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進階将領中,唯一被部下挾持投誠的人是誰?死後兩岸共同追悼

解放戰争進入第二年後,在戰場上起義和投誠的國軍将領越來越多,他們當中,隻有鄭洞國一人是被部下挾持投誠的。鄭洞國是湖南石門人,出生于1903年,父親以種田為生,農閑的時候就當裁縫,補貼家用。但在那個亂世,人們的生活都很苦,一年到頭也做不了幾件新衣裳,是以鄭洞國家的裁縫生意并不好。

國軍進階将領中,唯一被部下挾持投誠的人是誰?死後兩岸共同追悼

好在鄭洞國學習很努力,成績也很好,給了父親不少安慰。中學畢業後,鄭洞國回鄉當了一名國小老師。1924年,得知黃埔軍校招生的消息後,鄭洞國棄文從武,考入了黃埔一期,和杜聿明、胡宗南等人成了同期校友。抗戰爆發後,鄭洞國先是率部在長城一帶和日軍血戰,并在南天門全殲了日軍精銳“骷髅隊”,一戰揚名。

之後他又率部先後參加了長城抗戰、台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鄂西會戰和長沙會戰等戰役戰鬥,功勳卓著。1943年,鄭洞國出任新一軍軍長,率部在緬甸戰場上重挫日軍,揚威異域,并是以獲得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抗戰勝利後,鄭洞國率部進入東北和我軍作戰,先後給杜聿明和衛立煌做副手。遼沈戰役爆發前,國軍在東北隻剩下了沈陽、長春、錦州三大孤立據點及周圍少數中心城市,處境極為被動。

國軍進階将領中,唯一被部下挾持投誠的人是誰?死後兩岸共同追悼

為了避免東北數十萬國軍陷入全軍覆沒的境地,鄭洞國多次向老蔣建議,主動放棄長春,将主力集中在沈陽和錦州之間,這樣就能化被動為主動,處在能戰、能守和能退的有利位置。但老蔣卻拒絕了鄭洞國的提議,理由是長春曾是僞“滿洲國”的首都,輕易放棄的話将産生不利的“國際影響”,這個腦回路也是沒誰了。

老蔣不僅拒絕了鄭洞國的建議,還派他到長春坐鎮,鄭洞國後來回憶:“從那時以後,直到長春和平解放前夕,我度過了一生最為艱難和最痛苦的一段時光。”1948年6月5日,東北野戰軍首長下達了《圍困長春的辦法》,基本要義是:“斷絕對長春的交通與一切商業關系,使糧食、柴草、蔬菜等生活資料,不流入長春,使守軍得不到長市外圍的供應。同時用炮火及高射武器控制空域,使敵機不敢低飛投擲和着陸,以此限制其空運。”

此後,東北野戰軍十萬圍城部隊開始了對長春長達150多天的圍困。長春守軍的補給隻能靠空運來維持,不久後大房身機場失守,空運斷絕,長春城内開始出現糧荒。新七軍和60軍的六名師長聯名給老蔣寫信,請求派兵解圍。老蔣給他們回信:“希望你們艱苦卓絕,支援到底。”随後老蔣又親自給鄭洞國發了一封密電,指令他長期固守,叫他把長春市民的一切物資糧食完全收歸公有,然後計口授糧,按人配置設定。

國軍進階将領中,唯一被部下挾持投誠的人是誰?死後兩岸共同追悼

鄭洞國認為老蔣的這個辦法不可取,他自己推出了一個《戰時長春糧食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準許市民留下能吃到九月的糧食,其餘的糧食,一半賣給部隊用作軍糧,一半可以自由交易,但交易的時候必須按照政府制定的價格,哄擡糧價者嚴懲。不料此舉不但沒能解決糧食問題,還導緻投機倒把瞬間盛行,糧價一路飛漲,到十月份的時候,一斤高粱米的價格已經達到了兩億五千萬元(東北流通券)的天文數字。

随着冬天的來臨,長春守軍在忍饑挨餓的同時還面臨着燃料不足的難題。為了取暖,國民黨守軍開始拆民房,砍市内的樹木,甚至把馬路上的柏油也挖起來當燃料了。鄭洞國後來回憶:“七月以來,市内已有餓殍出現,許多老百姓因糧食吃光或被軍隊搜光,隻得靠吃樹葉、草根度日,結果因身體極度虛弱而病死、餓死的人愈來愈多。有的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下就死去了。”

國軍進階将領中,唯一被部下挾持投誠的人是誰?死後兩岸共同追悼

内外交困,鄭洞國知道再守下去隻能是死路一條,他決心率部突圍,能出去一個算一個。但就在突圍前一天,曾澤生率60軍起義了,長春一半防區被解放軍占領。兩天後另一支部隊新七軍也放下了武器,鄭洞國率部分親信困守長春中央銀行大樓,并給老蔣發了一封訣别電,準備自殺身亡。緊要關頭,部下湧了進來,挾持鄭洞國投誠。新中國成立後,鄭洞國先後在水利部和政協任職,1991年病逝,受到了兩岸的共同追悼,骨灰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