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無意識

作者:覺行者w

不知道:我不是永恒的。

非性表現:生活在恐懼中,但不感到恐懼。

那就是:不知道他們所有的動機都是為了逃避恐懼。通俗地說,不知道你所有的行為都是由情緒主導的,認為它們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時候,我不認為我有情緒,我甚至認為我很好地控制了它們。

假的定義是:非真理。是以,真理中沒有虛假,虛假中沒有真相。

如果造物主意味着永恒的存在,那麼世界就不是由它創造的。因為永恒中不可能有永恒。如果永恒是真的,那麼非永恒就是假的。

真正的感覺是平安,是愛,虛假的感覺是恐懼,是恨。所謂冷漠,意味着你認同"我不是永恒"的想法,然後總會感受到對死亡的恐懼(不僅是身體的消失,而是自我的徹底滅絕),還有自我認識。這種認知是世界的起源。是以世界是幻覺,幻覺的所有本質都是苦澀的。也就是說,你所感受到的所有感覺都源于對死亡的恐懼,怎麼可能不苦澀呢?

簡而言之,世界不是由造物主創造的,他不能将自己認定為不是永恒的。世界是由你創造的,以體驗恐懼,當你想看看非永恒的感受,然後假裝認同它。但你忘記了這一點。這就像一個孩子想要闖入外面的世界,一開始還很興高采烈,卻發現外面一點也不好玩。但是因為我出去的時間太長了,我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家,甚至以為我被趕出去了。否則,為什麼不呆在家裡,在外面受苦呢?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它。

世界是一個大夢想,夢想有兩個層次:

第1層:做夢,也就是我知道我在做夢。

我想體驗夢的樣子,是以我開始通過認同錯誤的感覺來做夢。

這就像我想坐過山車,我想蹦極,就像體驗恐懼的快感。

第2層:無知的夢,也就是我忘記了自己在做夢,是以我認真對待這個夢,被恐懼控制。

這就像我忘了坐過山車去刺激,去蹦極,是以我在車裡,在平台上大喊:這太可怕了,是誰讓我做的?誰在傷害我?

從未知的夢想到光明的夢想,有幾個階段:

1 我不知道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在做什麼,但我想我知道。

"原諒他們,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意味着此時此刻的你。你認為你是一個身體,認為隻有擁有外部材料才能滿足你,你正在做你應該做的事情。

在這個階段,你是向外詢問的。

2 從外向内轉。

從夢中醒來是不可避免的,是以有一天你會開始覺得外在的需求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是以會有一個機會,通俗地說,是被命運扇了一巴掌,因為沒有經曆過痛苦的人不會願意改變。是以,一個新的選擇出現在你面前:向内詢問。

3 認識新的看法。

當你願意通過接受感覺向內祈求時,你會逐漸認識到自己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你的感受總是處於恐懼之中,你唯一的需要就是與你的恐懼和平相處,最終認識到你是盲目的。而這一步到底是最難的,因為要承受那令人發指的恐懼,一定有強烈的沖動沖過去。

接受感情的過程實際上是了解。了解就是跨越恐懼來獲得真正的知識,因為真理是恐懼的背後。了解必須承受恐懼,任何其他獲得的方式都不是真正的知識。

所謂開悟,是指身體認清了頭腦,記住原來是自己的夢。是以,第二層夢消失了,從那時起就變成了光明的夢境。智慧的夢想是這些陳述的展現:

讓它去吧。不 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住在這裡,但我不屬于這裡...

在夢中,你是一個旁觀者,看著你的身體做你必須做的事,看著別人做他必須做的事,看著外界不斷變化。你不再與别人的外在對象争鬥,因為你已經明确表示,你的痛苦與外界無關。就像不再在過山車上大喊大叫,說别人在殺你,就像車子騎着承受着各種感情,默默地等待着到達的結束。

這個階段就是證明。(相應地,開悟可以稱為爐膛。)

當你終於證明自己是永恆的存在時,也就是當你醒來的時候,夢境就會完全消失。是以隻要我們在這裡,隻要世界存在,我們就在夢中,在回家的路上。沒有真理,沒有永恒,沒有滿足,它在夢之外。

有人曾經說過自己很完美,然後又回到了自己的夢想中去拯救别人。這種說法是不合邏輯的。是不是你醒了,你的夢還存在?你能回到昨晚的夢嗎?

從未知到明了是萬事俱備的辦法,人與人之間隻有時差,但高低之間沒有差別。一個在夢境中的男人相當于一個無知的孩子。成年人可以看到關于兒童的一切,但兒童不能完全了解成年人。孩子問的很多問題都超出了他的認知,大人隻能說:别擔心,長大後,什麼都知道。但你能說成年人比孩子好嗎?兩者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孩子們總是會變老。

最後,請務必記住:

我們在這裡體驗恐懼,體驗痛苦,體驗......這句話是一個比喻,隻是為了友善溝通。就像一個成年人有時不得不用孩子能了解的話來回答他的問題,但你隻知道答案是錯誤的,隻是一個權宜之計。

沒有清晰度的概念從未存在過,世界也從未存在過,隻有在我的認知中"存在"。這就像夢想隻對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夢的人才是真實的。是以,沒有必要問"這個想法從何而來",不存在的東西從何而來?

這個問題就像在問:什麼都沒發生?是不合邏輯的。問,這意味着你已經認真對待世界,已經陷入盲目:你不知道世界從未存在過,是以問問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