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别策劃|長城汽車何以被資本青睐?

特斯拉、蔚小理高漲背後,汽車的價值正在被重估,如今緩過神來的傳統車企開始全力轉型,借助體系能力在這場百年巨變的長跑中,成為被資本關注的黑馬玩家

文 | 萬戈

汽車産業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傳統價值鍊條正被重塑,産業正從傳統制造業化身科技公司。車企要To C(customer-使用者)将使用者作為重要核心資産,并傾聽其需求,更要To C(capital-資本)集中各界資源,重點投入研發領域,保持企業健康發展。

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一衆造車新勢力在海外資本市場經過幾輪大漲後,市值超過了大部分傳統汽車公司,正是因為在資本眼中,他們已經在享受科技公司的待遇,估值隻是最顯著的表征。這也讓舊勢力們嫉妒、羨慕、恨。近年來,這一邏輯也在全年檢視中國的汽車産業,一方面,整個産業在最近兩年頗受資本追捧;另一方面,行業内也呈現顯著的二八效應。

特别策劃|長城汽車何以被資本青睐?

長城汽車董事長 魏建軍

誰先适應中國股市價值投資的新環境,誰就能赢得未來。老牌中國車企中不乏多年深耕、厚積薄發的明星企業。

2021年中國28家車企在資本市場表現“喜憂參半”,14家企業市值實作“飄紅”,14家企業市值出現下滑,28家上市公司在2021年市值合計同比增加超1060億元。疫情反複、晶片危機愈演愈烈、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多重不利因素的交織讓包括長城汽車在内的所有車企仍處高壓之下。然而,長城汽車在2021年的業績卻讓所有投資者喜出望外。

長城汽車釋出的銷量快報顯示,該公司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為128萬輛,同比增長15.2%,創曆史新高,長城汽車連續六年突破百萬銷量。與此同時,截止2021年12月31日,長城汽車市值4482.90億元,與年初的3469.43億元相比,增長29.21%,位列中國車企市值排行榜第二位。

從2020年“長城汽車能否挺過明年”的自我反思,到如今看似激進的2025戰略目标,對未來深深的危機感的魏建軍正在自我革命,重塑長城汽車。

車型熱銷成為股價基石

身處汽車産業的深入變革期,資本市場看車企的角度有兩種。其一,作為汽車制造企業,具有強周期性,主要看公司産品的投放規劃及銷量;其二,作為泛科技類公司,看其創新技術的增長趨勢與空間。

如上兩者彼此交織,目前電氣化及智能網聯技術已經上車,銷量作為硬名額,表達着消費者的态度和意願;如上兩者由此泛化,衍生出産品投放節奏、産業鍊的布局、核心技術突破點等等。

長城汽車超預期完成121萬輛的全年銷量目标。根據公開資訊顯示,2021年全年,長城汽車累計銷量達128.10萬輛同比增長15.2%。新能源汽車全年銷售13.70萬輛,占整體銷量的10.7%。海外市場銷量約為14.28萬輛,同比增長103.7%,銷量占比為11.1%,海外累計銷售超過90萬輛。在汽車産業全面缺芯的影響下,這一數字實作不易。在核心技術加持下,公司品牌溢價能力提升,另據長城汽車三季報顯示,公司平均單車售價達到10.27萬元,同比增長12.5%。

作為2020年率先從疫情中恢複、業績不錯的長城汽車,是股價上升最快的傳統車企之一。在2020年的短短3個月裡,公司股價上漲近4倍,市值從700億上漲至超2600億元。但2020年11月,魏建軍還是表示“目前的市值被嚴重低估了,資本市場還沒有發現我們的價值。”

特别策劃|長城汽車何以被資本青睐?

哈弗大狗

汽車産業價值在快速生變的過程,給出了兩種企業換道超車的路徑。有私募界人士告訴筆者,一種是已經有産銷規模的自主車企進化,走類似豐田的成長路徑;另一種是誕生出少數幾家車企新秀,複制本田借勢石油危機發展的路徑。在他看來,長城汽車有前者的基因,且在做後者的布局。

在溝通中,多位資本界人士提及長城汽車,他們表示自己欣喜的一點在于,長城汽車産品戰略的更新,以使用者為中心,從大單品進化到産品矩陣。他們每一位都提到了哈弗H6,10年來三代車型始終保持國内SUV龍頭地位,成為自主品牌汽車生命周期最長的車型。足見長城汽車對消費者心智的熟稔;産品疊代的技術能力;對銷售管道的把控,實作了量價的均衡點。

2021年7月20日,長城汽車官方披露了2021年中期業績快報,出色的成績單很快攪動了資本市場。随後的時間内,長城汽車股價實作翻倍,公司最新市值屢創新高。去年8月,長城汽車股價曾一度超過了福特汽車和本田汽車等百年車企巨頭。

在2021年第三季度,長城汽車資産負債率為64.63%,流動比率為1.25,速動比率為1.10,現金比率為0.36;存貨周轉天數為36.34天,應收賬款周轉率為2.88;而Wind汽車制造行業(中國内地股票、港股、美股)相關數值分别為,資産負債率63.32%,流動比率1.25,速動比率1.10,應收賬款周期2.86,與中位值相近,保持相對健康狀态。

如今,長城汽車的産品矩陣能力已經越發凸顯:沖刺15萬-30萬元高端品類的魏牌、主打家庭、年輕使用者等主流乘用車市場的哈弗、智能越野屬性的坦克、以小型電動車服務女性消費者的歐拉、高成本效益的皮卡,此外還有生而新能源屬性的沙龍和與寶馬的合資品牌光束。

特别策劃|長城汽車何以被資本青睐?

坦克300

回歸全年銷量來看,2021年,長城汽車的重點車型收獲了不錯的市場回報,哈弗H6全年銷售37.04萬輛,哈弗大狗全年銷售10.07萬輛;魏牌摩卡銷售2.85萬輛,歐拉好貓銷售5.09萬輛,歐拉黑貓銷售6.35萬輛,坦克300銷售8.46萬輛。

借助SUV的發展紅利、技術水準和品牌形象更新,2005年至今,在乘用車市場,長城汽車市占率從1%上升至5%。不僅如此,自主品牌借助國内市場崛起,長城汽車有望成為自主龍頭。東吳證券在研報中表示,長城汽車體量位居中國品牌前列,電動智能化架構從底層布局,沖擊自主龍頭的幾率最大。長期來看,中國品牌在國内銷量市占率有望突破50%(對應年銷1300萬輛至1500萬輛),長城汽車有望占據其中1/4,即公司年銷量突破300萬輛。

市場資訊由此而來,截至2022年1月12日,據Wind用戶端顯示,超過97.3%的分析機構給出買入或增持評級。

科技賦能講好創新發展“故事”

沒有業績支撐的股價就是泡沫,說破就破,而車企做市值管理也算得上是一個新課題,沒有固定答案。很多車企提出要向科技公司轉型,但資本市場并不買賬,主要原因是資本不相信車企擁有科技公司的實力。

求變就是求存,求存不能靠守成,而要靠勇于創新。長城汽車也不例外,如果沒有面向未來的競争力,都将是一場空。

改革必須伴随着觀念的突破。就在市場認可長城汽車時刻,魏建軍及公司高管卻在自我反思,要讓公司向死而生。“未來會怎樣?依我看,命懸一線”、“如果我們不能颠覆自己,那肯定要被别人颠覆”。這種決絕,不多見。

特别策劃|長城汽車何以被資本青睐?

轉型迫在眉睫,但更需要把握好自己的節奏。2020年,長城汽車提出“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轉型的目标,并在去年釋出了2025戰略,其将基于全球大布局、研發大投入、企業大變革和使用者大營運的新定位,進行全面變革。長城汽車計劃到2025年,實作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累計研發投入達到1000億元。

這意味着今後幾年,長城汽車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要保持在25%以上;2025年單車均價要在15萬元以上。如此激進的KPI目标,長城汽車的基本支撐點是什麼?

實際上魏建軍早已意識到,核心技術如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永遠受制于人。在長城汽車三十周年慶典上,長城汽車一舉釋出了“高智能子產品化技術平台-檸檬、智能專業越野平台-坦克,以及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涵蓋汽車研發、設計、生産以及汽車生活的全産業鍊。

其中,“檸檬”、“坦克”兩大平台,是長城汽車曆時五年,研發投入超200億元,面向全球市場的智能化、子產品化車型平台。“咖啡智能”則是其面向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智能電子電氣架構打造的智能系統。這三者成為了支撐長城汽車今後産品快速推陳出新的重要力量,并将快速推動其由傳統汽車企業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的轉型。

“新能源、智能汽車正在成為汽車産業發展的新引擎,我們已經在這兩個領域具備了一定優勢,但視窗期非常短,稍縱即逝。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實作真正意義上的超越,隻有在這三至五年的時間裡,快速放大優勢,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這個新賽道上領跑。而且,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隻有一次。”魏建軍表示。

不可否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是投資者看重的一項投資名額。不過有分析指出,長城汽車發展到現在,技術儲備已經較為成熟,但大部分投資者仍然對此知之甚少。企業有沒有講“故事”,以及讓“故事”成為現實的能力,将改變投資者對長城汽車的印象,屆時其市場的估值體系也會水漲船高。

當下,對資本最具吸引力的“故事”莫過于智能化和新能源。而長城汽車同時深耕兩個領域,均拿出了行業矚目的成果。

以對行業未來核心技術的了解為基礎,長城汽車于2018年将動力電池事業部獨立為蜂巢能源、2019年成立智能座艙公司仙豆智能、2020年将ADAS(輔助駕駛)系統研發團隊獨立為毫末智行。

作為長城汽車旗下自動駕駛公司,毫末智行主要業務包含乘用車輔助駕駛系統與解決方案、低速無人車生态系統與解決方案和輔助駕駛相關産品研發與定制服務。目前已經開發了L2級别的輔助駕駛功能,公司預計到2022年年底,其L2輔助駕駛将在34款車型中可用。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12月,毫末智行宣布,公司獲得A輪融資近10億元,投資方為美團、高瓴創投、高通創投、首程控股、九智資本等,募得資金将主要用于自動駕駛研發投入和人才體系建設。

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表示,2022年将是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最為關鍵的一年。乘用車輔助駕駛領域的競争将會正式進入下半場,其它場景的自動駕駛也将正式進入商業化元年。

如果将長城汽車看作是未來巨頭的有力競争者,不僅要看它的商業模式是否具有成長性,産業鍊的布局情況同樣至關重要。

魏建軍認為,企業最大的價值是生态,而長城汽車在這方面擁有顯著優勢,供應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掌握大部分核心技術。無論是技術儲備、研發體系,獨有的組織生态來看,長城汽車都是一家生态上有優勢的企業。

特别策劃|長城汽車何以被資本青睐?

目前,長城汽車擁有五家核心零部件公司,分别為:蜂巢易創、曼德電子電器、未勢能源、精工汽車、諾博汽車,涵蓋動力系統、光電、熱系統、氫能源、線控底盤、電驅動系統等多個領域。而獨立零部件公司的目的是促使零部件業務獨立開放,實作市場化營運,提升綜合競争力。

其中,由動力電池部分分化而來的蜂巢能源正在不斷擴張自己的實力。去年8月,蜂巢能源裝機量超過了億緯锂能與欣旺達、孚能科技等上市公司,挺進了行業TOP5。

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零部件業務營收高達67.2億元,同比增長約70%,憑借長城汽車在燃油車及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方面的技術積累,依靠内供和外擴,零部件業務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

除此之外,布局氫能則是長城汽車的另一重大戰略舉措。去年3月,長城汽車氫能戰略正式釋出,希望不僅建構國際級“制-儲-運-加-應用”一體化供應鍊生态,打破核心技術壁壘,聯通上下遊産業鍊,加速氫能商業化推廣。

據了解,2022年,長城汽車首支高端乘用車服務車隊将出現在冬奧會的舞台上;2023年實作核心動力部件推廣數量國内領先,2025年劍指全球氫能市場占有率前三。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對此表示:氫能的利用很可能是解決道路出行的終極解決方案,日本和南韓等企業,也很早地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發、應用工作。長城汽車作為中國企業的代表,積極謀劃氫能的全産業鍊應用,是一項戰略舉措。

不難看出,長城汽車在新能源産業鍊和智能化産業鍊上的布局已經出離了傳統車圈,而這也讓投資者對長城汽車的市值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分蛋糕與魏建軍的管理哲學

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既要有外在硬實力,也要有内在軟實力。而一個擁有生命力的企業,往往都是軟實力的不斷建構,才能讓企業在時代的變革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讓離炮聲最近的同志做決定!我們開展内部改革,成立多個作戰單元,充分放權,自我激活。”魏建軍表示:“武器和技術在總部,戰區負責作戰。”

在内在組織管理層面,長城汽車重構了公司的組織、機制、流程和企業生态,形成了“強背景、大中台、小前台”的3.0版本的組織架構,和“一車一品牌一公司”的組織形态。如此一來,一家公司化身為多家公司,讓每一個組别都以自身為發展目的,打造使用者想要的産品,以此提升市場競争力。

特别策劃|長城汽車何以被資本青睐?

創始企業家是公司的靈魂,讓公司有着自己的味道,也決定着公司的天花闆。為了最大成都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長城汽車在去年發起了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股權激勵計劃,有超4億份股票期權激勵和超9000人成為激勵對象。

早在2020年1月,長城汽車就曾經釋出了第一期股權激勵計劃,其拟分别向1672名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期權10990.90萬份,向294名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6844.09萬份。相比于第一期股權激勵計劃,去年釋出的第二期股權激勵計劃的受益面更廣,激勵對象及股票期權份數大幅增加。

第二期股權激勵計劃采用的激勵工具為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股票來源為長城汽車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的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首次授予比例均為80%,預留20%。

其中,拟授予激勵對象股票期權39,710.1萬份,約占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股份總數的4.317%,激勵對象8,784人;拟授予激勵對象限制性股票4,318.4萬股,約占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股份總數的0.469%,激勵對象不超過586人。

截至目前,長城汽車2020年和2021年兩期股權激勵計劃授予對象總人數為超1.1萬人,占企業員工總人數的近1/5。

不過,在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同時,企業銷量目标的權重也有所提升,考核目标也更具挑戰性。

特别策劃|長城汽車何以被資本青睐?

筆者了解到,此次激勵計劃的行權考核年度為2021-2023年三個會計年度,銷量考核目标分别為149萬輛、190萬輛和280萬輛,淨利潤考核目标分别為68億元、82億元和115億元。按照本次設定的目标值計算,未來三年長城汽車的年銷量平均增長率約為36%。

魏建軍深知,做“蛋糕”和分“蛋糕”不是兩個過程,而是一個過程。市場上,收入是賺來的,不是分來的。如果沒有人買你的東西,你就沒有收入。“蛋糕”分得合理可以做得更大。所謂合理,就是每個人在市場當中都能靠能力、努力、勤奮獲得财富,這樣大家就有積極性做“蛋糕”。同時,長城汽車将激勵計劃的行權考核與銷量高度捆綁,給予每個員工可觸及的量化目标和獎勵。這一模式已被華為和許多外資企業證明很有效,可大幅提升企業的戰鬥力。

後續,長城汽車将滾動實施廣覆寫的股權激勵模式,未來将覆寫到100%的價值員工。從“打勞工”到“合夥人”,長城汽車給予他的合作夥伴們最大的尊重與敬意。同時,大規模的股權激勵,也為長城汽車吸納了更多跨領域、跨文化、跨國界的人才以及業務骨幹的加入,為持續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實作企業與人才的共同發展。

知行合一不易。如何建設完善的體系,孵化小巨頭,讓子公司的增長收放自如,形成“航母編隊”,将成為未來幾年對長城汽車及魏建軍最大的挑戰。不過,我們仍然可以期待,在這一機制下,長城汽車将爆發出更大勢能,為技術和産品創新架設長效動力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