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2年5月10日,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争中遭遇慘敗,損兵近10萬人,山海關以外的熱河、察哈爾等省地盤也全部丢失,東三省巡閱使、蒙疆巡閱使、察綏都統等本兼各職也被全部免除。面對敗局,張作霖針鋒相對地于5月12日宣布東北獨立,與北京政府斷絕關系。
5月19日,奉系衆将在奉天市(今遼甯省沈陽市)召開了省議會,宣布東三省實行聯省自治,仍公認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兼奉天督軍、省長,并推舉他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孫烈臣、吳俊升為副司令。5月26日,張作霖、孫烈臣、吳俊升聯名宣布:“
自5月1日起,東三省與西南及長江同志各省一緻行動,擁護法律,扶植自治,促進統一。
”
此後,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代表會議聯合推舉的形式,确認了張作霖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的位置,“推選”了三省的省長。7月16日,東三省巡閱使署與奉天督軍署合并組成東三省保安司令部,下設7個處,東三省完全脫離北京政府的控制,成為了“獨立王國”。
“獨立”期間,張作霖故伎重演,大肆截留中央稅款。在宣布東北“獨立”的第二天,就令吉林省将所有鐵路方面的收入款項截留,此後不得解歸中央,并派人前往路局強制執行;同一天,張作霖緻函郵務管理局:“
所有三省郵務收入,除每月開支外,悉數撥至奉天省庫,不得解至北京。
”關稅和鹽稅方面,張作霖也緻電三省海關監督及鹽運使稱:“
所有關餘、鹽餘各款,均自本月起,一律解交奉天省庫,不能撥交北京。
這樣一來,第一次直奉戰争之後張作霖雖然失掉了熱河、察哈爾兩省,但在經濟上卻獲得了大豐收。僅截留的東三省鹽稅、關稅、郵政和鐵路方面的收入,就使得奉系收入反而有了大幅度的增長。1923年,奉天省的稅收達3000餘萬元,扣除支出,當年的盈餘約有820萬元。靠着這些截留的稅款資金,張作霖整軍經武,擴建兵工廠,興建空軍、籌建海軍,為再次入關雪恥、問鼎中原打下了雄厚基礎。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張作霖恢複了往日的聲勢和野心。第二次直奉戰争從1924年9月15日到11月3日,一共打了50來天,就以直軍主力全部覆滅和吳佩孚的狼狽遁逃為其結局。勝局已定,張作霖立刻于11月6日發表通電,宣布收束軍隊,取消鎮威軍名義暨戰鬥序列,沿線駐軍分期撤回原防,并聲明“
嗣後東省軍事進止,悉聽中央指令為轉移并守軍人服從之天職
。”
這份通電雖然沒有明言,但已經可以視為是張作霖取消東三省獨立的一個宣言。憑借此戰的勝利,北京政府的控制權從直系手中轉給了奉系,張作霖作為時局的中心人物再次登上中央政府的政治舞台,掌握起操控北京政府的話語權。
此外,張作霖不僅重新奪回了昔日熱河地盤,還新占了、直隸、山東兩省,并将奉系勢力沿津浦鐵路一路向南延伸,控制了長江下遊和東南沿海富庶之地,很快使得奉系達到了空前鼎盛的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