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初,第四野戰軍在林、羅二位開國元帥的率領下,發起了衡寶戰役,兵分三路追擊桂系軍閥頭子“小諸葛”白崇禧的主力部隊。
四野大軍一路推進,中路集團的四十五軍于9月30日在湖南永豐打得敵軍拼命逃竄,各師乘勝追擊,逐漸掃清了桂軍的外圍據點。
“小諸葛”慌亂之餘,馬上調兵遣将,集中他手下的所有兵力,擺出一副要跟四野大軍進行正面決戰的架勢。
為了打好這次戰役,四野總指揮林帥決定審慎從事,先查明情況,再調整部署。接到這一訓示後,四野三路大軍都暫緩攻勢,各部隊原地休息待命。

然而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意外情況,擔任四十五軍先頭師的一三五師卻沒有停止攻擊,而是以孤軍深入的姿态繼續向前推進。
當然這裡面是有客觀原因的:在永豐之戰,由師長丁盛率領的一三五師打得異常順手,部隊的推進速度太快了,再加上電台失靈,以至于他們在行進途中跟四十五軍軍部失掉了聯系,無從得知林帥關于全線暫停攻擊的指令。
一三五師就這樣渾然不覺地猛打猛沖,他們一直沖過了衡寶公路,孤軍穿插到桂軍縱深。可以說,此時的一三五師恰似一條小魚,冒冒失失地闖進了“小諸葛”三十萬大軍的大海之中。
無論是丁盛自己、四十五軍及四野指揮員,還是“小諸葛”,一開始誰都沒有想到,一三五師的這一貿然進攻竟然打亂了桂軍的整個部署。因為該師的挺進部位,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猛插在“小諸葛”戰役中樞的神經上。
“小諸葛”無奈之下,隻得調整對策,指令他手下的一七六師從後尾阻擊,而用其所謂王牌“鋼七軍”的一七一師、一七二師和四十八軍的兩個師正面包抄丁盛的一三五師。
小諸葛用五個王牌師來對付解放軍的一個師,無疑就是要在一口吞掉這條冒冒失失“自投羅網”的小魚之後,再重新恢複決戰陣勢。
丁盛率領的一三五師立刻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這是該師曆史上最為慘烈的一仗。
當丁盛意識到一三五師已陷入敵軍的重圍之後,他所采取的措施再次出乎“小諸葛”的意料。
當時一三五師有撤、守、戰三種選擇。後撤的話,丁盛斷定必遭重兵伏擊;堅守的話,所處地形不利,根本守不住。是以丁盛這員虎将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與敵軍正面剛、硬碰硬!
丁盛一聲令下,一三五師将士毫不猶豫地奮力沖向敵陣,在敵人的縱深處橫行無忌地進行穿插。
早就構築好工事、嚴陣以待的敵軍,沒想到一三五師會從背後殺來,一時間敵我雙方陣線大亂,密集的槍聲根本分不清敵我,敵人預設的重炮陣地也無法給予炮火支援。
此時的一三五師就像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的孫悟空,一番東沖西殺,竟“小諸葛”精心設下的“口袋陣”沖了個稀哩嘩啦!
當然,一三五師在打亂敵人部署的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各個團被桂軍分割包圍,各級機關之間幾乎都失去了聯系,隻能各自為戰。從10月1日到5日,一三五師與桂軍的亂戰、混戰整整打了五天五夜。
其中,四〇三團警衛排在混戰中與主力部隊失去了聯系,在山谷中又與數倍于己的敵人遭遇。
排長馬上率領戰士們占領了一個小高地,就地進行反擊,并尋機突圍。
敵軍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他們擁有兵力上的巨大優勢,卻啃不下解放軍一個小小的排。
當他們采取叢集式沖鋒,以極為瘋狂的攻勢奪取小高地之後,卻發現還是有十多名解放軍成功突圍而去。讓敵軍無法接受的是,他們自己卻付出了傷亡280多人、耗費了一天一夜的代價。
林帥及時察覺到桂軍的部署出現了亂象,再加上一三五師原本失靈的電台突然又接通了,這下就好辦了。
戰機稍縱即逝,林帥斷然下達軍令:三路并進,全線出擊!因為他們料定,此時發起總攻,即可以解救一三五師,又能乘勢摧毀桂軍的防線。
令人叫絕的是,孤軍深入的一三五師,此時卻成了截斷敵人逃路的阻擊部隊。敵我雙方攻守易勢,一三五師就此絕處逢生,而且成為擊潰桂軍的一支生力軍。
四〇五團在10月10日與桂軍“鋼軍”即第七軍的鏖戰中,打退了敵人的18次沖鋒,耗時10小時徹底消滅了“鋼軍”軍部及三個特種營,完全打亂了其建制,将“小諸葛”手中的一張王牌打成了爛紙片。
10月11日衡寶戰役結束,四野将士共俘敵三萬餘人,“小諸葛”不但痛失14員愛将,還損失了第七軍、一〇〇軍、一二二軍等所有王牌軍。
一三五師的孤軍深入,原本是一次因失聯造成的失誤,沒想到卻被他們誤打誤撞、歪打正着,如同虎入羊群,打成了攪亂整個戰局的一支奇兵,這堪稱是軍事史上一件令人驚歎的奇事。
據說,當年劉(伯承)元帥聽到這一戰報後,激動不已地說一三五師此舉是“腰斬七軍”。
指揮一三五師創造這一奇迹的丁盛師長憑借這一仗打出了威名,“丁大膽”的外号更是盡人皆知。一年後,這位名将升任四十五軍代軍長,此後正式接任軍長,又在四十四軍、四十五軍合并之後成為五十四軍首任軍長。1955年,他成為新中國開國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