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的地位對于他哥哥魏王來說,非常的沖突。信陵君活着的時候,地位非常的高,威望也是數一數二的,魏王非常害怕弟弟會謀權篡位,把自己的位置給攻下來,每時每刻都要處處提防着弟弟。但是當信陵君死後,魏王更加的難受了,因為這樣的話,國家就沒有可以帶兵出去打仗的人了,沒人能夠帶兵出去奮勇殺敵,如果信陵君在的話,秦軍也不至于這麼放肆。總的來說,信陵君活着對魏王的壓力非常大,死後給予魏王的壓力也不小,隻能說有喜有憂。

信陵君魏無忌是戰國後期魏昭王的兒子,還是魏王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如果從血緣關系來看的話,信陵君是妥妥的皇室血統。并且他在的時代還是曆史上很少有的大争之世,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有着稱霸世界的雄心,每個國家都想要稱雄。現在早就過去了掙土地,搶錢的時候,現在隻剩下互相敵視,找機會吞并其他國家,像一些小的國家,早就被一些大國給吞并了,留下來的隻有戰國七雄,也就是七個大國。其中秦國最為強大,它的存在,讓其餘六國又害怕又嫉妒。魏王為了能夠抗衡秦國,允許弟弟信陵君廣招賢才,得門客數千餘名。信陵君也沒有辜負哥哥的希望,發揮自己的優點,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合作運動。把秦國給打敗了,還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正是這麼一位國家棟梁,為什麼在晚年的時候郁郁寡歡呢?
這還要從他進行的兩次合縱運動說起,第一次,救了趙國進攻秦國。趙王把廉頗換下來,換成了趙括,在長平被白起埋伏,趙國死了四十多萬的精銳,趙國所有的年輕力壯的人基本被消滅殆盡。還有更可怕的,趙王在位三十多年的财力,物力基本在一夜之間全部灰飛煙滅,趙國面臨着經濟危機的同時,還面臨着滅國的風險。也在這個時候,秦軍把趙國邯鄲給圍了起來,有一副不吞并趙國不罷休的氣勢,趙王趕緊再把廉頗給換上,守護邯鄲的重任全部都托付給了廉頗。但是邯鄲之前所有四十萬的精銳都雷射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城任務更加的艱巨了,趙國無奈之下,隻能先讓廉頗拼死守住邯鄲,再派平原君去魏國求助,想要兩國合力一起擊退秦軍,守住國家。因為平原君的老婆是信陵君的姐姐,所謂魏王特别害怕得罪秦國,根本不想出兵去幫趙國解圍,但是又不好意思拒絕自己的妹夫。于是隻能答應出兵幫助趙國,派了十萬大軍去幫趙國解圍。
魏軍前往趙國的消息讓秦軍知道了,就派人去威脅魏王,如果你敢派兵去幫助秦國,那下一個要滅國的就是你們魏國,秦國的這麼一詐糊,把魏王給詐糊怕了,連忙讓軍隊停下,先觀望幾天,信陵君不幹了,他的姐姐還在趙國城内危在旦夕,一再催促魏王趕緊出兵,可是魏王偏是不聽,被這麼一吓,吓破了膽。這個時候的邯鄲已經過去兩年了,城裡沒有吃的,餓死了很多人。信陵君終于坐不住了,全天下都知道,這次的合縱是他發起的,如果就這樣失敗了的話,不僅魏王和他的威信會失去,以後有困難了,人們更不能幫他們了。實在無可奈何,他就利用了魏王寵愛的女人幫他拿出了虎符,之後帶領着門客們殺掉了想要反抗的晉鄙,與趙國一起打敗了秦國,還讓鄭安平帶領的兩萬人投降,這次合作攻打秦國非常的成功。
經過信陵君的合縱運動成功,秦國的呂不韋開始忌諱信陵君,開始派人不惜重金搞壞信陵君和他哥哥魏王的關系,魏王輕信了謠言,把信陵君的官位辭了,信陵君對哥哥失望透頂,連解釋都沒解釋,就借病辭職。整天吃喝玩樂,最終竟病酒而卒,世人都說他是縱欲過度死的,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