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郝夢齡:厭倦内戰想解甲歸田,抗戰爆發要上前線,第一位犧牲軍長

在武漢的漢口北有條小路,名字為郝夢齡路。這是為紀念抗戰英雄而改名的。

郝夢齡:厭倦内戰想解甲歸田,抗戰爆發要上前線,第一位犧牲軍長

郝夢齡,是我國抗戰曆史上第一位殉國犧牲的軍長級人物。在他犧牲之後,士兵在其衣袋裡發現一封尚未發出的緻友人信,信中這樣寫到:

“餘受命北上抗敵,國既付以重任,視我實不薄,故餘亦決不惜一死以殉國,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戰,誓當以沙場為歸宿。”

實際上,類似這封信他寫了不止一封,就在接到北上抗日的指令之後,他坐在武漢的家中一夜未睡,寫了又撕,撕了又寫。

第二天,他15歲的女兒拿出來一看。1937年寫的信,卻在信封外面寫着1938年拆看。

小孩子好奇心重,忍不住打開看了看,信裡面内容,是這位軍長上前線之前跟孩子們說的話:

我愛你們,但更愛我們的國家。現在敵人天天在屠殺我們的同胞,大家都應該去殺敵人。如果國家亡了,你們也沒有好日子過了。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調教,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将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留于慧英、慧蘭、蔭槐、前楠、蔭森五兒,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郝夢齡:厭倦内戰想解甲歸田,抗戰爆發要上前線,第一位犧牲軍長

郝夢齡這一去是抱着必死決心的,北上抗戰的任務,也是在他極力請纓才被國民政府準許。在這之前,他本來都已經準備解甲歸田了。

那些年,國民黨政府不斷地發動“圍剿”内戰,郝夢齡本來就不願意幹了,他覺得連年的内戰使人民遭殃,血流千裡還都是同胞的生命。他厭倦也痛心,為此,他連續幾次請求解甲歸田。

國民政府沒有準許,卻也看出他毫無戰意,在1935年,他被派往修築川黔,川滇公路。直到1937年5月,郝夢齡還再請求上級讓自己解甲歸田。

而就在兩個月之後,盧橋溝事變爆發,他立即改變了原有的打算,并在請求報告中寫到,我是軍人, 半生光打内戰,對國家毫無利益,日寇侵占東北,人民無不義憤填膺,現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 我們應該去抗戰!應該去與敵人拼。

郝夢齡:厭倦内戰想解甲歸田,抗戰爆發要上前線,第一位犧牲軍長

忻口會戰前線

當時,這個請求并未被準許,直到華北戰事吃緊,郝夢齡才被允許率部北上抗戰。

就是在北上途中路過武漢,他在家中稍作停留,寫下了那封留給孩子們的遺囑。第二天一早,郝夢齡就告别了家人,帶部隊踏上了北上的火車。他的老婆孩子們都沒有想到,這一别就成了永别。

郝夢齡抗戰的第一站是石家莊,那時山西雁門關已經失守,整個華北戰線的重點主要在忻口一帶。郝夢齡的第九軍,也肩負着在此處布防的任務,并切還擔任忻口中線總指揮。

1937年10月10日,忻口會戰的前一天,郝夢齡在給妻子的信中又一次寫下了遺囑;

餘自武漢出發之時,留有遺囑與諸子女等。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争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即犧牲後,隻要國家存在,諸子女教育當然不成問題。别無所念。倘吾犧牲後,望汝好好孝順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對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餘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書與紉秋賢内助,拙夫齡字。雙十節于忻口。

郝夢齡:厭倦内戰想解甲歸田,抗戰爆發要上前線,第一位犧牲軍長

忻口會戰郝夢齡指揮所遺址

也是這一天,在郝夢齡的陣中日記裡有這樣的感歎,今日為‘國慶’紀念日,回憶先烈締造國家之艱難,到現在華北将淪落日人之手,我們 太有出息,太不争氣。

第二天戰争爆發,郝夢齡所屬傷亡慘重,有幾千人的團,打到還剩一百多人,即便是情況好些的,充其量也就剩下一個營的人馬。

郝夢齡在陣地上對所有官兵講到,就是剩下一個人,我們也要守這個陣地。隻要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一天就不算完。出發之前,我已在家中寫下遺囑,打不敗日軍決不生還。現在我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決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管是誰,隻要後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

10月11日、12日兩天,日本集結重兵,用坦克飛機作掩護,對忻口的陣地狂轟亂炸,并多次發起猛攻,第九軍每天的傷亡就達數千人。

郝夢齡看在眼裡,痛在心中,在當天的日記中表述自己的心情,往日見傷兵多愛惜,此次專為國犧牲,乃應當之事。此次戰争為民族存亡之戰争,隻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長官?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郝夢齡:厭倦内戰想解甲歸田,抗戰爆發要上前線,第一位犧牲軍長

郝夢齡之幕

這一戰是國共兩軍合作的典型戰例,雖以失敗告終,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的嚣張氣焰。忻口會戰曆時23天,整個戰役期間,日本久攻不下三次換帥,投入兵力5萬餘人,傷亡2萬多。在抗戰初期,這是華北最激烈的一場戰役。

郝夢齡軍長,卻在這一戰中犧牲了,10月16日,一帶将星壯烈,身中彈十發。

就在中彈前,他還對手下官兵說道,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将難免陣前亡,漢将馬援馬革裹屍而還,魏将龐德擡棺而戰。那年,郝夢齡39歲,是抗戰史上第一位隕落的軍長。

10月24日,郝夢齡靈柩運抵武漢,4000多人等在火車站迎靈,以國葬儀式安葬,舉國悼念,武漢全市下半旗緻哀。

12月6日,國民黨追授郝夢齡為上将。

郝夢齡:厭倦内戰想解甲歸田,抗戰爆發要上前線,第一位犧牲軍長

武漢人民迎靈

1938年,毛澤東在追悼抗敵陣亡将士大會上給郝夢齡等将士崇高評價,說他們是崇高偉大的模範",是他們用自己的犧牲證明"中華民族決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

可他的妻女孩子,卻因為兵荒馬亂流落到了重慶街頭,家徒四壁,一無所有,兩個兒子為補貼家用,不得不在大街上叫賣茶葉蛋。

直到有一天,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正在散步, 被賣茶葉蛋的聲音吸引。詢問清楚後才發現,這竟然是國民英雄的孩子,看到他們窮困潦倒的樣子,馮玉祥讓秘書寫了個報告。後來,蔣介石給批了兩萬塊錢。此後,他們才得以報帳讀書學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