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戰争中,國軍最死硬的一仗在哪?此戰給華野造成6萬餘人傷亡

在國民黨部隊中,有五支軍隊因為良好的裝備、輝煌的戰史被并稱為“五大主力”,他們都是‘蔣家王朝’的支柱,在解放戰争之時也給我軍造成過很大的麻煩。

不過人民的意志才是決定戰争走向的最大因素,這五大主力在戰場上被我軍一一殲滅:新1軍、新6軍亡于黑山;第5軍亡于陳官莊;第18軍亡于雙堆集;第74軍亡于孟良崮。

抛開陣營來說,他們都保持了對蔣介石的忠誠。他們戰鬥到最後的行為讓解放軍付出了很慘重的代價。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在解放戰争中,國軍最死硬、給我軍造成傷亡最大的一仗卻是由一個‘雜牌’将軍帶領打的。

這個‘雜牌’将軍名叫黃百韬。

解放戰争中,國軍最死硬的一仗在哪?此戰給華野造成6萬餘人傷亡

蔣介石用人最關注的是兩點:一看對方是否出身黃埔,二看對方是否為浙江老鄉。黃百韬一個早年在北洋系統任職的廣東人,卻能在解放戰争後期成為兵團司令,這在整個國民黨中都算得上異類。

之是以能得到重用,黃百韬靠的就是拼命,其他國民黨将領都是擁兵自重,即便是有蔣介石的指令,他們依然先考慮利弊,如果覺得風險大于回報,那就會發揮“見死不救”的傳統藝能。

但是黃百韬不同,隻要蔣介石下令他都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比如說張靈甫被圍在孟良崮,别人的支援都是做做樣子,隻有黃百韬不顧一切往裡沖,還險些沖破了華東野戰軍的防線;豫東戰役,黃百韬也是身先士卒,登上坦克指揮部隊沖鋒,這樣的勇氣影響到了最後的戰局。

如此忠心換來了蔣介石的重視,是以提拔他為第七兵團司令員,下轄是25軍、63軍、64軍、100軍,後來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又把44軍調到第七兵團,是以黃百韬兵團成了淮海戰場上規模最大的兵團。

這5個軍的成分比較複雜,分别隸于屬川軍、粵軍、中央軍等派系,隻有100軍是中央軍,是以在我華東野戰軍看來戰鬥力并不強,以為能夠輕易地将其吃下,沒想到一打起來才發現錯了。

1948年11月6日,我華野與中野部隊配合,兵分三路向南開進,直逼賈汪區域。黃百韬通過情報得知我軍的動向,他知道自己麾下這十來萬人是無法阻擋的,便請求率部南撤。

但尴尬的是劉峙還在讓44軍幫忙運私鹽,黃百韬無奈隻好在原地等了将近兩天,然而這段時間他也忘記了在運河上架浮橋,據說他在死前跟旁人抱怨,最悔恨的兩件事就是這。

11月8日晚黃百韬兵團的25軍、44軍、64軍、100軍經運河大橋撤退,由于隻有一座運河大橋,上面擁擠不堪,極大地耽誤了時間。而63軍隻能是依靠窯灣渡運河西撤,擔任兵團側翼掩護。

在這個過程中,黃百韬兵團各部都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負責掩護的63軍更慘,一直到9日都沒能渡河,成了一支孤軍,最後被華野一縱殲滅。

解放戰争中,國軍最死硬的一仗在哪?此戰給華野造成6萬餘人傷亡

黃百韬兵團已經渡河的部隊并沒有就此安全,華野4縱、6縱、8縱、9縱正在緊緊跟随。11月10日,黃百韬又收到了一個緻命的消息:華野7縱、10縱、12縱通過了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的防區,全殲了曹八集的國軍100軍44師,正在往碾莊西側攻來。

到了11月11日,華野已經完成了對黃百韬兵團的包圍,于此同時,國民黨也做出了反應,劉峙指令李彌兵團、邱清泉兵團、黃維兵團、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孫元良兵團前去解救黃百韬。隻不過這六個兵團除了黃維以外,其他各部都不是那麼賣命。

粟裕讓華野7縱、10縱、11縱負責阻擋李彌、邱清泉,2縱、12縱及中野11縱等部負責切斷徐州援敵的退路。随即又讓4、6、8、9、13縱以及特縱向碾莊的黃百韬兵團展開攻擊。在粟裕想來,黃百韬兵團隻有100軍稍微能打,是以最多5天就能趕在敵人援軍突破之前拿下碾莊。

結果打了三天,隻有華野6縱及9縱占領了幾個村莊,其他各部幾乎沒有什麼進展,這樣的結果讓所有人都沒能想到。

之是以這麼難打,除了黃百韬兵團火力強大以外,還因為李彌之前就駐紮過碾莊,在這裡修築了衆多的工事,黃百韬以此為基礎加強,一個村一個村的部署設防,另外還構築了大量字母堡及明暗火力點。想要攻堅,付出的代價太大。

而作戰最勇猛的25軍及64軍都是國民黨‘雜牌’軍,如果是中央軍将領來指揮,他們或許還不會那麼有歸屬感,但在雜牌起家的黃百韬指揮下反倒非常團結。

解放戰争中,國軍最死硬的一仗在哪?此戰給華野造成6萬餘人傷亡

作戰參謀在給華野副參謀長張震的報告中說道:100米寬的正面架了20多挺重機槍,子彈像潑豆子一樣,我們的戰士英勇,一撥一撥地沖,一撥一撥地倒下......

面對如此情況,粟裕召集了各縱隊負責人在碾莊圩以南的土山鎮開會,決定改變戰法。從15日淩晨開始,華野的攻勢變緩,各部開始進行土工作業,想方設法把塹壕挖到敵陣地前沿,并且主攻已經實力受損的敵44軍以及100軍。

據華野司令部作戰參謀秦叔謹回憶,從15日開始,整個碾莊周圍槍炮聲、喊殺聲幾乎停止了,變成了挖土、倒土的聲音居多。在這步步蠶食之下,勝利的天平終于向我軍傾斜。

黃百韬想要破解我軍的推進,就必須要沖出戰壕決戰,但沒了攻勢的他們根本不是華野的對手,是以碾莊外圍的陣地相繼被攻克。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我軍煙台軍需工廠為華野提供了一部分最新趕制的棉帽子,外形上很像東野配備的“狗皮帽子”。是以當華野戰士攻堅時,一些國軍以為東野已經入關,徹底失去了希望,就在戰場上投降了。

黃百韬兵團抵抗到最後的是25軍及64軍,最後幾萬人龜縮在幾個狹小的村落之中,漸漸喪失鬥志。最終在11月20日,華野攻克了碾莊圩,黃百韬率殘兵突圍,他手臂受傷後又見突圍無望,隻好舉槍自盡(一說被流彈擊斃)。

解放戰争中,國軍最死硬的一仗在哪?此戰給華野造成6萬餘人傷亡

最終的結果是好的,隻是經過相當不容易,但凡阻援部隊沒能堅持住、攻堅部隊再晚幾天,或許一切都不一樣了。

此仗讓粟裕非常緊張,在接到“黃百韬兵團被徹底殲滅”的報告後,他長期緊繃的神經突然放松,竟一下子暈了過去。多年後他總結過:我在整個淮海戰役中就緊張過兩次,第一次就是打黃百韬,當時上到軍委,包括主席,下至我們,開始對黃百韬兵團的戰鬥力都估計不足!後來我們碰上釘子,又不敢跟主席叫苦,隻有豁出命去打。主席天天來電催問戰況,我心裡着急,也不敢抱怨,但是部隊打得苦啊!

粟裕說得打得苦,究竟有多苦呢?我們從兩件事中就能看明白,一是碾莊戰役時華野因為傷亡太大,後方送來的預備兵員壓根就不夠,為了補充兵力當時做到了“即俘即補”的程度。什麼意思呢?

就是被俘的國民黨軍隊衣服都來不及換,套個華野的帽子當識别,然後調轉槍口去打黃百韬,情勢最嚴峻的前線主攻團,除了團長等少數幹部不是俘虜,其他基本上都是國民黨兵。

二是在碾莊戰役結束時,我軍殲滅了國軍約6萬人,這點可看出黃百韬兵團的血性,其一共也就10來萬人,傷亡超過了6成才崩潰,這種情況在國軍中相當少。用濟南戰役來對比,濟南戰役是國軍名将王耀武指揮10.4萬守軍,傷亡2.3萬後就瓦解了。

而且我軍為了殲滅黃百韬兵團,自身也付出了近6萬的傷亡,幾乎是1比1的戰損,這還是我軍四面八方圍困後的戰果。再用陳官莊戰役來對比,陳官莊戰役杜聿明率領3個兵團20多萬人,隻給我軍造成了兩萬左右的傷亡。

以上種種就可看出殲滅黃百韬兵團實在是不容易啊。

解放戰争中,國軍最死硬的一仗在哪?此戰給華野造成6萬餘人傷亡

抛開陣營來說,黃百韬以一介‘雜牌’做到如此,也算是對得起蔣介石了,隻是可惜,他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