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常用典故:二豎與捧日的由來

二豎:在很久以前,晉侯生病了,請秦國名醫醫緩來給他看病。在醫生還沒到之前,晉侯病中做夢,夢見兩個病魔小子(二豎)在肚子裡商量如何應付醫生。他們說:“一定要躲避到膏肓的地方,讓醫生沒辦法驅趕,他能把我們怎麼樣呢?”不久,醫緩來了,果然查不到病魔,

國學常用典故:二豎與捧日的由來

他說:“(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克,達之不及,藥不至焉。”見《左傳.成公十年》中記載,後來就比喻疾病纏身。晉.葛洪在《抱樸子.貴賢》中寫有:“二豎之疾既據而募良醫,棟桡之禍已集而思謀夫,何異乎火起乃穿井,覺饑而占田哉!”

國學常用典故:二豎與捧日的由來

唐.杜甫在《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詩中寫有:“炯炯一心在,沉沉二豎嬰。”明.鄭若庸在《玉玦記.索命》中寫有:“伯有今為厲,二豎還乘釁。”捧日:三國時期,有一人程昱,少時常夢上泰山,兩手捧日。程昱自覺夢境奇異,便向好友荀或說出此事。待兖州造反時,

國學常用典故:二豎與捧日的由來

多虧程昱才得以保全三城。于是荀或把程昱的夢告訴了曹操。曹操對程昱說:“卿當終為吾腹心。”程昱本名立,曹操乃加其上“日”,更名為昱。見《三國志.程昱傳》裝松之注引《魏書》中記載。後來就以“捧日”指事君。唐.白居易在《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中寫有:“時來昔捧日,老去今歸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