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的命運之中,個人奮鬥與曆史程序的比重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此後百來年,歐洲冒險家趨之若鹜,在北美分割地頭。

1607年,英國人在弗吉尼亞州建立了詹姆斯鎮;一年後,法國人在加拿大建立起第一個永久殖民地。

雖說是前後腳到,但兩邊風格不同。

法國人主要想傳教,希望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英國人卻想做生意。

結果便是法國移民多承商人獵戶,英國移民成了農民市民。

結果到1748年,加拿大的法國人大概有八萬,而英國殖民地的人口超過百萬。

一個人的命運之中,個人奮鬥與曆史程式的比重

時候久了,英國和法國自然要起沖突。

1748年,法國的加拿大總督,派了遠征軍,到如今的美國俄亥俄地界,以法王路易十五的名義,要兼并這地方。

英國人不甘落後,弗吉尼亞總督羅伯特·丁威迪動起了腦筋。

1753年,他派一個本地青年出發,去建立要塞:這個青年家族來自英格蘭東北,自己在弗吉尼亞出生,算是英國血統北美人,又是弗吉尼亞本地人,挺好。

這青年會英語和拉丁文,也懂點實用數學。他曾奉丁威迪的命,向法國人遞交最後通牒書,成為當地名人:看來挺靠譜。

一個人的命運之中,個人奮鬥與曆史程式的比重

這位青年被派出去建要塞,幹得不錯,21歲就封了中校。于是一年後的1754年,丁威迪再派他帶領四百士兵,外帶一些印第安人出發。

結果遇到了法國人,一場大戰,法國指揮官朱蒙維拉被印第安人殺掉,但情勢不妙,這位弗吉尼亞青年隻好投降。

法國人要他簽一份法國文書,可憐這弗吉尼亞青年,懂英語,懂點拉丁語,可是不懂法語,糊裡糊塗簽了,承認自己“刺殺了法軍指揮官朱蒙維拉”。

以此為導火索,英法開始北美大戰。

到1762年,戰争打完,大家簽了《巴黎和約》。

西班牙割讓佛羅裡達,法國割讓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路易斯安那,于是英國控制了北美東半部。

英國樞密院院長約翰·卡特利特當時已在彌留之際,聽了《巴黎和約》後大為滿意,感歎:

“這是英格蘭亘古未有的最光榮的戰争和最光榮的和平。”

一個人的命運之中,個人奮鬥與曆史程式的比重

那位弗吉尼亞青年大概想不到,自己投降被捕那事,會為英國帶來這麼大的曆史轉折吧?

他自己也參加了戰争,運氣很好,在一場戰役中外衣中了四發子彈,然而毫發無傷。

戰争結束前三年,他厭倦了,辭職,結婚,當起了士紳。

到此也算是:一個普通人,參與了曆史轉折點,行吧,也告一段落。以後就回鄉去,老婆孩子熱炕頭吧。

“打完這場仗我就回老家……”這話說來容易,有幾個人真能回得去呢?

結束了嗎?還沒呢。

英國既然赢得了所謂史上最光榮戰争和最光榮和平,從此在北美作威作福,但法國人記着這茬呢。

沒有法國人競争了,英國人開始肆無忌憚,在北美瘋狂加稅。

于是十年之後,就發生了我們曆史課本上都會學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北美人民開始跟英國殖民者對着幹,尋求自己的權利了。

那位歸隐的弗吉尼亞青年紳士,也隻好出山:

這一次,他沒站在英國人那邊,卻站在北美當地人這裡。

這就是所謂美國獨立戰争。

最有趣的是,此前與英國人交戰丢了地盤的法國,一直對英國恨得牙癢癢,找個機會就想報複。

1777年10月美國人赢下薩拉托加會戰,美國人就想趕緊把這好消息告訴法國人——法國人最恨英國人嘛!快一起來踹英國人兩腳!

11月1日,一條船帶着這個消息離開波士頓,12月1日到達法國,三天後,當時人在法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就把這消息傳得法國貴族盡人皆知,12月6日法王路易十六同意法美同盟,十一天後法國宣布支援美國獨立戰争;次年3月,英法兩國進入戰争狀态,拉法耶特——後來這位爵爺的姓氏,在法國被用來命名一個著名的商廈,也就是中文裡現在習慣說的巴黎老佛爺商場——正式與我們之前所說的那位弗吉尼亞小夥子合力,大家一起對付英國人了。

一個人的命運之中,個人奮鬥與曆史程式的比重

英國人一向自诩為當世最卓越海洋帝國,握有海權,美國人一開始吃虧,就是海軍差一點。

但在北美獨立戰争期間,法國為美國解決了部分制海權問題。

而最後著名的約克敦會戰,法美聯軍死75人傷199人,2/3是法國人——法國人也算是盡力了。

終于1783年,《凡爾賽條約》簽訂,美國獨立。

英國殖民者倒黴了,法國人得意了:哎,你不讓我吃北美,現在你也吃不到,活該!

美國獨立時,參加了獨立戰争的法國貴族、23歲的聖西門——後來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以美國獨立戰争為開端,歐洲現有的社會秩序都将發生極大的變化。

果然又六年之後,幫美國獨立了的法國,自己爆發了衆所周知的大事,巴士底被攻占,法王路易十六完蛋。

不止一位史學家認為,當時法國人鬧事,是受了美國《獨立宣言》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概念的影響。

是以富勒先生在《西洋世界軍事史》裡這麼說:

“路易十六準許法美同盟時,無異于為自己的死刑判決書簽字。”

一個人的命運之中,個人奮鬥與曆史程式的比重

是以就是這麼個故事:

一個英國血統北美出生的青年被法國人捉住了

英法打起來了

英國人赢得了北美,“最光榮的勝利與和平”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法國人幫美國人搞獨立,踹了英國人一腳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美國獨立又反過來讓路易十六自己倒台。

英國殖民者和法王争來争去,最後一起倒黴。

您一定也注意到了:一切的起源,是那位不懂法語、被法國人捉住、不小心推倒了曆史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弗吉尼亞青年——當然他後來另有一番卓著功勳。

都說人的命運要看個人奮鬥與曆史程序,其實也可以這樣想:

他的倒黴遭遇,無意間推動了曆史程序,但随後自己也投入曆史浪潮之中。

曆史浪潮無法逆轉,但哪怕自己不小心經曆了不那麼好的開始,還是可以有點其他作為的。

這位弗吉尼亞青年,就是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了。

一個人的命運之中,個人奮鬥與曆史程式的比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