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敗系于一身!勇士不負衆望立下大功,造就了軍史上一個巧合

1949年11月18日,解放軍第12軍36師108團來到烏江以東的李家灣,準備強渡烏江。

這次行動意義重大,如果全團不能盡快渡過烏江,為全軍打開挺進西南的通道,那就讓将國民黨宋希濂部憑借烏江天險負隅頑抗,破壞我軍解放西南的程序。

如今,宋希濂已經在烏江沿線派遣重兵據險固守,隻有李家灣一帶防守較為薄弱,也是我軍突破烏江天險最理想的切入點。

但108團要想完成強渡烏江的任務,仍然存在巨大的困難。

成敗系于一身!勇士不負衆望立下大功,造就了軍史上一個巧合

首先,烏江水流湍急,戰士們難以徒涉。

其次,敵人已經把這一帶能找到的船都擄走了,目的就是讓解放軍無法撐船渡江。

再者,李家灣對面有敵人整整一個團的兵力駐守,而且配備了輕重機槍,可以用火力牢牢封鎖住江面。

對于團長餘輔坤來說,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隻剩下一個,那就是從全團指戰員中選出幾名水性好的勇士,趁敵人不備時泅渡過去,尋找機會從敵人手裡奪一兩隻船回來,讓全團都駕船過江。

成敗系于一身!勇士不負衆望立下大功,造就了軍史上一個巧合

沒有辦法,任務實在太緊急,時間實在太倉促了,隻能全力一搏!

事不宜遲,餘輔坤很快與團營幹部們确定了渡江作戰計劃:把最重要的泅水奪船任務交給3營,1營和2營則分别在王家灣上遊和下遊虛張聲勢、牽制敵人。

就在衆人敲定這一計劃時,偵察員又帶來一個好消息:王家灣對岸的敵人尚未發現我軍意圖,竟把三隻小船擺在對岸的渡口,船上無人看管。

餘輔坤大喜,把手一揮:“天賜良機,馬上行動!”

成敗系于一身!勇士不負衆望立下大功,造就了軍史上一個巧合

經過對三營300多名指戰員層層篩選,最終脫穎而出的渡江勇士是洪有昌、程宜德、石世喜、朱家毫、金衆等七人。

此時正是寒冬時節,江風凜凜,江水滔滔,再加上濃霧彌漫,江面可見度很低,但七勇士面對這一切卻個個面無懼色,分成兩組開始泅渡烏江。

令人痛心的是,第一組就出師不利,洪有昌、程宜德等四位勇士還沒遊出多遠,就被激流沖走了,很快就無影無蹤,從此再無音信。

成敗系于一身!勇士不負衆望立下大功,造就了軍史上一個巧合

這種情況的出現,無疑是對第二組朱家毫、金衆、石世喜這三位勇士的巨大挑戰。但他們并未是以望而卻步,反倒下定決心一定要泅渡成功。

因為勇士們心中都明白,現在他們已經是全團水性最好的三個人了,如果他們也失敗了,将使全團的渡江計劃甚至全軍的作戰任務都受到影響!

餘輔坤心中更是萬分焦急,全團指戰員絕大多數是北方人,恐怕再也挑不出更好的人選了,是以也隻能寄希望于這三位勇士了。

成敗系于一身!勇士不負衆望立下大功,造就了軍史上一個巧合

在餘輔坤和3營将士的注視下,朱家毫、金衆、石世喜等三位勇士義無反顧地跳進冰冷刺骨的江水裡,一點一點地劃向對岸。

由于江面上霧太大,三位勇士很快就從餘輔坤等人的視線中消失了。他們什麼也做不了,隻能靜靜地等待、等待……

過了一會兒,濃霧中突然傳來一陣槍聲,餘輔坤等人驚疑不定,不知道對岸到底是什麼情況,每個人都懸着一顆心,每一秒似乎都有平時一個小時那麼漫長……

成敗系于一身!勇士不負衆望立下大功,造就了軍史上一個巧合

又過了一會兒,槍聲仍然在持續,但令人欣喜的是,隐隐約約有人搖着一隻小船從滔滔江水與茫茫白霧之中在向東岸劃來!

“奪船成功了!奪船成功了……”衆人無不歡呼雀躍。

小船漸近,衆人這才看清船上隻有石世喜一人。

就在三人泅渡的過程中,金衆和朱家毫不幸被激流卷走了。

此時,石世喜成了全團指戰員唯一的希望,千斤重擔都壓在他一人的肩頭之上。

成敗在此一舉,沒有退路可言!

成敗系于一身!勇士不負衆望立下大功,造就了軍史上一個巧合

令人振奮的是,石世喜不負衆望,以超強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英勇無比的泅渡到對岸的渡口,冒着槍林彈雨,從敵人手中奪回了一條小船。

這個過程實在太驚險,以至于用任何語言來描述都顯得蒼白無力。

餘輔坤終于放下了心頭那塊大石,他緊緊握住石世喜的手,激動不已地說道:“太好了!太好了!你立下了大功一件,拯救了全團!”

随後,108團指戰員利用石世喜奪回的那條小船,按照早已制定好的強渡計劃,分批渡過烏江,從敵人手中奪回了一批船隻,為後續主力部隊完成渡江作戰任務、解放大西南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

成敗系于一身!勇士不負衆望立下大功,造就了軍史上一個巧合

值得一提的是,石世喜不負衆望,在關鍵時刻奪船成功,也促成了軍史上的一個巧合:

1935年,劉伯承率領紅軍先遣部隊,一舉突破了被蔣介石寄予厚望的烏江天險,讓紅軍得以向遵義長驅直入,改寫了中國革命的曆史!

1949年,劉伯承麾下的第12軍36師108團,再次作為整個第二野戰軍的先遣部隊,強渡烏江成功,讓二野大軍得以向整個大西南挺進!

從這個角度來看,石世喜這位勇士無疑在軍史上刻下了光輝的印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