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咖說丨錢江摩托胡桂軍:大排量市場空間廣,同業應該專精技術做大蛋糕

摘要:機車已非吳下阿蒙,在高端化、電氣化、智能化的當下,中國機車企迎來了新一輪發展視窗期

文|李皙寅

編輯|趙成

假設浮萍生長的規律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預計50天能填滿一個水塘,那麼能夠填充到一半,是哪一天?

答案是第49天。這個童話書裡的故事,會告訴人們不要小看裂變的威力,更要留意趨勢的變化曲線,往往并非線性而是指數。

提及摩托,當大多數人的刻闆印象裡還是普通公路車,是普通的代步、生産工具的時候,中國摩托的消費市場早就生變,高端、智能、大排量,騎機車成為一種大号玩具,成為一種身份标簽,即便有着禁限摩的城市指令,但消費的種子已經開始萌芽。從小看着大片中騎摩托的帥氣形象,長大後買輛機車擺在家裡,當工藝品的玩家也成為現實的故事。

2019年,财經汽車(ID:caijngqiche)探訪錢江摩托(000913,SZ),獨家還原了錢江和哈雷合作的邏輯——歐美強IP也看中了中國新興的消費市場,不斷考察合作夥伴;2020年,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以兩會報道提案為由,重新回溯了禁限摩這一争議政策的曆史、現狀,并對機車過往的刻闆印象逐一梳理。

從時間線上來看,兩篇報道正好契合機車高端化、智能化、電氣化的發展趨勢,所調研的上市公司,也從此前少有券商關注,到買賣雙方密集調研,再到掀起一輪機車行業二級市場投資的熱潮。就是在闡述浮萍在池塘中的變化,并給出了預判。

如今,有些企業已喝到了大排量摩托高速增長的頭啖湯。錢江摩托銷售總經理胡桂軍在接受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獨家專訪時,回顧了當年切入大排量摩托時的孤獨與欣喜;看到如今新老企業一起湧入做大市場後也有高興和憂慮。“希望同行聯合把市場做大,而不是互相積壓,過早惡性競争。”

畢竟,上一輪機車在海内外的高速增長期,就受挫于惡性競争。彼時,中國機車企成功出海,在東南亞等地區風頭一時無兩。然而,企業們貼身肉搏,大打價格戰,最後人地皆失,市場再度被日系車企拿走。如今,當機車的風口再來,沒人希望教訓再度上演。

自大學畢業就進入錢江摩托的胡桂軍,在公司各種崗位上曆練了十幾年,他感慨錢江的主旋律是變革和向上,這給了錢江以應對市場推陳出新的機遇。在他眼裡企業應該更專注于主業,做精做深産品。同時,在這個電氣化、智能化、高端化需求,重塑傳統機車行業,并持續向好的時代視窗期裡,沉澱自己的基因和文化,進一步提高可辨識度,将是主動求變的重點之一。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對于頭部企業來說,除了推出好的産品,更需要去培育消費市場、去植樹,讓整個行業都能共同受益。對于機車消費來說,持久的動力還是摩旅文化的建設,如何讓更多、更年輕的消費者,感覺到摩托的快樂,在他們心中種草,成為胡桂軍一直在思考的重要議題。

如下為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與錢江摩托銷售公司總經理胡桂軍的采訪對談,略有删減:

大咖說丨錢江摩托胡桂軍:大排量市場空間廣,同業應該專精技術做大蛋糕

▲ 錢江摩托銷售公司總經理 胡桂軍

呼籲:拉遠目光做大市場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大排量機車市場越來越好,我去重慶摩博會看到了越來越多新老企業下餃子般地發産品,作為業内的先行者,你有感覺到壓力嗎?

胡桂軍:這是好事兒。前幾年,行業内沒幾家在玩,我們當時内心還有點小興奮——就我們發展了這塊大蛋糕。如今,中國的大排量市場已經趨勢,同行都覺得有利可圖紛紛加入。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當初像本田都不情願涉足中國市場,在中國開第一家大貿店,還是中方花了很多時間有理有據地說服他們的。

胡桂軍:像本田這樣強勁對手的加入,在我們預料之中。錢江摩托是上市公司,财報都是公開可見的,競争對手湧入是必然的。是以,很早公司就開始做研發方面的各種投入。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您怎麼看市場良性和發展和競争對手數量的關系呢?畢竟上一輪在公路車時代,無論是國内還外貿出口,玩家多了後來價格戰,市場也亂了。

胡桂軍:我們希望同行聯合把市場做的更大,而不是互相擠壓、過早惡性競争,那樣的結果就是價格戰。過分的厮殺,最終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好處,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如今有過早進入價格戰的趨勢嗎?

胡桂軍:如今市場上有這樣的苗頭。當年,機車出海就有類似的教訓,價格戰短期内能降低價格,但濫用這一政策的話,會導緻企業關注點放在價格和降本上,而不是提高技術和産品實力,最終降低了産品競争力,也無助于培育市場,誰都沒好處,不如集中精力好好打造産品。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現在有意掀起價格戰的是新玩家還是行業巨頭?

胡桂軍:龍頭也有,主要還是小玩家,他們缺乏核心研發能力,大多是采購套件,乃至是直接抄襲,在研發上,他們沒啥投入。但消費者是很難看出來的。是以受傷最深的是專業研發的企業。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這兩年大排量消費市場增速很快,趨勢會放緩嗎?

胡桂軍:速率可能會放緩,但需求兜底,持續增長的趨勢不會變。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在QJMOTO我見到了很多新面孔,目前市場向好的背景下,咱們的人才攻防戰打得怎麼樣?作為越發國際化的品牌,總部職能隻集聚在溫嶺,感覺多少還是有點不友善吧。

胡桂軍:近幾年新上司班子調整了全員福利,而且溫嶺通了高鐵,老員工綜合考慮下也願意留在錢江。如今,我們在上海和杭州新設了公司。上海更有國際範,前瞻技術研發和對外貿易洽談,這裡是我們的科研所和前哨站。從海外來的客商,也可以現在上海了解公司,加深意向後再來溫嶺。杭州網際網路人才多,在此發展車聯網和企業品牌傳播。以前都講築巢引鳳了,現在則要為鳳築巢。(摩托已然不一樣:資本已進場,産品高端化丨錢江貝納利釋出會随感)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玩大排量機車的是怎樣一群人?我住上海,牌照特别貴,對面住着個幼獅800的車主,一到周末車就開走了,就是沒碰到過他。

胡桂軍:市場上一直存在的,一群有摩托激情的人。摩托對他們不是代步工具,主要是用來玩的,看着美國大片,腦海裡還是施瓦辛格、劉德華騎摩托的帥氣景象的玩家。從價格上看,如果花個兩三萬就能騎上一輛我們和哈雷合作的摩托,他們肯定是願意接受的。伴随國家解禁限摩,這樣的群體會越來越多。有的消費者,甚至沒有駕照,就買了一輛車擺在家裡,當藝術品。他是個喜歡機械、有機車情懷的人,在他眼裡這就是個高雅、好玩的藝術品。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這樣看的話,大排量的摩托更像是大玩具,摩旅文化也更容易打造IP、做周邊、營造新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賣周邊比賣車還賺錢,另一方面,這也有助于培育市場吧。

胡桂軍:我們一直有推出衍生品,也考慮過推出線上商城,針對同一批使用者推出相近風格的各種産品。機車文化終究要靠時間孕育出内涵,也需要使用者一點點消費來支撐。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我們有沒有考慮過做一些賽事?一方面能提高産品品牌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孕育摩旅文化。像我之前在馬來西亞去看領克參加WTCR,他們拿了綜合冠軍,就挺提振士氣和品牌形象的。

胡桂軍:我們正在籌劃,其一是參加賽事,其二是籌備賽事。後者的方案還沒正式敲定,在思考是使用者娛樂向的,還是專業賽事向。總之,希望通過賽事培育摩旅文化,在消費者心理慢慢種草。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我在大豐港參加過貝納利的車友活動,就是個大Party,而且還有哈雷、寶馬等等各種車主一起過來玩,感覺這種開放性特别好。

胡桂軍:的确這個市場足夠大,是以大家可以一起玩。企業之間在産品上做競争,是件好事兒。但我很反感有人搞小動作,比如在網上惡意攻擊我們,搞水軍,挺沒意思。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從銷售區域來看,哪裡的大排量摩托賣得最好?

胡桂軍:傳統代步機車以新安市場為主;大排量機車的話,北京、山東、浙江、廣東都不錯,還有江蘇,雖然當地有些城市限摩,但銷量也很好。整體來說,大排量機車的銷量集中在城市地區。

大咖說丨錢江摩托胡桂軍:大排量市場空間廣,同業應該專精技術做大蛋糕

▲圖源網絡

關于電動化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怎麼看電動化趨勢?

胡桂軍:浩浩蕩蕩,大勢所趨,沒人能阻擋。汽車的電動化程序更快,歐洲都出台禁止售賣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了。機車也是如此,比如歐洲買兩輪電動車,政府掏一半做補貼。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我知道錢江在電動兩輪車上有投入,像剛剛提到的上海研究院,就研究三電技術。不過,在産品投放和品牌建設上,是做所有産品的電氣化,還是會做單一純電品牌?

胡桂軍:我們做了兩手準備。公司剛剛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畢竟兩輪代步機車的下滑已成趨勢,而電動兩輪車的市場增量顯著。每年就有近5000萬的市場規模。企業要生存,就必須布局,業内你叫得出名字的企業,都在不斷布局,有的就算是“二進宮、三進宮”也不放棄,不布局就可能面臨死亡。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品牌建立、管理不容易,對于現有的銷售管道來說,投放和推廣的管理,也會是個挑戰。

胡桂軍:是的,我們做過一個嘗試,讓機車商在店裡賣電摩,效果并不好。主要還是相比傳統機車,兩輪電動車的利潤少很多,不樂意薄利多銷。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提及銷售管道,錢江摩托、QJMOTO、貝納利的銷售管道是會明确區隔開嗎?

胡桂軍:原則上彼此分開,但如果當地市場規模太小,比如縣城、鄉鎮市場,可能就合并起來了。

大咖說丨錢江摩托胡桂軍:大排量市場空間廣,同業應該專精技術做大蛋糕

▲ 圖源網絡

十餘載的變與不變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您大學畢業就進了錢江摩托,在各個崗位輪轉了十幾年。感覺錢江摩托的特質是啥?

胡桂軍:錢江摩托的特質是向上和變革;外界都希望推出一款爆款級産品。但我覺得,有爆款是好事兒,但也很危險,容易陷在舒适區裡,是以我們一直在不斷推陳出新,向上發展。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要多元化,同時也要有沉澱,如何調和看似沖突的兩者?我覺得目前在行業增長期,這個視窗期做變革,容錯率高。

胡桂軍:我沒有明确答案,但會做嘗試。以前多變是為了赢得市場,如今借助增量市場,我有了變革發展的機遇期,能夠做長期的、給未來做鋪墊的事兒。回過頭來看,現在是沉澱自己的好機會。我們賽系列産品,還會延續強勁的市場競争力。同時,也會多其他産品做探索。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您是看着錢江摩托從國企改制為民企,從多元化經營到聚焦摩托主業,剝離了房地産、動力電池,有啥感受?

胡桂軍:企業還是要安心做該幹的活。雖然總有觀點說,二次創業、尋求第二增長曲線,不過脫離産品優勢,在第一曲線還有增長空間的情況下,過度投入精力做多元化不是特别明智。我相信,錢江的上司節奏不會偏離主業的。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吉利的入駐給錢江摩托帶來了啥?

胡桂軍:對于公司來說,吉利科技集團每年會在錢江摩托的經營大綱上,針對目标做規劃和要求,重大事項需要審批,此外對錢江摩托是充分授權的。對于員工來說,員工顯著提升了薪資待遇,避免了人才流失;還有吉利的體系支援,比如吉利的金融闆塊,就能幫助經銷商更便捷地推廣貸款買車,消費者、經銷商、廠商三方共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