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亞曆山大與漢尼拔、凱撒大帝以及拿破侖四人并稱為西方曆史上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在西方曆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亞曆山大年輕有為,打下了橫跨歐洲、非洲、亞洲三洲的龐大帝國,讓當時西方的其餘國家聞風喪膽。

亞曆山大之是以能夠那麼厲害,最主要就是得益于他手下的馬其頓方陣,就是這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幫助亞曆山大創造了曆史,當年他差一點就來到中國,隻是可惜走錯了路,于是很多人就比較好奇,要是當時亞曆山大沒有走錯路,來到中國的話,情況會如何呢?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亞曆山大其人

亞曆山大出生于公元前356年的馬其頓王國,他的父親就是馬其頓王國的國王,是以亞曆山大從一出生,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亞曆山大,表現出了常人所無法企及的智慧與天賦。

他年僅12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馴服其餘騎手都無法馴服的烈馬了,13歲又師從亞裡士多德學習各種先進文化知識,是以亞曆山大十分博學多識,可謂是年少有為,恰似天才一般的存在。

亞曆山大16歲的時候便代替父親統治馬其頓王國了,由于父親常年在外,亞曆山大治理國家的能力在逐漸增強,就連國内發生的一次武裝起義,也被亞曆山大迅速平叛了,足以見得其能力所在。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18歲時,面對父親戰事出現問題,很多聯盟軍隊讨伐馬其頓王國的複雜環境,亞曆山大也能夠親率大軍,一舉拿下這些敵軍,保住了馬其頓王國,後來年僅20歲的亞曆山大就成為了馬其頓王國的國王。

亞曆山大成為國王之後,首先對馬其頓内部的一些問題進行整改,收拾了很多不願意支援自己的力量,随後亞曆山大就開始解決馬其頓周邊的一些不穩定因素,促使馬其頓穩定下來。

在馬其頓穩定一些之後,亞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率領四萬大軍開始東征,他靠着四萬大軍的馬其頓方陣,總共征戰十年,先後征服了波斯、埃及以及印度這三大文明古國,隻有中國這個文明古國沒有被亞曆山大征服了。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在征戰到印度的時候,亞曆山大去到了印度河流域,此地距離中國隻有一座帕米爾高原之隔,但是因為當時亞曆山大的士兵有些厭戰,并且亞曆山大走錯了路,是以無緣來到中國,就此錯過與中國的接觸。

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戰國時期,要是亞曆山大跨越了帕米爾高原進入中國的話,首先遇到的将是諸如大月氏、樓蘭等古國,在這些古國之後,亞曆山大将會面對強大的秦國,當時秦國處于秦惠文王時期,正是秦國實力強大之時。

很多人比較好奇,亞曆山大的馬其頓方陣在西方戰場上可謂是戰無不勝,那麼到了中國之後,面對強大的秦國軍隊,是不是一樣可以碾壓他們,創造出來一個新的奇迹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馬其頓方陣。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馬其頓方陣的利弊

馬其頓方陣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由手持六七米長矛的士兵排成橫隊,縱深16人,第一排士兵半蹲,第二排士兵将長矛搭在第一排士兵肩上,後邊的都是一樣的布置,前幾排的士兵長矛都是直指前方,隻有最後一排士兵的長矛是傾斜或者垂直地面握緊的。

馬其頓方陣的最大優點就是整齊統一,行動起來十分團結一緻,一聲令下,他們就會不顧生死往前沖,在平時訓練的過程中,但凡有人臨陣脫逃,必然遭受殘酷對待,就是在這樣的訓練下,馬其頓方陣已經擁有良好的素質,基本不存在臨陣脫逃的情況,這一點是他們戰無不勝的最大原因。

不過馬其頓方陣也有着明顯的缺點,一方面是行動起來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比較嚴重,一般隻能在平地上才能充分發揮優勢,一旦到了山地上,就很難充分發揮優勢了,另外一方面是馬其頓方陣的長矛主要指向前方,後方以及側面就會成為防守薄弱之處,一旦敵軍從這些地方突襲,則可能損失慘重。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既然馬其頓方陣存在這麼明顯的缺點,為何他們在西方戰場上還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呢?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怕死精神,他們能夠始終勇往直前,在實力懸殊不多的情況下,這樣的精神足以支撐他們取得勝利。

可要是這樣一支軍隊來到中國,與秦國的軍隊争鋒相對的話,情況又會怎麼樣呢?他們是否還能夠續寫輝煌曆史?

亞曆山大遇到秦國會怎樣?

實際上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比較明顯的,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懸念,亞曆山大遇到秦國的話,自己必敗無疑,為何我這麼肯定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是雙方軍隊數量懸殊太大,亞曆山大手上總共就有四萬軍隊,經過長途跋涉以及多次戰争之後,到了秦國估計也隻有三萬人左右了,可是秦國在當時動不動就是三四十萬的大軍出戰,雙方實力懸殊太大,亞曆山大基本上沒有還手的餘地。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也許很多人會說,戰争比的并不是人數的多少,其實這句話在雙方同等人數實力懸殊不大的情況下确實如此,可是當時亞曆山大的軍隊與秦國的軍隊,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實力懸殊,就算是同等兵力相對,勝算也很小。

想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說到秦軍能夠取得勝利的第二個因素了,那就是戰鬥裝備足夠先進,當時亞曆山大的馬其頓方陣主要靠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以及勇往直前的戰鬥力,在西方國家,可能這還是很不錯的,可是遇到當時的秦國,就有些悲催了。

秦國不僅擁有和馬其頓方陣類似的戰車軍隊,還擁有彪悍的騎兵以及讓人望而生畏的強弩,尤其是強弩,當時秦國的強弩射程遠達一百多米,而且擁有弩兵5000人,每人配備200支箭,總共就是100萬支箭,用一百萬支箭在一百米以外射殺馬其頓方陣,估計他們的三萬多人馬瞬間就會損失過半,甚至全軍覆沒。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換言之可能馬其頓方陣還沒有機會和秦軍面對面作戰,就已經所剩無幾了,就算勉強剩下一些,也已經亂了方陣,秦軍随便派出一些戰車軍隊或者騎兵去收拾一下,一場戰争就結束了,基本上沒有什麼繼續下去的可能性。

也許說到這裡,還有人會反駁,認為戰争中還要拼謀略,那麼我們繼續來研究一下第三個因素,也就是謀略問題,春秋戰國時期,連續戰争了數百年,可以說這段時間絕對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持續打戰時間最長的一段曆史了,是以戰國時期的戰國七雄,每個國家對戰術以及謀略方面的問題,都研究得很深刻。

反觀亞曆山大,他就像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靠着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績,有些沾沾自喜,對于戰術這種東西,甚至他們基本上都不需要研究,在西方戰場上就已經取得勝利了,來到古老的中國,面對已經十分成熟的戰術以及謀略,想必亞曆山大一臉蒙圈。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既然戰術與謀略也完全不是秦國的對手,那麼亞曆山大的馬其頓方陣,在秦國強大的軍隊面前,就實在是無力還擊,隻能接受悲慘的命運了,想要創造奇迹,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當然了,要是亞曆山大去到的不是戰國時期,更不是秦國,而是諸如北宋或者清朝時期,想必馬其頓方陣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了,可是他們和秦國處于一個曆史時期,而當時的秦國,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曆史上,都絕對算得上戰鬥力名列前茅的,亞曆山大遇到秦國,隻能說比較倒黴了。

不過曆史當然沒有那麼多如果,是以當年亞曆山大走錯了路線,沒有遇到秦國,也算是他人生中最幸運的一件事情了,要不然的話,我估計秦始皇嬴政就可以考慮世界地圖,而不是統一六國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亞曆山大如果沒走錯路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結語

亞曆山大以及他擁有的馬其頓方陣,确實是十分厲害的,從他們在西方戰場上的表現就足以看出來,可是面對強大的秦國軍隊,這樣的一支軍隊,還是顯得過于弱小了,一旦雙方對戰,結果幾乎沒有懸念,亞曆山大必敗無疑,秦惠文王分分鐘教他做人!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