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三國時期的東吳,總共經曆了四個皇帝,分别是孫權、孫亮、孫休與孫皓,因為孫皓是最後一位皇帝,東吳的大業就是在孫皓手上被司馬炎搶走的,是以後人大多認為東吳滅亡的本質原因,就是孫皓過于荒唐。

那麼事實上真的如此麼?結合曆史來看,孫皓其實并沒有那麼不堪,關于東吳的滅亡,孫皓并非罪魁禍首,而是這個被後世稱之為“一世英名”的大人物,他究竟是誰呢?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孫皓繼位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孫皓的父親孫和曾經擔任過孫權時期的太子,後來因為小人算計,加上孫權對其失去寵愛,最終孫和的太子之位被孫權第七個兒子孫亮所奪,參與太子之争的諸葛恪以及孫綝,對孫和步步緊逼,最終孫和以及妻子一同被逼迫自盡,孫皓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孤兒。

孫權去世之後,孫亮正式繼位,後來諸葛恪想要專權,引起孫亮不滿,孫亮自知實力不足,就聯合孫綝一起收拾諸葛恪,最終諸葛恪被夷滅三族,留在東吳的諸葛家族成員全部受到清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一脈差點絕嗣。

在諸葛恪被收拾完之後,孫綝徹底失去對手,後來逐漸權傾朝野,孫亮拿孫綝毫無辦法,孫綝野心越來越大,最終直接發動兵變将孫亮趕下帝位,立了孫權的第六個兒子孫休為傀儡皇帝。

孫休也算是一個有點能力之人,他當然不願意自己成為一個傀儡皇帝,經過仔細斟酌之後,他開始培養屬于自己的勢力,張布、丁奉在這一時期進入孫休的權力中心,最後孫休靠着兩個大臣的支援,将權臣孫綝一舉拿下,也算是鞏固了自己皇位。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孫休搞定孫綝之後,對自己的侄子孫皓進行封賜,孫皓是以成為了烏程侯,當時的孫皓,不管是文韬武略,還是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都是十分不錯的,是以才會得此殊榮。

公元264年,孫休去世,他的兒子尚且年幼,而當時東吳内部有交趾叛亂,外部有蜀漢滅亡的前車之鑒,正是處于内憂外患的危急境況之下,想要靠着孫休的幼子來收拾這個爛攤子,顯然是不可能的。

經過朝臣的商量,決定推薦一個孫氏家族中年長且賢能之人出來繼承皇位。就是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之下,孫皓靠着自己常年積累的良好形象,以及比較類似于當年孫策的氣質優點,被自己的好友左典軍萬彧向左将軍張布等人推薦了孫皓。

大家經過仔細衡量,發現孫皓确實是當時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他不僅年長賢能,而且勤學好問,再加上多年來積累了不錯的口碑,在當時那種危急關頭,很難找到不二人選,就這樣,孫皓在張布等人的擁立下成功繼位,成為東吳的第四個皇帝。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孫皓才上位,就大有作為,他下令撫恤百姓,開倉赈災、減省宮女、放生宮中的各種多餘奇珍異獸、大封朝臣,任命上大将軍施績、大将軍丁奉為左右大司馬,張布為骠騎将軍;孫休四個兒子則分别被封為豫章王、汝南王、梁王、陳王。如此一番作為之後,大家對孫皓都紛紛豎起大拇指,誇他是東吳難得一遇的明君。

孫皓開始變得昏庸

按照孫皓最開始的表現來看,無疑孫皓将會是一個明君典範,可是這樣的時間沒有維持多久,孫皓就開始變得昏庸起來,他變昏庸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把當年擁立自己繼位的恩人張布等人殺害,随後開啟了自己的昏庸模式。

孫皓的昏庸事件很多,在殺害張布的時候,他居然在張布屍骨未寒的情況下,立即将張布的女兒封為自己美人,随後孫皓變本加厲,大肆營造宮殿,殘殺功臣,立了自己的長子為太子,可是很快又立了另外兩個兒子為淮陽、東平王,此舉恰似當年的趙武靈王,是打算把自己和東吳往火坑裡推。

不僅如此,孫皓後來将自己的11個兒子都封王,派往不同的地方,每個人給3000士兵,導緻國家軍隊嚴重缺少。對于自己的兒子如此厚待,對于孫休的兒子孫皓采取的态度則是截然相反的,他想方設法也要将其滅口,免得影響自己的皇位穩定。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總而言之,此時的孫皓再也沒有當年剛繼位時的英明神武了,他徹底變得昏庸,國内哀鴻遍地,人們對孫皓的統治越來越不滿。公元279年,司馬炎抓住東吳内部問題嚴重的關鍵時機,派鎮軍将軍司馬伷、安東将軍王渾、建威将軍王戎、平南将軍胡奮、鎮南大将軍杜預、龍骧将軍王濬、巴東監軍唐彬等兵分六路大舉伐吳。

公元280年,當司馬炎的軍隊到來之際,孫皓絲毫沒有反抗,直接聽從胡沖的建議,效仿當年蜀漢滅亡時的劉禅,率領太子孫瑾等21人打開城門宣布投降,就這樣,東吳徹底滅亡,司馬家族成為三國最終的勝利者。

孫皓投降後,被帶到洛陽,後來司馬炎沒有将其殺掉,封他為中山王、歸命侯,讓孫皓在西晉度過了人生的最後四年時光,在這四年時光裡,孫皓照樣發生了很多讓人無法了解的事情。

比如孫皓投降司馬炎之後,西晉權臣賈充嘲諷他“鑿人眼目,剝人面皮”之事時,他卻理直氣壯道:“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孫皓覺得之是以他會那樣做,并非是自己的錯誤,而是因為作為自己的大臣,居然想要弑殺自己,這就是一種不忠不義的行為,對其采取這樣的處罰完全是咎由自取,沒有任何不妥。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在孫皓的眼裡,殺人從來不會考慮手段到底是不是過于殘忍了,也不會考慮對待大臣以及百姓的方式是不是殘酷了一些,他隻會考慮的是,這個大臣有沒有做錯事,隻要做錯事了,就必須對其進行殘忍懲罰。

換言之,孫皓對于别人的生命,是處于一種漠視的狀态,他甚至覺得殺一個人就和殺其餘動物是一樣的,這種想法讓人不寒而栗,然而更加糟糕的是,孫皓對待别人的生命漠視之餘,對待自己的生命同樣漠視。

當司馬炎讓他作《爾汝歌》,想要侮辱他時,他立即舉杯唱道:“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 ,言辭舉動之間,孫皓絲毫沒有羞恥之心,也不害怕司馬炎,對司馬炎決口不提一個君字,他完全不擔心司馬炎會不會是以被惹怒而殺掉自己。

要是結合孫皓的很多行為來看,我們就會逐漸明白一個問題,孫皓後期之是以變得那麼昏庸,其實并非是他想要昏庸,而是因為孫皓壓根就不明白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在他心中,不管是殺害别人還是自己,都是一件很普通而且簡單的事情,他對生命,對人生沒有任何敬畏,将自己的一切行為都當成理所當然。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明明前期的孫皓還是一個明君的樣子,為何突然之間就會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昏君并且自己還不以為然了呢?事實上在孫皓的昏庸之後,隐藏着一個幕後推手,他才是孫皓昏庸以及東吳滅亡的罪魁禍首,盡管很多人認為他一世英名,但在曆史面前,他無處可躲。

孫皓昏庸背後的推手

今天我所要說的這個擁有一世英名的幕後推手,其實就是東吳的第一個皇帝孫權,也許說出答案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不可思議,那麼下邊我就跟大家來一起分析一下原因吧。

孫皓之是以會變成後來那種昏庸的模樣,背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沒有人引導自己,比如自己的父母就是引導自己的最佳人選;另外一方面是孫皓深受生長環境所影響,導緻他不能明辨是非。

對于第一個原因而言,毫無疑問是孫權所導緻的,孫權原本已經立了孫皓的父親孫和為太子,并且孫和在太子之位上也算是表現良好,可是孫權總是聽信小人讒言,三番五次動搖對孫和太子之位的決心,導緻孫和當太子的那些年,既要面對外部各種奪權勢力的幹擾,又要關注父親孫權對自己的态度變化,久而久之,孫和整個人都快要瓦解了。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就在這種嚴重不健康的環境下,孫和最終才會承受不了壓力自盡而亡,孫和當時的處境,和唐朝李隆基時期的太子們有很大相似之處,要是稍微不注意,輕則丢掉太子之位,重則小命不保,而追究這一切事件背後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孫權自己。

但凡孫權能夠态度堅決一些,多信任太子孫和一些,少聽信别人的讒言一些,孫和就不會有悲慘結局,甚至要是孫和順利繼位,将會徹底改變東吳的曆史,當然,孫和要是成功繼位,或者說沒有那麼早去世,孫皓就不會從小失去引導人,在孫皓成長的道路上,也就不會走偏路。

一旦孫皓有人引導,有了正确的三觀,就算後來孫和還是把皇位傳給孫皓,孫皓也不至于做出那麼多荒唐昏庸的事情來了,孫皓要是沒有做出那麼多昏庸的事情,東吳也就不會那麼快滅亡。

從第二個原因來看,孫皓從小生長的環境與孫權有着巨大關系,因為在孫權晚年的時候,其實已經做了太多昏庸之事,給後人的成長環境帶來不可改變的錯誤影響,比如孫權在位期間發生的“暨豔案”、“呂壹案”、“南魯黨争案”乃至後來的黨派内鬥,都是孫權造成的。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尤其是諸葛恪、孫綝等人的内鬥,當時孫權尚且在世,這種内鬥已經嚴重影響到皇權接班人的選擇上了,孫權還無動于衷,導緻最終孫和被逼自盡,就算孫亮繼位,鏟除掉諸葛恪,很快孫綝又專權,鏟除掉孫綝,還有其他人專權。

整個東吳的政治環境,在孫權在位的時候就已經徹底搞亂了,他留給後人的環境一點不适合生存,隻會導緻後人内鬥或者為了争奪權力爾虞我詐、草菅人命,西晉的滅亡就是類似的原因,一旦一個惡劣的環境形成了,将會直接影響到後來幾代乃至十幾代人,一個國家的興衰更是息息相關。

在東吳發生這麼多慘絕人寰的事件時,年幼的孫皓都是親眼目睹的,在孫皓眼裡,殺人和内鬥本來就是一種常态,是以等到孫皓繼位之後,草菅人命他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妥,就像一個人從小生長在賊寇之地的孩子,大家都告訴并且教你去偷東西,這個人長大之後就會覺得偷東西并不是偷,而是拿别人東西而已,一旦一個人沒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那麼想要改變什麼,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了。

結合以上兩點來看,孫皓的荒唐乃至東吳的滅亡,實際上罪魁禍首并非是孫皓本人,而是很多人認為一世英名的東吳大帝孫權,在孫權的錯誤決定下,導緻孫皓父母雙亡,進而失去引導人,在孫權的不作為下,導緻内鬥嚴重,形成惡劣政治環境,以至于在其中生長的孫皓無法明辨是非,做出更多慘絕人寰、毫無人道的事情。

東吳的滅亡,并非孫皓的昏庸所緻,而是“一世英名”的他埋下禍根

結語

一個人從小生長的環境或者這個人從小跟随的引導人,對其一生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之是以我們總會說“别人三代努力,怎麼可能輸給你十年寒窗”,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在别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創造出來的環境完全是十年寒窗之人所不具備的,是以别人繼續優秀的機率明顯更大!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