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以明志,甘于淡泊,林逋《孤山隐居書壁》

山水未深猿鳥少,此生猶拟别移居。直過天竺溪流上,獨樹為橋小結廬。

林逋是北宋著名文人,他隐居在孤山,種梅養鶴,寫詩填詞,過着神仙一般的日子。林逋才華出衆,很多達官顯貴請他入仕為官,他都一口拒絕。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皇帝派人邀請林逋出山,他寫了這首《孤山隐居書壁》告訴皇帝,他已經習慣了隐居的生活,就不要讓他重蹈紅塵了。

詩以明志,甘于淡泊,林逋《孤山隐居書壁》

孤山,位于西湖岸邊,是林逋隐居的地方。他喜歡這裡的秀美山水,更喜歡山中親手栽種的梅花。據說,林逋喜歡穿一身白衣,或在山中遊走,或在水面泛舟,人們看到他潇灑的樣子,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神情。孤山,名曰為“山”,事實上是丘陵,是以林逋說“山水未深”。孤山并非人迹罕至之處,沒有猿猴,也少見飛鳥。曾幾何時,林逋也想過是否要離開孤山,移居别處。

詩以明志,甘于淡泊,林逋《孤山隐居書壁》

什麼?難道林逋不想隐居了,他要出山!别着急,接着看,皇帝召見他,他當然要注意說話語氣。即便要拒絕,也要委婉一點。想到這裡就明白了,林逋這是在客氣。

林逋想要表達的是,如果他動了搬離孤山的心思,會搬到天竺山。因為天竺山比孤山更加遠離塵世。他願意在偏僻無人的地方居住,哪怕每天趟過溪流,走過獨木橋才能回家,也不後悔。

詩以明志,甘于淡泊,林逋《孤山隐居書壁》

林逋寫這首詩強調了他隐居的決心。言下之意,如果皇帝再來打擾他,他會搬到深山躲起來。如果他躲入了天竺山,再想找他就不容易了。最好的辦法是,皇帝不來打擾他,他繼續隐居在孤山。看見了吧,想不到林逋的情商這麼高。他拒絕了皇帝的邀請,還要讓皇帝内疚,不應該打攪他淡泊平靜的生活。

山中隐士,很難和世俗割裂。林逋明白這一點,是以他寫詩明志,告訴世人他的追求不會改變。這樣一來,彼此都保留面子,不傷和氣。後人對這首詩評價極高,覺得讀完之後,就能放下凡塵俗世的煩惱,享受歲月靜好的生活。有人用“邃美”形容這首詩,暗示林逋人品高尚。

詩以明志,甘于淡泊,林逋《孤山隐居書壁》

林逋死後,宋仁宗賜給他一個谥号“和靖”。于是,後人尊稱他為林和靖。林逋生活在北宋曆史上最富足的年代,他堅守自己的選擇,一生寄情山水間。不要覺得他消極避世,從他的詩文作品可以看出來,他是真的享受淡泊,甘于平靜,追求人與自然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