财货,掠买子女;并于此建筑堡垒,以示有据此岛之意。”

“……西眇统帅葡人,起壕障,虐待大门岛(即屯门)土人。”

——这乃是葡萄牙人在中国建立殖民地的最初尝试。

1521年,嘉靖皇帝即位后,命广东按察使汪鋐率军驱逐非法占据广东屯门(香港)之葡萄牙人。

是年6月,“汪鋐以兵逐之,不肯去,反用铳击败我兵。由是人望而畏之,不敢近。”明军因火器不良,初战失利。

后来,明军在南海捕获了一艘葡萄牙走私船。船上有一个洋名“彼得罗(Pedro)”的中国人,他偕同妻子受洗入教。此人了解葡萄牙铸炮及造船技术。

于是汪鋐遂命他仿制葡萄牙火炮。是年10月,明军以仿制成功的火炮攻击葡萄牙人,大获全胜,遂收付屯门。

又据《殊域周咨录》记故事略有不同:"有东莞县白沙巡检何儒,前因委抽分,曾到佛郎机船,见有中国人杨三、戴明等,年久住在彼国,备知造船、铸铳及制火药之法。

(汪鋐)令何儒密遣人到彼,以卖酒米为由,潜与杨三等通话,谕令向化,重加赏,彼遂乐从。约定其夜,何儒密驾小船,接引到岸,研审是实,遂令如式制造。举兵驱逐,亦用此铳取捷。夺获伊铳大小二十余管。”

这是明朝与葡萄牙人的第一次著名会战,屯门战役,明朝的主帅是汪鋐(广东按察副使)。

嘉靖二年(1523),葡人再派战船侵入广东新会西草湾,明军与之战,再次击败葡萄牙人,俘虏42人,并缴获一批“佛郎机火炮”。

屯门之战后,汪鋐将佛郎机铳送到北京,上奏说明这种火器具有强大威力,建议朝廷仿制:“臣窃惟佛朗机凶狠无状,惟恃此铳。铳之猛烈,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用之御虏守城,最为便利。请颁其式于各边,制造御虏。”

嘉靖三年(1524),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鹏举也上疏朝廷,请求调“广东所得佛郎机法及匠作”到南京,得到嘉靖皇帝批复。

广东当局将何儒等人送至南京开厂从事佛郎机炮的制作。后又将其转到北京,此后明朝命工匠大量仿制。据《明史》:明军“火炮之有佛郎机,自此始。”

何新杂记:明朝与葡萄牙

明朝仿制的大铳

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纪效新书》中专门述及其所仿制的佛郎机火炮。仿制的佛郎机炮分为一至六号六种,长度由9尺(2.97m)到1尺(0.32m)不等,分别用于守城、野战直射和单兵作战。

明代典籍记载的佛郎机火器,改进型除了大、中、小三样以外,还有马上佛郎机可供骑兵使用,有流星炮、百出佛郎机、连珠佛郎机、万胜佛郎机等,供步兵部队和城防部队使用。

但是,尽管花样翻新,但是总体技术方面,明朝火炮仍然落后于葡萄牙火炮。

据有关专家比较,在装药方面,明军铳炮不如佛郎机炮能够承受更大的瞬间压强,装药量、射程和杀伤力均后者更大。在射控系统和人机工程方面,佛郎机炮铳装备了准心和照门,可以更方便训练士兵和射击远距离目标。火炮尾端则配备了炮耳,用于固定在支架上调节俯仰角和旋转炮口,这样,精度和射程得以进一步提高。

相较于大型佛郎机,明朝军事部门更倾向于制造单兵铳,据出土佛郎机铭文编号显示,中小号(长0.295m以下)佛郎机铳截至万历二年已由兵仗局制造17114件之多。

何新杂记:明朝与葡萄牙

明代大炮

1529年,时任兵部尚书的汪鋐,上书建议沿长城布设佛郎机铳防御:

“今塞上墩台城堡未尝不设,乃寇来辄遭蹂躏者,盖墩台止瞭望,城堡又无制远之具,故往往受困。当用臣所进佛郎机。其小止二十斤以下,远可六百步者,则用之墩台。每墩用其一,以三人守之。其大至七十斤以上,远可五六里者,则用之城堡。每堡用其三,以十人守之。五里一墩,十里一堡,大小相依,远近相应,寇将无所容足,可坐收不战之功。”

当时甘肃、延绥、宁夏、大同、宣府等边关重镇,都有墩台城堡。汪鋐建议,每个墩台配备一门重量20公斤以下、射程为600步的鸟铳,每个城堡配备一门重量70公斤以上、射程为5-6里的火炮。"五里一墩,十步一堡,大小相依,远近相应,寇将无所容足,可坐收不战之功”。

明朝采纳了汪鋐的建议,将火炮”铸造千余,发与三边”。

在国内平乱战争中较早使用佛郎机铳的人是哲学家王阳明。

正德十四年(1519),王守仁(字阳明)平宸濠之乱时,使用佛郎机铳作战。”震惊百里,贼胆破”,遂大获全胜。

王守仁说,这威猛的武器是一个福建商人林见素仿造提供的。"见素林公,闻宸濠之变,即夜使人范锡为佛郎机铳,并抄火药方,手书勉予竭忠讨贼”。

【附录一】关于汪鋐

汪鋐,字宣之、行荣四,号诚斋,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成化二年(1466),卒于嘉靖十五年(1536)。历经四朝,历任十七职,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

他是历史上最早倡导“师夷制夷”的战略家,也是明朝取得抗击欧洲殖民者侵略胜利的民族英雄。

【附录二】顾炎武的误说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佛郎机国在爪哇南,古无可考,从来不通中国。”“其地正相对古之狼徐鬼国,分东西二洲,皆能食人。爪哇之先鬼啖人肉,即此国也。佛郎机亦与相对云。

永乐十年九月,喃勃利国王马哈嘛沙遣使贡物,或亦婆利之更名。但皆疑似,无他证据,姑附于此。”

顾氏以博学著名,但竟然误解而不知佛郎机实地。

【附录三】“佛郎机”释名

目前词典对佛郎机的解释多误。

汉语佛郎机,乃阿拉伯文al-Frandj即阿佛郎机的译音。中古阿拉伯人称欧洲人基督教徒皆为al-Frandj(广义的佛郎机)。

佛郎机(Feringhi’Fo-langchi)一词的另一对音乃佛林Feringhi、法兰克Fo-langchi、法兰西。

所以,由此语可知,在占领统治伊比利亚西班牙半岛数百年的阿拉伯人的眼中,“法兰克”并非指一个特定国家(法国),而是指基督教西欧人以及他们所在的地区。

法兰克,被西方近代史学解释为特定之国名,称是日尔曼人一部之高卢人中古时期在法兰西地区建立的一个王国。

实际上,法兰克国的出现时间没有可信史料文件。著名的凯撒《高卢战记》及《查理大帝传》等,都是较晚近在意大利地区出现的传奇文学作品而非信史。

高卢人、法兰克国出现的真实时代及历史,尚有待找到可信史料重新研究。

法国耶稣会人士入华时间是在17世纪的明朝后期,晚于葡萄牙、西班牙的耶稣会士。

中古阿拉伯人所说等法兰克—佛郎机,是泛指基督教欧洲人,不是法国人或葡萄牙人。中国元明时代,亦以佛郎机泛指基督教欧洲人。

耶稣会士汤若望《职方外纪》说:“以西把尼亚(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兰克、佛郎机),因其国在欧逻巴内,回回(人)概称西土人佛郎机,而铳(炮)亦沾袭此名。”

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国都在伊比利亚半岛,两国一度是联邦。

明朝来华的葡萄牙人自称来自西洋,是大西洋国人。

明朝则称欧洲人包括西班牙、葡萄牙人以及后来的法国人都为佛郎机人(见《明史·外国列传》)。

(2021-11-1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