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未婚,無兒無女,卻一次次“逆境翻身”,活得比電影還精彩。
她曾和母親沿街乞讨10年,卻在22歲逆襲成首屆金像獎影後。
從晚清貴族,到街邊乞丐,再到影視巨星,她的人生十足坎坷,一度讓董卿為之哽咽,章子怡大呼女神。
這個女人是惠英紅。

有人說:一個女人的經曆越豐富,臉上的皺紋越多。
惠英紅的皺紋并不多,但她經曆的大起大落,卻足以令人驚歎:
她為何一生未嫁、苦等初戀?
又是如何從乞丐逆襲成影後?
一個女人到底擁有怎樣的勇氣和韌性,才能将一手爛牌打成好牌?
從乞丐蛻變為影後,她經曆了什麼?
1960年2月2日,惠英紅生于香港。
父母原本是山東富裕戶,滿族正黃旗慈禧太後後裔,本姓“葉赫那拉”,因為家族被清算等原因,從山東搬遷到香港。
父親攜帶了幾箱金條,抵達香港後,大手一揮買下幾條街的産業。
然而曾經錦衣玉食的一家人,安穩慣了,根本不知曉:
社會的險惡是沒有底線的。
一夜之間,家産被人騙光,一家8口人擠在小屋裡,撿别人不要的剩菜糊口。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台風,又把小屋吹垮,連遮雨的屋檐都沒了。
一家人淪落到睡大街,父母狠狠心,把4個孩子送去學武,隻留下年僅3歲的惠英紅和襁褓中的小妹。
後來,父親意外殘疾,母親整日乞讨,為了糊口,幼小的惠英紅也跟着讨飯。
為了多讨點錢,她抱住對方大腿不撒手,是以沒少遭受辱罵惡意、拳打腳踢。
某天她早早賣完了口香糖,本想休息一下,結果母親以為她偷懶,将她打了一頓。
惠英紅很委屈,可她不怪母親,隻怪自己生活在灣仔紅燈區,在這裡,人的心都是蒙着髒灰的。
為了掃掉自己和家人心上那層“灰”,惠英紅渴望往上爬。
在底層活了10年後,13歲的惠英紅做舞女,收入一下多了起來。不甘于平凡的她去參加試鏡,導演看着她眼前一亮:神似《射雕英雄傳》裡的穆念慈。
于是,惠英紅的演藝生涯拉開序幕。
同時開啟的,還有她的“打女”生涯。
80年代的打戲,都是真刀真槍肉搏,惠英紅毫無武打基礎,很快身上就落了傷。
渾身青紫、膝蓋磕破、鼻梁碎裂……當時的從業人員,總看到她神采奕奕進入片場,一瘸一拐地離開片場。
對此,惠英紅沒有一句抱怨。她在底層煎熬太久了,再小的機會都可能是救命稻草,她不敢錯過。
有一幕戲,要從4樓一躍而下,連替身都不敢跳。
惠英紅一咬牙:跳!
由于體重輕,她跌落的位置偏離安全墊,導緻雙腿慘烈骨折,膝蓋和腳掌隻連着一層皮。
可戲還得繼續拍,她不能打石膏,隻能騎在從業人員肩上。每打一下,骨折的位置就撕裂一下。
“那個疼啊,我現在想起來都害怕。”
時隔多年後,談起那滋味,惠英紅仍然心有餘悸地抹眼淚。
就這樣拼了6年,惠英紅出演了電影《長輩》,憑此榮獲香港第一屆金像獎影後。
一時間,惠英紅的海報貼遍各大影樓,她紅了。
逆境翻身,柳暗花明,惠英紅活成了曾經最憧憬的模樣。
絕不服輸的韌性,成就了她
身處底層時,惠英紅有着強烈的“變得更好”的想法。
一方面,這得益于“葉赫那拉”家族的良好教育;另一方面,得益于初戀為黑暗的日子打進一束光。
惠英紅讨生活期間,一位混血美國水兵,總是在街角靜靜地看着她。并且買光她所有的口香糖。
某一天,水兵問她:“i love you用粵語怎麼說?”
惠英紅一字一句地教,水兵一字一句的念,四目相對間,他眼裡的柔情讓她紅了臉龐。
當天,水兵将所有錢财都給了惠英紅,他要去越南打仗,這一别就是永别。
那時的惠英紅并不懂什麼是“愛”,她隻覺得:
生活隻有苦味,水兵給了一點點甜,于是她整個青春都是甜的。
水兵離開後,她不再安于乞讨,看着街上的電影畫報,她決定:我要成為一名電影明星。
在外人看來,這個想成為電影明星的“乞讨女”,似乎在做一場難于登天的大夢,但她卻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可以。
心理學認為,“意志”就是登天的繩索。
通過有意識地确立目的、調節和支配行動,人真的可以克服幾千米海拔高度,攀登到預期的山峰。
隻是,這需要“有意識”、“有目的”兩大前提。
水兵點亮了惠英紅的意識,讓她萌發出“變得更好”的願望;而明星海報,清晰了她的目的。
因為這份意志,惠英紅時刻銘記:人性龌龊的一面,我絕對不能碰,我碰了,這一輩子就完蛋了。
是以,她韌性十足。從16樓跳到玻璃渣上,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喊痛,而是問導演:姿勢漂亮嗎?不漂亮我再來一次。
其實,堅持最難的不在于意識和目的,而在于行動,每一次挫折都可能成為“半途而廢”的理由。
即使被稱為“最狠打女”,長期受傷,惠英紅也有恐懼退縮的時候。每當這時,她都會想起父親臨終前的一句話。
“盡管做你想做的,爸爸支援你。”
可她沒想到,20年的“打女”生涯,會以一個“影後”獎項結束。得獎後沒多久,文藝片興起,惠英紅無戲可拍。
她說:
“無論你賺多少,片酬地位總比其他文藝片的低,怎麼爬都沒用。我知道我要轉型,可是轉不了。”
眼看着自己從雲端跌落,她心亂如麻,自掏腰包拍大尺度寫真,可這沒有給她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反而讓當時的男友提出了分手。
失戀加上失業,惠英紅崩潰了。她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幸好家人及時發現,将她救回一條命。
蘇醒後看着家人的臉,她釋然了:既然老天爺不收我,那我就當過去的自己已經死了,重新開始。
如同《射雕英雄傳》上映後,惠英紅将電影票放在父親墳前,流着淚承諾:無論以後發生什麼,我都會堅持下去。
巨大的創傷使人後怕,很多人“死”在半途而廢的路上,惠英紅卻“活”了過來。
她重新規劃了意志、目的和行動:以家人的愛為力量源泉,重回影壇,哪怕演再小的角色,也要演到極緻。
痊愈後,她貢獻教科書般的演技,50歲再奪最佳女主,57歲斬獲雙金。
在千帆過盡後,她感慨道:
“經曆了20歲的風華正茂,30歲的落魄流離,50歲的我仍能再獲成功,這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朗達拜恩說:
“人之是以堅韌,不是因為他得到了多少愛,而是因為他有熱愛的人和事,這份愛吸引着更多的愛向她靠攏。”
對惠英紅而言,凡事能堅持下來,靠的不是“欲求”,而是“熱愛”。
愛初戀,愛家人,愛事業,愛世界。
即使,生活最開始就是地獄模式。
持續愛,付出愛,一點一滴的力量融入意志,組成了堅韌不拔的毅力。
最終,扭轉了人生,讓她再次活成自己憧憬的模樣。
把爛牌打好的能力,如何練就?
人們愛說: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對很多人來說,失敗就是失敗。
惠英紅最糟糕的環境裡長大,若要自暴自棄、自甘堕落,恐怕沒人會責怪她。
然而,她卻活成了一個磁鐵,不斷散發正面磁場,吸引正面的人和事。
從一個小小的乞兒,逆襲成無可超越的影後,離不開堅韌的生命模式。
在這種韌性背後,可以看出這個女人獨特的人生态度——
1、面對痛苦時,不與之抗衡
每受一次傷,她就會更加專注。将痛苦與成長劃上等号,每次受傷都提醒自己:接下來要跑得更快。
但反觀我們很多人其實把自己的生命能量,耗費在與痛苦的對抗中,被生活擊中後,難以走出對抗這座監獄,繼續凝視那個讓我們痛苦的深淵無法走出來。
蘇格拉底說:“改變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的東西上,而非與過去抗衡。”
當我們不在凝視傷痛時,其實是給了自己更大的創造空間,這使得生命可以繼續前行,也是惠英紅能無數次在黑暗中爬起的深層心理動力。
正是這種在痛苦中醒覺的力量,把她拉出了黑暗,成就了自己。
2、接納命運的安排,并從中汲取力量
惠英紅之是以堅韌如竹,是因她早早就想通:
運氣是老天爺給的,幸福卻是自己争取的。無論站在巅峰還是谷底,都要目光長遠,鋪墊好未來的路,不因腳下一顆小石子放棄。
當一個人懂得接納命運的各種安排時,說明她可以跳出二進制對立的視角去看問題,把時間線拉長。
今天發生的壞事,也許是來自未來的一顆幸福的種子,隻是它的包裝紙稍稍難看了些。
我們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生命中發生的任何事,都是對我們成長的邀請。
當我們拿掉“善與惡、美與醜、黑與白、好與壞”的有限認知後,生命才會變得無比廣闊,隻有我們全然的接納生命裡的苦時,美也就随之出現了。
如同周國平寫的:
好的人生要有韌勁,苦難拉得開,但扯不斷。
哪怕明知會摔倒,濺起一身泥,也要敢摔,敢比上一次摔得更漂亮。
到最後,頭破血流也笑着鼓掌,這才是堅韌。
“意志”是韌性的源頭,它能讓脆弱的生命模式變得厚實,讓乞丐變成影後,也能讓你我從不幸變得幸福。
是以,勇敢追夢,勇敢犯錯。
你所堅持的每一次拼搏,最終都會成為你人生的美景盛宴。
策劃 | 餓魚
編輯 | 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