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一天,一位身形佝偻,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在兒子的幫助下來到醫院。而經檢查卻發現是肺癌晚期,他的家庭本就入不敷出,面對這高昂的醫藥費兒子束手無策,這位老農似乎也知道家庭的困難。
便開口詢問醫生
“我是名榮民,你看能不能把住院費便宜點?”老人邊說邊咳嗽,病情的加重似乎顯得他要把膽汁也咳出來一樣
,而當時醫保還未普及,醫院也需要營運,醫生思考了一下便回絕了。

張國福
面對兒子整夜的以淚洗面,老人不忍心兒子繼續傷心便告訴他自己以前當兵的部隊,讓他去
47軍
找自己當年的資料,看能不能讓部隊先墊付。他的兒子以及鄰居都隻知道他是個退伍老兵,更不知道這位老人還有什麼功績,而老人在退伍後也從未向任何人提及,包括他的子女。
當兒子找到部隊首長說出老人的名字時,首長不可置信地看向了旁邊的人,
“你爹叫張國福?”
兒子在回答了肯定之後看着首長的反應感到不對!在進一步核實了老人的身份後,首長馬上讓警衛員備車,要把老人接到最好的醫院裡去。
軍功章
到醫院後首長急忙跑進病房,完全不顧護士不要奔跑的提醒,到達病房後,首長激動地握住老人的雙手,
“老英雄,你可讓我好找啊!,當初走的時候為啥不給我們說一聲啊!您這一個特等功臣突然沒了音信,害得我們找了你好久啊!”
後趕來的兒子聽見自己的父親居然是特等功臣時也驚愕了。
後排右一張國富
我爹是個戰鬥英雄?他怎麼從來都沒提過?随後老人被送往了北京三零一醫院,接受最好的治療。當兒子向父親詢問具體的事情經過時,這件埋藏了多年的曆史才算浮出水面,他究竟為什麼要隐瞞身份呢?他當年做了什麼?随着老人緩緩地叙述,這段故事緩緩地浮出水面。
1931年吉林省榆樹縣新立鎮一個農民家庭伴随着一聲啼哭,張家迎來一個新的生命--
張國富
出生了,在他出生不久後,中國便進入了抗日戰争階段,而東北三省更是首當其沖,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屍橫遍野,血染長江。
日軍
年幼的張國福便在這亂世中看遍了戰争的殘酷,他的童年可以說是在炮彈聲中睡去在炮彈聲中醒來,而參軍報國驅逐倭寇的種子便就此埋下。然而在
1945年的時候日本投降了,
戰争就此結束,這也許就是幼年的張國福心中所想的,他終于可以上學堂,能睡個好覺了。
八路軍戰鬥在長城
然而好景不長,在
1946年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援下公然撕毀停戰協定
,對解放區悍然進行攻擊。年幼的張國福心中很是不解,為什麼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為什麼還要自己人打自己人?同年,年僅15歲的張國福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開始了他的傳奇之旅。
年少的他卻并沒有同齡人的稚嫩,他的早熟一緻讓隊友認為他早已成年,隻是有點矮而已。在隊友看來小孩怎麼可能承受這種強度的訓練!而僅半年後,第一次上戰場便讓他聲名大噪。
八路
1947年5月,根據中央的戰略部署,解放軍第47軍逐漸向東北國民黨靠近,發動夏季攻勢,對鐵路沿線兩側地區的國民黨實施戰略性反攻作戰。而張國福所在的獨立三師九團則被安排在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
國民黨
而國民黨占據有利地形,還有裝備的加持。解放軍久攻不下,雙方你來我往激戰到下午三點多,身邊的隊友在一個個倒下,久攻不下的局面讓在場的每一位戰友都很焦灼,戰友們一個個奮不顧身的抱起炸藥包想要沖到敵人的高地下,可都在半途身中數彈倒下了。
張國福紅着眼,拿起手榴彈,猛然從工事中躍出,憑借嬌小的身姿和戰友火炮的掩護下,奇迹般的沖到了敵人指揮所的面前。戰壕裡的國民黨看着眼前的這個少年和他手裡的手榴彈全都愣住了,
“全部投降!否則同歸于盡!”
廖耀湘
一聲叫喊把他們從虛幻中拉了出來,而其中一個身着與士兵不同制服的敵人率先把武器丢了,同時大喊别開槍。而失去主心骨的敵軍也如同一盤散沙,持續了一天的戰鬥讓戰士們被突如其來的勝利感到不可思議。
而張國福也被記大功一次,成為了全軍的名人。紛紛議論着這個年僅16歲的少年是怎樣活捉國民黨中将趙伯昭的,為了鼓舞全國的軍心,挫敗國民黨的士氣《猛進報》以大字标題《16歲放牛娃張國福活捉國民黨中将趙伯昭》為題向全國報道了此次戰鬥!
國民黨戰俘
獲得如此榮耀的張國福并沒驕傲,一改同齡人應有的驕傲,他在此戰中看到了自己的長處,有了方向的他更加一往無前。為了徹底解放東北地區,在中央的上司下于1948年9月12日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戰役,毛主席更是下達了“這次決戰不能讓蔣軍出東北!”
羅榮恒率領的東北野戰軍一往無前,接連攻克多地,蔣介石看到局勢不妙便任命廖耀湘率領五個軍十二個師共計十萬人前去支援,但在黑山、大虎山一帶碰到了我軍的阻擊。
這次戰鬥的慘烈程度遠非以往,戰場上炮火的嘶吼,身邊昨日還在說話的隊友轉眼間便倒下了,我們仍未可知當時還在少年的張國福是如何挺下來的!而敵軍司令部恰巧就在張國福部隊這一帶!
蔣介石
我軍為了盡快拿下司令部,由阻擊變成了進攻,但程序毫無進展,在國民黨數十次炮火的進攻下,我軍傷亡慘重,但國民黨也沒有前進分毫,為了能減少傷亡張國福想出一個辦法,在我軍又一次沖鋒無果後,張國福被“擊倒”了。
他手握着一枚爆破筒倒在了同志們的身體旁。當部隊又一次開始沖鋒後,伴随着沖鋒号的響起,張國福也奇迹般的活了過來,他猛地擲出一顆手榴彈,憑借着爆炸短暫的煙霧隐藏,他的訓練成果出現了,在敵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同樣的劇本上演了,敵軍指揮看着這個突如其來的少年,以及耳畔還在回響的
“放下武器,否則同歸于盡”
,
本還想反抗,但少年身後的大軍依然到達,眼看大勢已去的國民黨軍隊,便放棄了抵抗。此戰對于整個遼沈戰場意義重大!國民黨的十萬大軍還未到達便以消滅,大大地加快了整個戰場的程序!,此戰張國福也被授予特等功臣稱号,而此刻的他剛參軍兩年!
在1950年的英雄代表大會上,張國福作為特級戰鬥英雄出席此次會議,19歲的他由于身高不夠,站在後面完全看不見人!毛主席發現後便特意将他從人群中拉出來,讓他與周總理并肩站在一起。這讓19歲的他又緊張又感到高興!
左二張國福
解放後憑借之前的功績,他本可以在20歲的青春中找回之前的童年的遺憾,但他并沒有選擇“吃老本”,在1951年,他又随着47軍入朝作戰,在北韓的戰場上,他又一次用生命诠釋了什麼叫“人在陣地在”。
在美軍坦克飛機輪番轟炸的陣地上,在山坡都被削平後,陣地上的隊友全都壯烈犧牲後,張國福看着陣地上僅剩的自己,面對敵人的進攻,他未從退後一步!一人堅守陣地七天八夜!在增援部隊趕到時,撐了幾天的張國福倒下了,而陣地寸土未丢!身受重傷的他被轉送到國内接受治療。
抗美援朝
康複後的張國福被送到軍校深造,還沒等教育訓練結束他便退出複員回了老家,當地政府知道特等功臣要回來家鄉時,對其非常重視,積極安排想讓他進縣機關上司工作,這讓張國福感到很煩,他說我隻想回家務農,不想做官。
縣裡的上司認為他受過重傷,不易再幹重活,便執意邀請。在家鄉張國福覺得實作不了自己渺小的願望,便偷偷把名字由原來的
“張國富”改成“張國福”
跑到了需要勞工的鶴崗,走的時候他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種事情,他便什麼都沒帶,在底層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勞動者!
工廠
剛到鶴崗的他憑借當過兵的身體素質,加入了礦務局的消防隊,可惜好景不長,消防隊解散了,上司看他做事踏實便讓他留在了火藥廠當一名火藥工,而這也給他的病情埋下了惡果,在這20年裡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一家七口擠在一個十二平米的屋子了,他讓孩子自謀職業,而他則帶着十幾歲的兒子在天微微亮時便出門撿煤矸子。
戰鬥
哪怕是在最困難的那段時間裡他也沒有麻煩國家,和他在一起的工作二十年的同僚也隻知道他隻是一名榮民。在1998年他的病情惡化到了極緻,鶴崗的醫院無能為力,而多次看病的醫藥費用也讓這個家庭入不敷出。
而後便有了開頭的那一幕,當部隊上司把他安排到三零一醫院後,還多次要求張國福有什麼要求盡管提,“希望我們黨和國家好”這是張國福每次的回答,在醫院,他享受着副師級的待遇,可這待遇他還沒享受多久,便于1998年7月11日去世了。
開國大典
解放軍總部的意願本是想将老人的骨灰放至八寶山,可老人臨終的遺願卻是想回鶴崗。而今在鶴崗的烈士陵園裡,張國福老人靜靜地躺在那裡,看着他所守護的這片大地!
解放戰争扛過槍,南征北戰渡過江。槍林彈雨負過傷,九死一生硬邦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