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視劇
《鐵齒銅牙紀曉岚》
呢,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算得上經典,直白清晰的表現出了紀曉岚的幽默與能力。或者,大家對紀曉岚有着怎樣的了解或者哪些深刻的印象嗎?關于古代的才子将相有着許多著名經典的小故事。
關于紀曉岚的妙對可謂是非常的脍炙人口了。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下古代才子們的對對聯的高光時刻。
成也對聯,敗也對聯
對聯稱得上是我國文化中
特有的瑰寶了
,對對子也成為了文人才子之間較量高下和吟詠取樂的一個傳統。曆史上名人之間的對對子可以說是幽默有趣,在釋放才氣的同時,也盡顯不同的深層含義。
有的作對子取樂,有的作對子發人警醒,
給人啟迪
。
而本文中所提到的紀曉岚作對子是為了諷刺翰林學士的上聯。當時許多的學士在場所覺得受到了很大的
侮辱
,卻也都是面面相觑,紅着臉說不出話來。那麼紀曉岚又是怎樣的人物,能夠反應如此之迅速,又有着如此的才學呢?
鐵齒銅牙紀曉岚之坎坷仕途
首先,我們先走進紀曉岚這個人。《中國小說史略》中就寫到:“
惟紀昀本長文筆……隽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
可見後人對紀曉岚的評價頗高,對他的才學還是很認可的。
紀曉岚負責主持編纂聞名中外的
《四庫全書》
,還著有《閱微草堂筆記》。這二者的成就與對後世的影響都非常之大,可以說是
對中國文學學術貢獻不小
,算的上是
古代的大文豪之一了
。而對對子也曆來被看作是文人們比試才學與胸懷的好趣事,當然也有人
自視甚高
,本想賣弄自己的本事,結果卻鬧了笑話。
有人用對聯來舞文弄墨
,有人顯擺,有人歌詠,有人暗諷。比方說蘇小妹與才子秦觀的洞房對聯佳話,又有四大名著《紅樓夢》中的姐姐妹妹們,官人才子們,當然還有寶玉,就特别喜歡對對聯,當然,這些都是沒有惡意的,一般都是即興所對,但内涵卻發人深省。
對聯在清朝很是興盛
,據說乾隆皇帝就非常喜歡出上聯來“
為難”朝臣們,
其實這還是個喜歡切磋文字的皇帝呢。而在那時,對對聯尤為出名的,當屬紀曉岚了。
說起紀曉岚,他的
仕途其實并不十分順利
,在31歲時才考中進士,後來終于因為有着驚人的才氣而得到當朝皇帝的賞識,官至禮部尚書,但還兩次受到鹽引案的牽連而
被發配戍邊
,45歲時終于又得到機遇,
去到翰林院,
可以說是在宦海裡沉沉浮浮了太久。而這個對子正是他在翰林院所作。
既難之,則應之
言歸正傳,一起來看看紀曉岚的妙對吧。
當時一位姓烏的
巡撫去翰林院辦事,
此人向來
自視甚高,
非常的傲。當他到翰林院時,便心裡懷着不服,
有意刁難,
出了一條暗諷的上聯,
來侮辱衆學士們,他說到:“鼠無大小皆稱老”。
在當時,因為翰林院的學士大臣們們因為滿腹才學而倍受大家的尊重,甚至是包攬了許多狀元,是以無論大小,人們都尊稱他們一聲
“老先生”。
本是一種最貴,一種敬佩。而這位先生的意思也就很明顯了,他的意思是,老鼠無論是大是小,是老或少,人們稱呼它們都得帶個“老”字,如此卑微讨人厭的動物,每次被人們提到時都被“尊稱”為老,翰林學士呢,無論老少也都被尊稱為老。
暗暗諷刺這些才子們是鼠輩,
可謂是非常的
無禮。
一聲敬稱“老”,本是尊稱這些天之驕子們的才學,沒想到竟被有心的小人作了文章。學士們自然都能聽出這個姓烏的巡撫的意思,但
一時間或氣憤或呆住
,竟然說不出任何反駁的話來,隻能尴尬的丢了顔面,
自認倒黴。
這時候紀曉岚站了出來,捍衛了翰林學士們的尊嚴,羞得這自認為得意的烏巡撫面紅耳赤,大家都拍手叫好。
他的下聯是這樣對的“龜有雌雄總姓烏”。
烏龜,往往俗話又被叫做“王八”,其實是很明顯的罵人的話。而紀曉岚機智的聯系到這位烏巡撫的姓,給了他一個
漂亮的反擊。
可以說是言辭很犀利,既然他有意刁難,紀曉岚自然也就無需給他留情面了,此人隻能在尴尬中灰溜溜的跑掉。小小的對聯裡就看出了紀曉岚
過人的應變能力與才學,
即使不在現場都覺得很是精彩痛快。
後來,這個故事也就成了關于紀曉岚的
一段佳話
。而人們也對這個有趣的對子做了自己的創造性改動,其他人也接連對出過下聯,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有一句是:“
鹦有雌雄都是哥”
,可以說是也很巧妙了,但終究是有模仿抄襲之嫌。
除此之外還有人提到:
“子無大小皆是兒”,
還有的做出:
“梁無長短都言高”,
以及“月有盈虧實為圓”之類的下聯。但是毫無疑問,細細品來,
紀曉岚的原對還是未能被超越的。
烏巡撫趾高氣揚,
做人不謙虛謹慎,嫉妒賢人與才士,本想賣弄自己的本事,說出如此不禮貌的出言不遜的話,終究是惹怒了能人,
到頭來自己丢了人,
可以說是
自取其辱,
讓人啼笑皆非。
别說技不如人要謙虛,我們看到許多大學者、有為的人大都是始終懷着謙虛的态度和好學好禮,讓人敬佩與尊重,這些能人 才士在
有着脫俗的能力背後也往往有着受人愛戴的性格。
有幾個潇灑不羁的,也無非是恃才放曠,激揚文字,抒發真性情,絕對不會出現出這樣的故意侮辱能人的小人之舉,簡直有辱斯文。
而這也給了我們一個警醒,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務必要
永懷謙虛的态度
,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畢竟孔聖人早就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吾日三省而思之言。如若真的
肆無忌憚
,到時候鬧了大笑話,
惹人嫌棄與厭惡便實屬自食其果
,實在不值得人們的同情與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