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中,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女性。她們陪伴丈夫從微末中走來,兩人相濡以沫,最終成就了丈夫的一番偉業,成就了家族的榮光。而明朝的馬皇後,就是這些偉大女性中的一員。

馬皇後
馬皇後在明王朝中地位很高,她提出建議,朱元璋也要無條件執行。有人提過一個設想,如果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時候,馬皇後還在世,那麼燕王朱棣還敢發起“靖難之役”,奪侄子的權嗎?
先看一下馬皇後是個怎樣的皇後?馬皇後,是郭子興好友馬公的女兒,在馬公戰死沙場後,把女兒托付給郭子興照顧。馬姑娘每天在郭子興的後勤部門工作,幫助義父,管理部隊的後勤。
而就在一天,馬皇後去集市上購買糧食的時候,看到一個光頭和尚走上前來,要化緣。這個和尚雖然身份低微,但是相貌堂堂,頗具一股英氣。馬姑娘把自己的口糧,給了小和尚,自己餓着肚子回到軍營中。
馬姑娘救朱重八
等到幾個月後,馬姑娘再見這個和尚,和尚已經參了軍,還成為了郭子興部的千總。隻聽說這名叫朱重八的千總,每次作戰總是帶頭沖鋒,毫無懼色,已經是義父手下的心腹猛将了。馬姑娘芳心暗許,請求義父,把自己嫁給朱重八。
再剛直的硬漢,也有自己溫柔的一面。馬姑娘在朱重八最困難的時候,嫁給他為妻,從此不離不棄。就這樣夫妻攜手,他們招攬了更多的猛士,收複了更多的地盤。在馬姑娘的輔佐下,朱重八最終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
朱元璋登基為帝後,就把馬姑娘冊封為皇後,後世以“馬皇後”稱呼她。馬皇後向來慈愛,她生育有嫡長子朱标,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而其他妃嫔的孩子,馬皇後也視若己出,像母親一樣照顧他們,其中就有後來的燕王朱棣。
馬皇後勸說丈夫
朱元璋登基後,一些權臣兼并土地,危害一方。朱元璋采取雷霆手段,打擊犯法的功臣,其中多有牽連。馬皇後聽說牽連了一些無罪的功臣,找到朱元璋,對朱元璋說:
“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願無忘群臣同艱難。”
朱元璋從此懲治犯罪的功臣,更加謹慎,不會無故牽連無罪之人,全賴馬皇後勸說。馬皇後雖然是明朝權勢最大的皇後,但是她盡量讓自己遠離朝政,不到必要的時刻,她絕不會妄議朝政。
馬皇後重視皇子們的教育,她雖然沒有太多文化,但是喜愛讀史書,以此告誡宮中的妃嫔。有人曾經議論宋朝的皇後太過仁慈,而馬皇後聽說後,對議論的妃嫔說:“仁慈很好啊,難道刻薄就好嗎?”
馬皇後時時刻刻在提醒朱元璋,你是農民的孩子,要為農民謀福利。馬皇後曾經勸說朱元璋:
“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問!”
朱元璋聽從了馬皇後的谏言,繼續推行利國利民的政策,打擊貪官污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時間在流逝,朱元璋和馬皇後也到了分别的這一天。公元1382年,馬皇後突然重病,朱元璋下達指令:“誰能治好皇後?賞萬金,封萬戶侯。”
太醫們日夜診治,依舊沒有救回馬皇後的性命,馬皇後臨終還記挂着太醫的安危。她的臨終遺言不是國家大事,而是求朱元璋饒恕為她診治的太醫,她對丈夫說:
“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
朱元璋點了點頭,馬皇後安然離世,享年51歲。朱元璋指令厚葬馬皇後,從此再也沒有立過皇後,一生隻有馬皇後一位妻子。在16年後,朱元璋病逝,終于和馬皇後得以團聚,兩夫妻再也不需要分離了。
朱允炆削藩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不久後,就爆發了“靖難之役”。如果馬皇後還活着,朱棣會造反嗎?有三大原因,注定朱棣不敢造反。第一點原因就是母子深情,朱棣從小跟随在馬皇後身邊,由馬皇後撫養長大。
如果馬皇後還活着,朱棣顧及母親的心情,也必然不會造反。朱棣的生母無從考證了,但是他由馬皇後撫養長大,這是不争的事實。馬皇後最顧及家族安甯,如果她在世,朱棣甯願自己被殺,也不會造反。
朱棣
第二點原因是馬皇後如果在世,她的權勢可以同朱元璋相比。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雖說朱元璋是帝國的皇帝,但是這個天下有馬皇後一半,滿朝文武也都認可。如果馬皇後在位,朱棣即使造反,馬皇後一呼百應,也能順利鎮壓叛逆。
第三點原因馬皇後在世,朱棣就不能丢棄同朱标的兄弟情,朱标是朱棣的大哥,他們一起從小長大。馬皇後在,即使太子朱标去世,也能時時刻刻警醒朱棣,朱允炆是你大哥的兒子,你不能篡他的位。
有人曾經評價過靖難之役,他們說:“即使太子朱标當過一天皇帝,朱棣都沒有造反成功的可能。”這就深刻的描寫了朱家的關系,朱允炆跳過父親,以皇太孫的身份當了皇帝,确實給了藩王們一個起兵的理由。
燕王朱棣
而隻要朱元璋、馬皇後、朱标有一個在世的,燕王朱棣就沒有造反的理由,也沒有造反成功的可能性。這三個人都曾是朱棣最親的親人,他不會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去造反的。如果馬皇後在世,就是建文帝要殺死朱棣,朱棣也必然不會造反,他隻會心甘情願的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