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O獲批、拟募資10億,持續虧損的格靈深瞳何時扭虧?

文/楊劍勇

1月11日,格靈深瞳在科創闆注冊生效,接下來将會啟動發行工作事宜,意味着又一家持續虧損的AI獨角獸即将上市。需要指出的是,日前商湯于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3200億港元(約410億美元),目前市值為2283億港元(約293億美元)。盡管相比高位市值減少超百億美元,但相比發行價依舊上漲78.18%。商湯在港的表現,能看出受投資者青睐。

當然,商湯後續能否再創新高,市場也很難預料,但相比高位已回調三成,預示市場也會逐漸趨于理性,回歸價值,這将對于即将登陸科創闆上市的AI獨角獸具有較高的參考意義。目前包括雲從科技、曠視科技、雲天勵飛等均以送出注冊,而格靈深瞳則先于其他AI獨角獸拿到IPO批文。根據注冊稿顯示,格靈深瞳拟募資10億元,其中,約5億用于人工智能方向研發。那麼這家AI獨角獸成色幾何?

首先從營收來看,AI獨角獸在人工智能趨勢下得到快速發展,營收以成倍的速度增長。因各界對人工智能技術需求劇增,至此人工智能廣泛應用至各行各業,繼而帶來該市場呈現出高速增長态勢。根據權威調研機構IDC早前給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包括軟體、硬體和服務在内的人工智能市場達到3275億美元。到2024年該市場總收入将達5543億美元,五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7.5%。

風口下人工智能領域,湧現出無數的人工智能創新企業,并得到快速發展。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上半年,格靈深瞳營收分别為5196萬元、7121萬元、2.43億元、7218.8萬元,最近三年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116.12%,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AI獨角獸,是國内計算機視覺行業和算法技術的早期探索者和實踐者,專注于将先進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和大資料分析技術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所提供的人工智能産品及解決方案已成功在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業零售三大領域實作成熟的落地應用。

其次,格靈深瞳營收集中度高,營收增長面臨不确定性。在城市管理領域,主要客戶為大型內建商,報告期内,前五大內建商收入占比分别為84.74%、60.93%、40.44%、60.14%。在智慧金融場景中更是依賴于單一客戶。報告期内,來自農行的收入占智慧金融闆塊總收入比例達70.91%。智慧零售領域,單一客戶占總收入比例98.91%。 能看出格靈深瞳在智慧金融及商業零售領域落地場景單一,這樣将帶來收入波動風險。

再次,格靈深瞳盈利是目前最大難題,商業落地能力以及巨額虧損是争議焦點。2018年至2020年,格靈深瞳虧損分别為7455萬元、4.18億元、7820萬元,三年半累計虧損為5.7億元,2021年預計虧損6500萬~8000萬元,虧損較上年縮窄,主要原因系2021年預計攤銷的股份支付費用較上年減少所緻。針對持續性虧損,格靈深瞳指出,主要系尚處于快速增長初期,營收整體規模較小,研發投入較高,并實施了多輪股權激勵,導緻期間費用中的股份支付較高所緻。報告期各期随着公司收入快速增長,營業虧損呈收窄趨勢。

針對未來盈利情況,格靈深瞳表示,未來随着人工智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司在下遊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不斷豐富,規模效應将逐漸顯現,預計未來經營虧損将繼續收窄直至實作盈利。預計2020-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複合增長率為35.96%,2023年收入預計超過6億元。

最後,人工智能行業競争日益激烈。伴随着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行業呈現出群雄逐鹿的競争态勢。在格靈深瞳所處賽道,有AI四小龍支撐的商湯、曠視、雲從、依圖占主要市場佔有率。根據IDC最新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在中國人工智能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佔有率中,商湯科技份額最高,位居行業榜首。其次是曠視、海康威視、雲從和創新奇智、依圖科技。

IPO獲批、拟募資10億,持續虧損的格靈深瞳何時扭虧?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市場彙聚了衆多重量級玩家,不僅有華為、BAT重量級的巨頭,還有來自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等細分市場的巨頭。格靈深瞳指出,在應用層面,在城市管理、金融、商業等領域,人工智能企業也面臨着傳統行業龍頭企業與大型裝置供應商的市場競争。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技術、市場等方面競争可能進一步加劇,行業企業的持續發展與經營業績面臨一定挑戰。而格靈深瞳與同行業人工智能企業相比,公司的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綜合競争力仍有待進一步增強。

在此之前,筆者曾指出,在人工智能賽道上的玩家們,最終比拼的是技術落地能力,這也是衡量AI實力重要依據。整體來說,因科技巨頭完善的服務、場景落地能力等諸多因素,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各界轉型更新的同時,也在收獲行業發展紅利。對于AI獨角獸來說,面對日益激烈的競争環境,能否保持持續增長,也存在争議。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并獲得網易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獎,緻力于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政策被衆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