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江蘇徐州,有群衆舉報稱龜山西坡有古墓,專家組火速奔赴。由于墓室漆黑,專家組找了一名電工在墓室裝燈。誰知,電工在匍匐工作時感覺身下有塊硬物咯人便随手塞進了兜裡,電工做夢都想不到,他撿到的那塊硬物将在4年後成為破解墓主人身份的唯一線索……
1981年2月,幾個社員在龜山采石,一炮下去竟炸出了許多方方正正的大石料,而這些石料的尺寸、雕紋讓社員們隐約覺察到這可能是炸到了古墓。于是,社員立即停止采石,并将此事報告給了縣文管部門。

很快,考古專家便向着徐州的方向出發了。一路上,幾名專家一言不發,表面沉靜淡然,心裡卻夾雜着期待、興奮的情愫……
來到現場,專家組成員也顧不上休息,立即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勘察工作中。
經勘察,這是一座罕見的崖洞墓。所謂崖洞墓,就是打破在地面挖坑建墓的正常,選擇一處山體,然後開鑿挖成墓道和墓室,這樣的墓葬更穩固、安全,可以大大減少盜墓賊的“光顧”。
一般來說,這種形式的墓葬裡必有數不盡的珍貴文物,專家們一個個喜形于色。片刻,有專家通過那些石料的雕紋和墓葬形制推測這座墓葬的年代大緻在西漢時候。
其餘專家聞此,再也沒有抑制得住心頭的狂喜,他們明白:漢墓必出珍品。對此,在場所有專家紛紛表示:挖!
正當發掘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時,一個難題出現了:墓室内漆黑一片,需要照明。
為了不耽誤發掘,專家決定下山就近尋找一名電工上山通電,最終電工被請上了山。
誰知,這名電工在匍匐工作的時候感覺身下有塊硬物咯人,由于洞内狹窄,他掏出後便随手塞進了兜裡繼續工作。
通好電後,專家組随即加快了發掘的速度,沒挖多久,便發現了好幾個大小不一的盜洞,這讓專家們心涼了一截,因為有盜洞就意味着這座墓早被盜墓賊捷足先登了……
甬道的發掘工作還在繼續,突然,一名專家喊道:“你們快來看,有字!”其餘專家趨之若鹜般圍了過來,生怕錯過什麼。
隻見甬道内的一塊大塞石上刻着這麼一句話:“楚古屍王 通于天述 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 令群臣已葬去服 毋金玉器 後世賢大夫幸視此書 目此也 仁者悲之”。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楚王的先輩曾經向天發誓,入土後的棺椁内不會使用那些豪華的瓦罐鼎器随葬,并且墓主人穿着簡單,也不會把金銀玉器帶進棺材,後世的賢德之人,看到這種情況也會生出同情悲憫之心。
說白了,這段文字寫的就是給盜墓賊看的,“你們走吧,我這墓裡并沒有你們想要的金銀财寶。”
專家們看到前面幾個字明白是西漢某位楚王的墓時,小宇宙再次被點燃,當看完整句話後,一個個又蔫了下來。
盡管如此,專家們還是沒有放棄,把目光轉向了墓室,不過墓室内确實沒有什麼陪葬品,不過,墓室西北角的2個物件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一枚王莽時期的錢币和一盞魏晉南北朝時期用來盛放油燈的青瓷碟子。
顯然,這是盜墓賊後來留下的,而且這裡至少遭遇過2次盜掘!
就在所有人以為發掘即将進入尾聲時,一個新的發現再次讓專家們精神了起來:有專家發現那塊帶有銘文的塞石似乎是有意置于此遮擋什麼一樣,果然,當專家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挪開塞石後,發現後面别有洞天!
塞石後又是一個墓區,是楚王夫人的墓室,沒想到,這裡竟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接下來的發現證明前面塞石上的告誡根本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因為專家們發現了陶傭、銅鼎、鎏金銅虎、龍形玉佩等一大批珍貴文物。
雖然發現了這麼多精美的陪葬品,但專家們并沒有找到記載墓主人身份的物件,因為此墓位于龜山,專家們暫稱之為龜山漢墓。
龜山漢墓,東西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幾乎将整個山體掏空了。而且墓内共有15間大小配套設施,主卧、次卧、廚房、馬廄等,一應俱全,俨然一座地下宮殿。
在廚房内,專家發現有棗、桃、梅杏、酸棗等水果的果核,也可以據此推斷出墓主下葬的時間大緻在8、9月份。
如此龐大的墓葬,專家們曆時4年餘才将其發掘清理完全,但是,自始至終,專家們都未能确定墓主人的身份,直到有一天……
那天,龜山當地的一名電工在和别人争論龜山漢墓墓主人的身份時,意外暴露了自己當年在裝燈過程中撿到的那塊硬物,那硬物不是别的,正是一枚印章。
沒想到,第二天,考古專家便找到了這名電工,希望他能交出那枚印章,好說歹說,電工最終同意了。
這是一枚龜鈕印章,底部赫然刻着“劉注”二字。
至此,龜山漢墓墓主人的身份被揭開了,他就是劉注,西漢時的第6位楚王,而北側塞石後的墓葬正是劉注的夫人墓。
劉注墓中雖然沒有出土什麼國寶級文物,但劉注墓工程浩大,設計巧妙,被譽為‘千古奇觀’、‘中華一絕’。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劉注棺椁上方的牆角處有一個非常顯眼的“人影”,這個人影雙手疊在胸口處,做出一副向人行禮的模樣,看上去特别詭異,就連專家也無法解釋這個“人影”的用意。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