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二十八軍生死決戰大别山

紅二十八軍生死決戰大别山

1932年,鄂豫皖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的第四次“圍剿”,10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黃柴畈召開緊急會議,讨論如何解決根據地面臨的危局。張國焘認為紅軍主力應開往平漢路以西,與紅三軍會合。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提出應分散遊擊,待機破敵。徐向前認為,分散遊擊,大部隊困難重重,提出主力紅軍拉到外線,尋找有力時機,再殺“回馬槍”。最終會議決定,留下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紅二十七師以及各縣獨立師、團,由沈澤民負責,堅持内線遊擊作戰,主力則跳到外線,尋機重返根據地。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最終進入川北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留在蘇區的部分紅軍以及廣大群衆,繼續進行艱苦卓絕的遊擊鬥争。

受命于危難之中:

紅二十八軍的組建與重建

1932年11月12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召開,沈澤民、徐寶珊、成仿吾、吳煥先、王平章、鄭位三、戴季英、高敬亭等參加會議。會議關于軍事鬥争的決議指出,“繼續擴大紅軍,擴大遊擊戰争,從遊擊戰争中鍛煉出新的紅軍主力”,“擴大與整理遊擊隊、赤衛軍、少先隊等武裝組織”,“實作武裝全體工農,同時迅速形成各遊擊區的獨立師”。但由于留下的紅軍未能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加之獲悉紅軍主力無法重返根據地,蘇區中有部分同志惶惑不安。此種情況下,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召開最高軍事幹部會議,将根據地紅軍各主力團統一組織起來,重建紅二十五軍。第二天,新的紅二十五軍成立,吳煥先任軍長,王平章任政委,全軍共轄兩個師五個團、兩個特務營。與此同時,各地方遊擊師獨立團次第建立,地方武裝有一萬餘人。鄂豫皖蘇區不但未被“清剿”壓垮,反而得到部分恢複。

鄂豫皖省委很快獲悉,國民黨軍在“清剿”同時,準備進行“駐剿”。為應對國民黨軍這一政策,鄂豫皖省委于12月召開臨時緊急會議,進一步明确獨立堅持鄂豫皖根據地鬥争的思想,并準備将遊擊運動的範圍擴大到白區。由于當時鄂豫皖根據地被分割成鄂東北、皖西北兩個互相隔絕的地區,鄂豫皖省委決定成立鄂東北道委與皖西北道委,分别由徐寶珊和郭述申擔任道委書記。為開展皖西北的遊擊鬥争,鄂豫皖省委決定組建紅二十八軍,以赤南為根據地,發展皖西北遊擊戰争,鞏固蘇區,擴大遊擊範圍,深入白區擴大遊擊區。1933年初,紅二十八軍在大畈成立,軍長廖榮坤,政委王平章,政治部主任程啟波,下轄兩個團、一個特務營,約3000餘人。

七裡坪戰鬥失利後,1933年10月,鄂豫皖省委率紅二十五軍從皖西向鄂東北行動,通過潢麻公路時,隊伍被國民黨軍分割,紅二十五軍約一千餘人後續部隊為敵所阻,由副軍長徐海東率領轉回皖西,與皖西北紅八十二師合編,重建紅二十八軍,徐海東任軍長,郭述申兼任政委,下轄八十二、八十四兩個師,全軍2300百餘人。重建後的紅二十八軍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戰鬥,消滅敵軍3000餘人,自己發展到3200餘人,并部分恢複皖西北革命根據地。1934年4月,紅二十五軍與紅二十八軍在赤南縣湯家彙附近會師,合編為新的紅二十五軍,留下一千餘人組建新的紅八十二師,堅持皖西北遊擊鬥争。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縣花山寨舉行第十四次常委會,會議決定紅二十五軍實行戰略轉移。紅二十五軍在鄂豫皖省委率領下,以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名義,從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開始長征。同時會議決定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留在鄂豫皖根據地堅持鬥争,并以留在當地的紅八十二師為基礎,與地方武裝合編,準備再次組建紅二十八軍。紅二十五軍長征後,留在根據地的武裝遭到國民黨軍瘋狂進攻,損失較大。12月,高敬亭整理突圍出來的紅軍主力部隊,僅得700多人,成立紅二一八團。經過一系列戰鬥後,1935年2月,高敬亭率紅二一八團到達太湖縣。他主持召開幹部會議,決定以紅二一八團和鄂東北獨立團為基礎,第三次組建紅二十八軍,高敬亭任政委,并統一上司鄂豫皖邊區黨政軍工作。此時的紅二十八軍下轄第八十二師和手槍團,全軍一千餘人。這支人數不多的武裝,成為鄂豫皖地區中共堅持遊擊戰争的主力。

紅旗飄揚在大别山:

紅二十八軍的遊擊戰争

(一)嚴峻的形勢

紅二十八軍第三次組建後,立即開始了與國民黨軍的殘酷鬥争,鄂豫皖地區革命形勢非常嚴峻。國民黨方面覺察到大别山區紅軍力量在逐漸擴大,于是調集第三十二師、第六十四師和第六十五師,分别從霍山、立煌及太湖方向合圍而來。紅二十八軍決定不與國民黨軍糾纏,尋機擺脫敵人。在霍山境内,紅二十八軍遭遇國民黨軍三十二師九十四旅,激戰中,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師長羅成雲犧牲。3月,中共皖西北道委後方機關和醫院在孤山被國民黨軍獨立第五旅包圍,遭受嚴重損失。4月,紅二十八軍預備去黃梅、宿松等地開辟新根據地,遭國民黨軍第九十六旅阻攔,損失近百人,未達成目标,隻能折回舒城、霍山原根據地活動。接連的挫折并沒有打擊紅二十八軍官兵的士氣,他們繼續頑強鬥争,穩定了局勢。

(二)紅軍主力顯神威

紅二十八軍在初期受挫後認識到,沒有根據地,遊擊戰争是不能長期存在和發展的。高敬亭決定成立皖西特委,在舒城、霍山、太湖等國民黨控制薄弱的地方建立遊擊根據地。同時,主力紅軍發揮主心骨作用,先後取得梓樹坪伏擊戰、雞冠石阻擊戰、界嶺戰鬥和桃嶺伏擊戰的勝利。梓樹坪戰鬥中,紅二十八軍僅用兩個半小時,就消滅了國民黨軍兩個多連,繳獲輕重機槍6挺,步槍120支。桃嶺戰鬥,高敬亭率紅二十八軍主力,殲滅國民黨軍三十二師九十五旅一個團主力,挫敗了國民黨軍三個月内完成“清剿”任務的企圖。在光山縣王園戰鬥中,紅二十八軍隐蔽運動,迂回包圍國民黨軍一個團,消滅兩個營,繳獲步槍500多支,機槍18挺,迫擊炮兩門,打了一場極為成功的運動戰。到1935年6月,皖西特委與皖西北特委接上關系,形成舒霍潛太遊擊區與皖西北遊擊區打成一片的局面。由于紅二十八軍主力的英勇戰鬥,鄂豫皖地區的紅軍多次打退國民黨軍的“清剿”,儲存了紅色火種。

(三)遊擊隊與便衣隊

在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主力轉移之後,鄂豫皖根據地遭到極大摧殘。在這一特定曆史情況下,誕生了特殊的革命組織形式—武裝便衣工作隊。

民國時期,由于西方對華實行武器禁運,重武器無法進口,于是相當一部分軍閥擁有一支特别的武裝—手槍團,用毛瑟手槍裝備部隊,用可以連發的沖鋒手槍彌補缺乏重武器造成的火力不足。但紅二十五軍與紅二十八軍編制中的手槍團,則承擔了完全不一樣的任務。紅二十八軍手槍團由紅二十五軍手槍團一個分隊、皖西北道委手槍隊和鄂東北獨立團手槍隊合編而成,下轄3個分隊,團長為餘雄。紅二十八軍的手槍團既能通過化裝成敵軍承擔戰鬥任務,又能作為便衣隊開展活動。1935年2月,餘雄裝扮成國民黨軍餘司令,率4名戰士化裝潛入時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兼财政廳廳長餘誼密家中,手槍團兩個分隊進行接應配合,一舉擒獲餘誼密,繳獲步槍200餘支、機槍兩挺。6月,高敬亭率手槍團兩個分隊,擊斃民團頭子易本應,繳獲步手槍100多支。7月,餘雄率手槍團化裝成國民黨軍第九十六旅,消滅國民黨軍第二十五路軍别動隊130餘人,繳獲步、手槍各80餘支,輕機槍兩挺。1936年4月,手槍團化裝成東北軍,消滅國民黨軍一個營,繳獲輕機槍一挺、步槍近200支。

在鄂東北地區,留下的紅軍主力不多,需要依靠遊擊戰争維持根據地的發展。原鄂東北獨立團手槍隊的黃錦思和陳國順奉團政委陳守信之命,率10名戰士組成便衣隊,在平漢路附近的靈山地區活動。靈山地區在柳林火車站和雞公山之間,是蘇區與國民黨統治區間的要道。這支便衣隊的任務是:在靈山地區平漢鐵路的東西兩側秘密發動群衆,為主力部隊提供敵情,掩護傷病員,聯絡西征北上的紅軍;在可能的情況下,為紅軍擴充兵源、提供物資裝備,并為今後在這個地區正式成立蘇維埃創造條件;最核心的任務是積極發動群衆,避免與國民黨軍的正面鬥争。領取任務後,黃錦思、陳國順依靠群衆,發動對地主的鬥争,建立小便衣隊(群衆組織,白天生産,晚上活動),并成立500多個農民小組,50多個婦女小組,20多個兒童團組織,一面武裝群衆,一面擴充紅軍。經過兩年多的鬥争,這支便衣隊為主力紅軍擴充了約400名戰士,建立十幾個遊擊小組,打擊地方民團與國民黨軍特務武裝。

紅二十八軍的夏雲等7名戰士,組織便衣隊深入鹞落坪一帶。高敬亭交給他們的任務是:依靠雇農、窯工,和看山的人交朋友,聯系群衆,秘密活動,播下紅色種子,開辟紅色根據地。在取得群衆信任後,他們化裝成老百姓,白天與群衆一起燒窯種田,晚上啟發群衆的鬥争熱情。最終,在以鹞落坪為中心的方圓二百裡區域内,發展黨員60餘名,建立七裡沖、大谷嶺、八道河、道士坪4個黨支部,并成立民兵隊,撒下了紅色種子。不但打擊鄰近地區的地方反動勢力,同時将根據地擴充到國民黨統治區。他們收容紅二十八軍的傷員,成立了後方醫院,與國民黨軍展開艱苦鬥争。

原鄂東北道委書記鄭位三指令何耀榜、胡金先在羅山縣與經扶縣交界的黑狗寨山嶺上成立一支5人組成的便衣隊。這支小小的便衣隊依靠發動群衆,争取地方保甲長,利用國民黨軍民團之間的沖突,化敵為友,将民團發展成為遊擊隊的外圍,最終儲存和擴充了革命火種,與紅二十八軍會合。其後,何耀榜的隊伍頂住國民黨軍的“清剿”,最終挫敗了國民黨軍消滅他們的陰謀。抗戰爆發後,又與國民黨方面進行談判,成為新四軍的一部分。

發動群衆、依靠群衆、想群衆所想,是紅二十八軍的遊擊隊、便衣隊在國民黨軍重重包圍之中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

共赴國難:

紅二十八軍與國民黨的談判

1936年12月,随着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内局勢發生重大轉變。然而,在南方八省,蔣介石繼續調兵,對紅軍進行秘密“清剿”,企圖消滅留在南方的紅軍武裝。

1937年初,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清剿”總指揮,進攻鄂東北以及皖西根據地。國民黨軍調來第三十三師對鄂東北進行重點進攻。此時,紅二十八軍主力除手槍團三分隊在皖西外,其餘部隊在高敬亭率領下在鄂東北地區活動。2月,手槍團團長詹化雨在麻城附近啄立山消滅國民黨軍一九八團一個營和保安團一個分隊,斃傷俘敵200餘人,繳獲步槍200餘支、機槍3挺。3月,紅二十八軍主力消滅國民黨軍一九三團兩個營,擊斃其團長秦丹雲,繳槍400餘支、電台一部。5月,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二四四團兩個營,全殲國民黨湖北保安團第一團第一營;幾天後,又全殲湖北保安團第七團一個營。但6月,紅二十八軍特務營和手槍團三分隊被國民黨軍重兵包圍,損失較大。高敬亭決定主力紅軍到外線繼續作戰,結果八十二師二四四團新二營被國民黨軍包圍,幾乎全軍覆沒。形勢雖然嚴峻,但紅二十八軍牽制了約30萬國民黨軍,擺脫了國民黨軍的包圍與“清剿”。

處于國民黨軍包圍中的紅二十八軍上司,通過國民黨的報紙了解到形勢發展的趨勢,以及中共中央對時局的某些主張。其後,紅二十八軍從中共中央駐西安辦事處轉送來的檔案中了解到中共統一戰線的有關政策,學習了有關國共合作、停止内戰的檔案。于是,紅二十八軍适時改變政策,向“進剿”的國民黨軍開展“停止内戰,一緻抗日”的宣傳。1937年7月,高敬亭派皖西特委書記何耀榜為代表,與“鄂豫皖剿共督辦公署”代表在嶽西縣南田村進行首次接觸談判。然而國民黨方面背信棄義,一面談判,一面調兵包圍紅二十八軍軍部和手槍團。紅軍一面積極應戰,一面嚴正警告國民黨軍。最終高敬亭以紅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的名義,化名李守義,與國民黨代表劉剛夫簽訂協定。協定規定:紅二十八軍在宣化店整編;在鄂豫皖三省設三個辦事處;釋放政治犯與戰俘;允許言論、結社、出版、集會自由;紅軍武器彈藥給養,與國民黨均相同;國民黨負責紅軍開赴前線的交通工具,并配合;紅軍有權鎮壓駐地的土匪;國民黨軍不得襲擊集結的紅軍;春節前紅二十八軍集結完成;國民黨軍保障紅軍返鄉探親安全事宜;紅軍家屬按國民黨軍家屬待遇安撫;全國問題由中共中央決定。協定達成後,紅二十八軍次第開進七裡坪、宣化店一帶休整,将便衣隊上升為主力,并成立新兵營。1938年1月,紅二十八軍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林維先任參謀長,蕭望東任政治部主任。第四支隊下轄第七、八、九團與手槍團,總兵力3100餘人。2月,新四軍第四支隊東進舒城、廬江、無為,走上抗日戰場。

結語

紅二十八軍在主力紅軍離開根據地的情況下,堅持了三年多敵後遊擊戰争,儲存了力量。由紅二十八軍改編而成的新四軍第四支隊是新四軍成立之初人數最多、裝備較好的部隊。三年之中,紅二十八軍轉戰在3個省45個縣,組織地方武裝、便衣隊,就地堅持,牽制國民黨軍,使紅旗始終飄揚在大别山區。盡管曾犯過“左”傾錯誤,在紅軍中錯誤地進行數次“肅反運動”,不過,紅二十八軍的遊擊戰争有力地支援了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是南方各省紅軍遊擊隊鬥争的有力組成部分。在鬥争中,紅二十八軍湧現出很多英雄人物,産生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造就了一批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黨政軍骨幹,是一支打不垮的革命武裝。

(作者機關:南京大學曆史學院)

紅二十八軍生死決戰大别山

千古英名永垂不朽!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衆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