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作者:裝甲鏟史官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1990年8月到1991年2月的海灣戰争是冷戰結束前最後一場大規模局部戰争,也被視為軍事史上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次戰争,預示了傳統戰争模式向高技術戰争模式的轉型。海灣戰争也為諸多明星武器提供了揚名立萬的舞台,而在陸地裝備方面最出風頭的莫過于美軍最新型的主力戰車M1系列“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在100小時地面戰中完虐伊拉克軍隊的各型坦克,包括之前令西方極為忌憚的T-72坦克,在将蘇式坦克打得身敗名裂的同時,M1赢得了極高的戰場聲譽,至今不衰。然而,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沙漠風暴”刮起之前,進駐海灣地區的美軍裝甲部隊一直在忙于M1坦克的更新換代,而海軍陸戰隊甚至還沒來得及換裝這種新型戰車,隻能向陸軍暫時借用!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在1991年海灣戰争中被擊毀的伊拉克軍隊的蘇制T-72主戰坦克,這場戰争令蘇式坦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名譽掃地。

鐵流滾滾聚海灣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武裝吞并科威特,引發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強烈反應和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極度恐慌,各方勢力迅速結成聯盟,組成多國部隊,壓迫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退兵。伊拉克在冷戰高潮時期挑起事端,與西方為敵實在不夠明智,當時美國為了對抗蘇聯及華約組織,在西歐預先部署了大量裝備和作戰物資,可以就近投入海灣戰區,同時美軍超強的戰略運輸能力也全力運轉,将本土及世界各地的部隊裝備運往中東,除了第2、3步兵師等少數部隊外,美國陸軍的大部分重型師和機動部隊都被調往黃沙漫卷的阿拉伯半島,他們将在這裡檢驗新型裝備的戰鬥力,特别是M1系列主戰坦克。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伊拉克軍隊裝備的T-72主戰坦克,在海灣戰争中被多國部隊視為最具威脅的目标之一。

作為冷戰時期美國陸軍研發的最後一代主戰坦克,M1坦克于1980年服役,不過最初傳遞美軍的型号并非完全體,初期型M1仍然裝備舊式的105毫米線膛炮,采用普通的複合結構裝甲,相比同期蘇聯新型坦克并無明顯優勢。美軍采取了邊換裝邊改進的政策,在1984年推出改進型M1 IP型,采用了新型炮塔,正面裝甲增厚,接着又在1985年開始生産M1A1型,其最大的變化是更新為120毫米滑膛炮,具備了與蘇系坦克抗衡的火力,車載裝置也得到更新,而在80年代後期又在此基礎上推出M1A1HA型,加裝了第一代貧鈾裝甲,在防禦能力上也得到大幅提升。不過,當海灣危機爆發時,美軍還遠遠沒有完成M1系列坦克的換裝更新,很多機關還裝備着M1初期型或M1 IP型,M1A1型和M1A1HA型數量并不多。在戰事正式打響前的數月時間裡,美軍投入大量資源對部署在戰區的裝甲部隊進行緊急換裝和更新改造,以確定足夠的實力擊敗數量龐大的伊拉克坦克叢集,特别是号稱精銳的“共和國衛隊”。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美國陸軍在1980年開始裝備的M1初期型,仍使用105毫米線膛炮。

第一支抵達沙特阿拉伯的M1坦克部隊是美軍第24機步師的裝甲營,仍是較老M1和M1 IP型。到1990年11月,美軍已在沙特部署了580輛M1/M1 IP型,而M1A1型的數量隻有123輛。随着爆發地面戰鬥的可能性日漸增加,美軍盡可能為前線部隊換裝M1A1型,特别是最新版本的M1A1HA型。等待國内工廠全新生産車輛顯然趕不上備戰節奏和局勢發展,是以美軍軍械部門向戰區提供了重型裝甲改裝配件,可以将現有的M1A1型提升到M1A1HA型的防禦水準,在地面戰鬥開始前,美軍已經完成了835輛M1A1的臨戰改裝,除了更換裝甲外,改裝項目還包括火控系統更新和新型沙漠迷彩等等。在1991年2月24日“沙漠軍刀”行動啟動前,在前線的美國陸軍裝甲部隊中僅有2個營還裝備M1/M1 IP型,其餘均為M1A1型,共有1956輛,其中1233輛為M1A1HA型或臨時更新型,另有528輛其他坦克作為戰區預備隊。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在海灣戰争中馳騁于沙漠地帶的美軍M1A1主戰坦克。

重裝勁旅實力秀

為了應對海灣危機,美國陸軍進行了越戰之後最大規模的實戰動員,投入了大部分現役作戰師,包括第1、3裝甲師、第1、24機步師、第1騎兵師和第82、101空降師,其中擔負主力突擊任務的是隸屬于美第7軍的第1、3裝甲師、第1機步師和第1騎兵師四支重裝勁旅,他們将同英國第1裝甲師一道構成突擊集團,從沙特與伊拉克邊境出擊,以一記緻命的左勾拳切斷科威特境内伊軍主力的退路。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1991年2月“沙漠軍刀”行動的進攻路線圖,多國部隊重裝叢集從左翼發起突擊,迂回伊拉克軍隊側後。

在冷戰末期,美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均以裝甲營和機械化步兵營為基本作戰機關,裝甲師下轄6個裝甲營和4個機步營,而機步師的比例正相反,為6個機步營和4個裝甲營。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美軍陸軍已經取消了裝甲師和機步師内的團級作戰建制,但各營的番号依然展現了團級隸屬關系,比如第2-67裝甲營即第67裝甲團第2營。美軍裝甲營編有一個營部連(2輛M1A1)和4個坦克連(每連14輛M1A1),全營共計55輛M1A1坦克。在實戰中,美軍裝甲師會将下屬10個作戰營及支援機關混編為3個合成兵種旅,其典型編制為2~3個裝甲營、1個機步營、1個155毫米自行火炮營和1個防空連以及支援機關。以第1裝甲師第2旅為例,該旅包括3個裝甲營(第2-70、4-70、1-35營)和1個機步營(第6-6營),支援機關包括第47支援營和第2-1野戰炮兵營。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海灣戰争中集結待命的美軍M1A1坦克群。

作戰營會根據任務類型編成特遣隊投入作戰,比如第2-70特遣隊,編有3個坦克連(第2-70裝甲營A、B、D連)、1個機步連(第6-6步兵營C連),共有44輛M1A1坦克和13輛M2步兵戰車。作戰時還會有1個工程連和1個裝備裝甲搶修車和救護車的救援機關跟随。在開闊的沙漠地帶行軍時,營級特遣隊一般采用鑽石型隊形,以第2-70特遣隊為例,前鋒為第2-70營B連,左翼為第2-70營A連,右翼為第2-70營D連,第6-6步兵營C連居于中央,營指揮部位于隊列中央,工程連和救援分隊後續跟進。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海灣戰争中在沙漠中開進的M1A1坦克,屬于第2-70特遣隊。

在冷戰後期,為了對抗華約集團的裝甲洪流,美軍提出并發展了“空地一體戰”作戰理念,強調空中力量和地面部隊在攻防作戰中的密切配合,以美軍的空中優勢彌補在地面力量上的劣勢,同時陸軍自身也十分重視陸軍航空兵與其他兵種的協同配合,發揮直升機平台的高機動性和高反應度,提高陸航的攻擊能力,提升地面突擊力量。基于上述理念,在海灣戰争中每個重裝師都配屬一個裝備AH-64武裝直升機的航空營,由師長直接指揮,可以為地面部隊提供更廣泛的偵察視野和側翼掩護,并提供緊密的近距離空地支援。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美軍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海灣戰争中也是頗出風頭。

除了重裝師外,美國陸軍還在沙特阿拉伯部署了兩個裝甲偵察機關,即第2、3裝甲騎兵團,分别配屬于第7軍和第18空降軍。每個團編有3個裝甲騎兵中隊,每個中隊轄3個裝甲騎兵連,每連編有9輛M1A1HA坦克和12輛M3騎兵戰車。一個裝甲騎兵中隊編有41輛坦克和32輛騎兵戰車,全團共有116輛坦克和132輛騎兵戰車。就坦克數量而言,一個裝甲騎兵團的實力相當于2個正規裝甲營,但裝甲騎兵中隊的力量要稍弱于裝甲營。

慢一拍的四等人

除了陸軍部隊外,美軍地面部隊還有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海軍陸戰隊。在海灣戰争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出動了2個作戰師,即陸戰一師和陸戰二師,組成陸戰隊第1遠征部隊。海軍陸戰隊擁有自己的裝甲部隊,上述兩個師編制内包括5個陸戰隊坦克營。在美軍中被戲稱為“四等人”的海軍陸戰隊在裝備更新上向來比陸軍遲緩,到海灣戰争爆發時,M1主戰坦克已經服役達10年之久,陸軍基本已經全面換裝,而陸戰隊才剛剛開始接收這種新型坦克,其坦克營的主力裝備依然是上一代的M60A1坦克。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海灣戰争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M60A1主戰坦克。

海軍陸戰隊裝備的M1A1坦克為專用型号,被稱為M1A1通用型,相比陸軍版本主要提高了涉水能力,以符合陸戰隊遂行兩栖作戰,搶灘登陸的任務特點。不過,在“沙漠風暴”行動開始時,海灣前線的陸戰隊部隊中僅有第4坦克營的兩個連裝備了16輛M1A1通用型。此外,陸戰隊第2坦克營從陸軍臨時借用了60輛M1A1HA型坦克,該營也同時編入由陸軍抽調加強給陸戰二師的第2裝甲師第1旅。在海戰戰争中,海軍陸戰隊總共部署了353輛坦克,包括277輛M60A1和76輛M1A1型。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裝備海軍陸戰隊的M1A1通用型,加強了涉水泅渡能力,以适應兩栖作戰的需要。

綜上所述,在海灣戰争地面戰鬥開始前,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共部署了36個裝備M1系列主戰坦克的裝甲營(含裝甲騎兵中隊和陸戰隊坦克營),其中裝備M1初期型的有2個營,裝備M1A1基本型的有6個營,裝備M1A1臨時更新型的有14個營,裝備M1A1HA型的有13個營,裝備M1A1通用型的有1個營。

“沙漠風暴”前夕美軍忙着更新坦克,四等人慘到向陸軍借車

■表現海灣戰争中海軍陸戰隊裝備的M1A1主戰坦克的彩繪,是從陸軍借用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