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中國夢”到“冬奧情”——記助力冬奧的熱帶國家志願者

作者:環球網

來源:新華網用戶端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 題:從“中國夢”到“冬奧情”——記助力冬奧的熱帶國家志願者

新華社記者夏康靜 陳倩慈

在雪地裡撒歡打滾,在胡同裡沉浸探遊,在滑雪中挑戰自我……有這樣一群來自熱帶國家的留學生,冰雪對他們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就像來北京求學一樣。

于是,當北京與冬奧相遇,他們便積極報名參加志願服務,哪怕要通過幾輪篩選面試和各種教育訓練才能上崗,也要讓留學中國的夢想更添精彩。

從“中國夢”到“冬奧情”——記助力冬奧的熱帶國家志願者

1月15日,在北京科技大學舉辦的冬奧會志願者出征儀式上,泰國留學生白娜作為國際學生志願者代表上台領取慰問包,身着志願者服裝的她露出自信滿滿的笑容。

“不枉此行”的白娜

紮進雪裡,體驗刺骨的寒冷;鼻子通紅,大笑吃雪的味道;索性躺倒,在雪地裡撒歡打滾……在白娜的微信朋友圈裡,有這樣一組“戲雪圖”,定位地點是北京科技大學。

白娜來中國兩年多,在北科大攻讀國際貿易專業。每次北京下雪,她都這樣開心。“我家在泰國南部一個海濱城市,可以潛水,但看不到雪。”

對冰雪有着獨特情感的白娜正處在畢業季,即便面臨論文答辯和求職壓力,她仍然堅持報名參加北京冬奧會志願者工作。在她看來,這是一件“必須參加”的重要事情。

從“中國夢”到“冬奧情”——記助力冬奧的熱帶國家志願者

北京科技大學國際學生志願者報名于去年6月開始,經初審、遞交履歷、面試幾輪篩選後才可成為其中一員。除需具備較高漢語水準外,有關奧運賽事服務的相關知識也不可或缺,志願者們需要經過線上學習、線下教育訓練方可正式上崗。

白娜說,志願者們需要線上學習23門必修課、2門選修課并參加線上考試,85分以上才合格。“太難了,有些課要反複聽好幾遍才能通過考試。”

不過,當拿到志願服務的資格,一切付出都顯得那麼有意義。白娜說,能參加北京冬奧志願服務,“是非常榮幸的事,就感覺來中國讀書,不枉此行!”

“結緣奧運”的秋芳

2008年,一首《北京歡迎你》不僅唱響中國大地,還傳到鄰國越南。當時正在讀中學的阮氏秋芳,把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畫面,記在了心裡。

“我從北京奧運會的時候開始了解、關注中國,一直很向往。”阮氏秋芳用流利的漢語和清晰的邏輯,介紹着自己結緣中國、留學北京的人生經曆。

出于興趣,她大學學習中文專業,畢業後成功申請進入北京科技大學,成為一名國際貿易專業的碩士研究所學生,圓了兒時的“中國夢”。

因北京奧運會與中國結緣的阮氏秋芳表示,成為北京冬奧會志願者“很自豪,也很幸運”,能夠參與這樣一場進階别賽事活動的機會難得,希望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融入中國社會。

在她的微信視訊号裡,有一條她在北京胡同裡探遊的視訊創作,背景音樂便是《北京歡迎你》。“北京胡同,古老和現代的味道”,阮氏秋芳在配文裡寫道。

“自帶技能”的智強

踢足球、打排球、看球賽,熱愛體育運動的緬甸留學生王智強從沒想過自己會在中國學滑雪并參加挑戰賽。

2019年,在内蒙古烏蘭察布市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烏蘭察布冰雪季暨國城杯·民奧會“飛雪極限”國際挑戰賽上,王智強代表緬甸參賽,剛學會滑雪不久的他在比賽中表現優秀。

滑雪技能和參賽經曆成為王智強入選冬奧會志願者的加分項。當被面試官問到如何了解志願者以及為什麼選擇當一名志願者的時候,王智強答道:“志願者就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希望自己可以用漢語服務他人。”

“會說中文,就會有更多機會。”因結識在緬甸的中國企業工作的朋友,王智強萌生了來中國學中文、學技術的想法。與其他兩位志願者不同,王智強大學并非漢語專業,為了能夠來中國讀書,他還花費一年時間專門學習中文。

王智強如今在北京科技大學所學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全中文授課,他說“想繼續留在中國讀博”。

從“中國夢”到“冬奧情”——記助力冬奧的熱帶國家志願者

“他們真的都很優秀,不僅漢語水準過硬,綜合素質也很強。”北京科技大學國際學生輔導員李依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這樣評價這些國際學生志願者。

經過多輪選拔,白娜、阮氏秋芳、王智強等北科大10名國際學生成為北京冬奧會志願者,他們來自泰國、越南、緬甸、南韓等9個國家。他們對即将到來的冰雪盛會,滿懷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