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在後世改編的一些戲劇或是電視、電影作品中,人物形象都具有很強的指向性,是人為加工的結果。

杜撰形象借由媒體的快速傳播,讓很多曆史人物的曆史形象被誤解為文藝形象,最著名的當屬《三國演義》中擁劉反曹的思想,不是說要完全否定藝術創作,但是我們必須尊重史實。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唐朝時就有一個宦官忠心耿耿地輔佐皇帝,但卻因為李白的一句話,而被後世“定義為小醜”,直到其墓葬重見天日,才得以平冤昭雪。

一、家道中落

馮元一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母親是隋朝大将麥鐵杖的曾孫女,其家族背景不可謂不顯赫。

但就是這樣一個出身顯貴的孩子,在他10歲那年就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變故。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武則天建立武周後,開始在全國掀起了“平叛”浪潮,流放了大批政敵,而當時負責接收流放犯人的嶺南地區,也成為了武則天關注的焦點。

負責處理此事的萬國俊深知武則天的用意,在抵達嶺南後,不由分說就對嶺南官場進行了大清洗,馮君衡也是此次清洗的對象。

在萬國俊的誣陷下,武則天下令抄沒了馮君衡一家的财産。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官場不得志的馮君衡很快便在憤懑中郁郁而終,隻留下馮元一和母親相依為命。

為了活命,母子二人隻好沿街乞讨,勉強充饑,但最終還是苦求無門,母親麥氏别無他法,隻好把年幼的馮元一賣給有錢人家為奴。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二、兩次政變

活着就有希望,人生的際遇總是那樣的充滿巧合。嶺南招讨使李千裡為了讨好武則天,特意選派兩名男童進京,而其中一人正是馮元一。當然,進宮之前一定要被閹割,成為一名太監。

由于天生俊俏,機智聰穎,再加上後天勤奮,馮元一習得一身的好武藝,且尤其擅長射箭。

很快,他便在衆多太監中脫穎而出,在朝中生存是要講求背景靠山的,經過介紹,他成為了内侍高延福的養子,改姓高,名力士。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曆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不可逆轉,武則天被逼退位後,唐朝重回李唐天下,而高力士的貴人也在此時出現,不是太子李顯,而是臨淄王李隆基,二人年齡相仿,一見如故。

後來唐隆政變爆發,外戚韋皇後垂簾聽政,架空中宗李顯,最後甚至夥同安樂公主毒殺了他。

正當韋皇後志得意滿準備重走武則天的老路時,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卻引兵發難,韋皇後一黨在混亂中被鏟除。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都說宮廷之争重在裡應外合,遠在臨淄的李隆基知道宮中發生的事情,朝中必有内應通風報信,而這個内應,就是他的至交高力士。

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登基後,做起了甩手掌櫃,天下的權柄就交到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手上。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二人在背地裡展開了權力的角逐。後來李隆基如願登上了皇位,可太平公主還不死心,密謀發動政變,可在高力士等人的協助下,李隆基成功平定了叛亂。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三、忠心事主

經曆兩次動蕩之後,高力士與李隆基的關系更為親密,唐朝在玄宗時期也出現了“開元盛世”的中興景象。

與以往狡詐多奸的宦官形象不同,高力士善于識人,對政治時局有着深刻見解,能夠幫助玄宗做出正确的決策。

玄宗怠政期間,曾多次詢問高力士可托付之人,而高力士也直言不諱,否定了李林甫、楊國忠等一幹重臣,甚至直指安祿山的野心。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曾感慨道:“卿往日之言是矣”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盛世時輔佐,黯淡時相随,高力士忠心事主,在同玄宗逃亡蜀地時悉心照料玄宗的身體,哪怕窮途末路,高力士也無半句怨言,始終陪伴在玄宗身邊。

回到長安後,面對李輔國大軍的咄咄逼人,高力士也沒有退縮,始終保護着玄宗,讓他安然進城。

四、唯一陪葬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輔國為了讨好唐肅宗李亨,把矛頭對準了玄宗身邊的高力士,誣陷他竄通逆黨,妄圖造反。

肅宗也順水推舟,将高力士流放到巫州,而此時的玄宗連自身都難保,更何況挽救高力士。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公元762年,唐肅宗李亨和唐玄宗李隆基相繼去世,而也正是這一年,高力士被赦免傳回長安,本想能夠見到許久未見的“老友”,未曾想當初一别竟成了永别。

在得知李隆基的死訊後,高力士放聲痛哭,幾近崩潰。

同年,由于過度悲傷,積勞成疾,高力士在一座寺廟内吐血身亡,享年73歲。

在得知高力士的死訊後,依照李隆基留下的遺诏,允許高力士陪葬在自己身邊。于是在今天唐泰陵中唯一的一座陪葬墓,正是高力士的葬身之處,主仆二人最終得到合葬。

後人有感于其死節忠誠,用他的墓志銘,向後人講述了這樣一段感人的故事。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通過這塊石碑,我們能夠得見高力士真實的曆史形象。雖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高力士無疑是玄宗時期的重要人物,且根本就不是什麼小醜。

後世隻因李白的一句“給我脫掉鞋子”,就把他塑造成負面人物,這顯然是不妥的。

五、總結

真實的曆史總是比杜撰更精彩,唐朝大宦官高力士的一生呈現在世人面前。不是阿谀奉承的小人,也不是剛愎自用的佞臣,高力士是一位極具洞察力與執行力的賢臣。

從小在苦難中磨砺出來的堅強性格,讓他在面對宮廷的爾虞我詐時顯得更加從容,幫助李隆基成就了霸業。

“低谷方能見證忠實的信徒”,高力士在玄宗落魄時也能做到不離不棄,忠心輔佐,可見其為人之坦蕩。二人相見如故,共同創造了大唐四十年的太平盛世。

因為李白,他被醜化了千年,在1999年出土的墓志銘中,他近乎完美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主仆二人的生活都被現實擊得粉碎,但他們仍然保持着珍貴的“友誼”,這種友誼超越了君臣關系,超越了時空。

不可否認,藝術創作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夠産生意義的活動,但是涉及到曆史人物,我們就難免會有些偏激。曆史總是要留給後人評判的,名氣高的人對其刻闆印象反而更深。

在創作或改編文學作品時,一旦涉及到曆史人物,我們需要有知錯能改的勇氣,尊重史實,尊重曆史人物,是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