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出生在廣州花縣,屢次科考不第,心灰意冷的大病了一場,在病中翻閱了基督教的宣傳冊《勸世良言》,其實他早就收到了這本宣傳冊,隻是當時還寄希望于科考,便随手将其束之高閣,科考無望的洪秀全從其中得到了靈感,将基督教結合自己研習多年的儒家經典結合,創出了新的“拜上帝教”,稱自己是耶稣的弟弟,受天命下凡除妖。

起初洪秀全是在廣東宣傳自己拜上帝教的教義,廣州是我國華南人文荟萃之地,又是對外的通商口岸,民風開化,思想進步,且他的拜上帝教本就是對基督教的山寨高仿版,是以根本沒有人聽他胡言亂語,他的偉大事業在廣東沒能順利開展。
後來洪秀全把工作重心轉移至廣西,廣西如今的行政劃分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除了壯族還有苗族、彜族、瑤族的兄弟姐妹居住于此,而在清末廣西省絕對是個民族的大熔爐,漢族少數民族混居,少數民族有漢化的與未漢化的,漢族人也分成土居漢人與客家人。
所謂土居漢人就是南遷較早的漢人,類似于當地的土著居民,而客家人是後來北方移民至此。在廣西,住在西江流域的人都說粵語,而住在桂江兩岸的都說桂林官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抱團、排外”,是以土著漢人與客家人摩擦不斷,漢族與少數民族沖突不休,各個少數民族之間更是鬥争不止,客家人在廣西是被歧視、被壓迫最嚴重的群體。
洪秀全一位科舉無望、會說粵語的客家人,在毗鄰廣東的老家花縣是個被歧視的客家人,在廣西卻成了聖賢,加上廣西土地貧瘠、百姓謀生艱難,是以洪秀全揭竿而起時,追随者一呼百應,于是有了廣西金田村的天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一路靠着團結客家人不斷壯大,在發展初期太平天國的主力都是客家人。
天平天國走出廣西後,沿路收納散兵遊勇、裹挾百姓,部隊不斷壯大,可是遊民沒什麼戰鬥力,定都南京時,客家人雖然人數比例下降,卻依舊是太平天國的主力軍。
情況發生轉變始于太平軍出師北伐,當時由林鳳祥、李開芳帶領兩萬餘人北上,這支隊伍的骨幹力量基本都是客家人,雖然北伐軍已經攻到了天津附近,但因為孤軍深入,沒有後援,遭到清軍圍困,負隅頑抗兩年後全軍覆沒,客家人也随之消亡殆盡。
太平天國一路高歌,開疆拓土的同時,内部沖突也逐漸加深,幾大天王不和,内讧一觸即發,最後天京事變爆發,北王韋昌輝屠殺東王楊秀清及其家眷、親兵2萬餘人,還誅殺了翼王石達開的家屬、部衆,洪秀全為了平息民怒,殺了北王韋昌輝及其親信,後由石達開主持大局,暫時穩住了内讧造成的被動局面,但客家人經此一劫數量銳減,在天平天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小。
客家人本身太平天國的根基,可是太平天國在發展壯大後卻自毀根基,如此這般行事怎麼可能不覆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