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的一天,海軍青島基地接到上級通知,要他們到去接待一位蘇聯專家,目的是互相溝通一下情況,便于今後在一起工作。
當時青島基地剛組建不久,按照當時通行的做法,各級都離不開聘請來華的蘇聯專家的幫助和指導。
司令員易耀彩(1955年少将)、政委段德彰(1955年少将)、參謀長楊國宇(1961年少将)等人親自趕到青島市東海飯店6号樓,見到了這位蘇聯專家。
翻譯首先向專家介紹了易、段、楊等人的姓名、職務。
接着,易耀彩就向專家介紹情況。沒說幾句,專家就打斷了他的話,兩眼直盯着楊國宇說:“既然你是參謀長,應當是很有水準的,我出一道數學題來考考你。”

他不等楊國宇作答,就迅速拿出鉛筆在白紙上寫下“D=2.2(√H+√h)”,邊交給楊國宇邊說“H,可以假設”。
楊國宇接過這道考題,腦袋裡一陣嗡嗡響。易耀彩、段德彰在一邊見了也直發懵,室内一時間出現了難堪的沉默。
最後還是段德彰出來解圍,他從容不迫地對專家說:“我們3個都是窮孩子,從小出來當紅軍,沒上過大學,也沒有當過海軍。今後請專家多幫助。”
專家沒講什麼,但他臉上那副表情,顯然是在說楊國宇這個參謀長不夠格。這讓楊國宇感到無地自容。
臨别的時候,專家說:“明天上午8點,我去青島山觀象台,你們司令員、政委不必去了,請參謀長準時到場。”
第二天楊國宇準時前往,專家要楊國宇同他一起乘船出海。剛駛出青島港,專家就指着一座小島間楊國宇:這是什麼島?
易耀彩、段德彰、楊國宇三位少将
楊國宇說是“大公島”,這道題算是答對了。
接着,專家又指着船上的一些裝備,要楊國宇解釋它們的性能。
楊國宇裝着聽不懂,沒有回答。
當問到船上的電台通信距離有多遠時,楊國宇隻好答了一句“1000公裡!”
專家聽了哈哈大笑,楊國宇知道一定答錯了,臉上真有點挂不住。
當天夜裡,楊國宇翻來覆去難以入睡。
他本來是陸軍第十一軍的參謀長,是背着思想包袱來到海軍的。沒想到剛剛上任就在專家面前碰了幾個釘子,思想包袱當然更沉重了。
楊國宇心想:我随劉鄧首長南北轉戰了13年,直到全國勝利,天津、南京、上海、重慶……哪裡不能給我安個“合格”的工作崗位,可偏偏要我來海軍青島基地當個“不合格”的參謀長!
楊國宇越想越窩囊,真想打退堂鼓了。最後,他決定去找正在青島的海軍司令員蕭勁光訴訴苦衷。
蕭勁光那時工作非常繁忙,可他還是利用晚上時間接見了楊國宇。
看來,蕭勁光已經知道了楊國宇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并且從他的臉色上一眼就猜透了他的心思。
蕭勁光大将
蕭勁光親切地招呼楊國宇坐下,不等他開口,就直截了當地說:“我看你行!可以當參謀長!”
楊國宇正想把準備好的話一古腦兒倒出來,蕭勁光緊接着又說:“我在北京就說過,楊國宇可以當青島基地參謀長。”
楊國宇有點急了,真想打斷蕭勁光的話,說一句“我幹不了”,可見了蕭勁光那誠懇、耐心而又莊重的神情,硬是把到了嘴邊的話咽了下去。
蕭勁光推心置腹地說:“參謀長的崗位很重要,但是不好當。我就當過參謀長。司令部是黨在軍隊裡的發号施令機關。作戰、訓練、軍隊建設,都要經過司令部去組織實施,都與參謀長有直接關系。
“打了勝仗,往往說司令員、政委上司有方;打了敗仗,出了差錯,受批評的往往是參謀長。紅軍時期劉(伯承)總參謀長曾兩次罷官,可他在長征中任勞任怨,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隻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蕭勁光說着說着,在室内踱了幾步,向視窗注視了一會兒,仿佛在遙望遼闊的大海。
他轉過身來,有點激動地說:“過去舊中國有海無防,現在要集中力量建設海防,鞏固國防。青島處于海防前線,是北京的門戶。目前對面北韓戰争打得火熱,美國飛機随時可以飛到青島上空,軍艦随時可以從海上入侵。我們是在保衛北京,責任重大啊!”
聽到這裡,楊國宇心上的一團陰影漸漸消散了,代之而來的是一種沉重的責任感。
經過蕭勁光的一番開導,楊國宇意識到自己正在走上新的艱難而光榮的征程,楊國宇個人的命運已經與整個國家的海防建設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專家給楊國宇帶來的不愉快,也成了一種鞭策和激勵。
楊國宇決心從頭學起,他在部隊中找了8個老師(7個教海軍專業知識,1個教文化),學習時間都在晚上。
此外,他還向蘇聯專家學習(其中一半時間還得讓翻譯占去)。從裝備性能,到艦艇部隊和輔助設施的管理以及各項工作制度,什麼都學。
一開始,他學得腦子直發脹,慢慢時間長了,學到的東西多了,信心也增強了,工作也越幹越順手。
此後,楊國宇曆任海軍訓練基地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海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
他于1955年被授予海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海軍少将。
可以說,楊國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捍衛祖國的領海主權,建立了顯著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