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1990年一個風雪交加的冬日裡,已經三十好幾的鄧和平正走在偏僻的山間小道上,他要到街上去趕集,購買生活物資,可這天的風雪大得讓他一個壯年男人都有些受不住,好在鄧和平知道,前面不遠處就有一個破敗的草棚子可供他暫時避一避風雪。

可剛靠近草棚,他就聽到一陣陣的嬰兒的哭泣聲,一開始,那聲音隐隐約約,在風雪聲的掩蓋下,一度讓鄧和平以為自己産生了幻聽,但當他進到草棚裡,卻看到了一個尚在襁褓的小嬰兒正躺在地上哭得滿臉通紅。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鄧和平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出去找可能是孩子父母的人,可眺望小路的左右兩頭,都沒有看到疑似孩子家長的身影。這時候,鄧和平就知道,這個孩子被他的親人遺棄了。

鄧和平看着襁褓裡的孩子,犯了難,他家的條件很差,上有年邁的父母,下面有一對弟妹,妹妹還好,但弟弟從小就智力低下,他自己也患有慢性支氣管炎。

最重要的是,三十好幾的他還在打着光棍,要照顧一個嬰兒并不現實,可看着這個在寒冷冬日裡哭得快岔氣的孩子,他終究狠不下心,最終,咬咬牙,鄧和平把這個孩子抱回了家。

鄧和平的父母和弟妹得知小娃娃被遺棄在漏風的草棚子裡,無不罵孩子的親生父母狠心,可罵完了,也愁起應該怎麼安置這個孩子?報警嗎?

山上那條小道,前不着村後不着店,便很難找到有用的線索,而娃兒的親生父母能扔一次,就能扔第二次,這一次是孩子幸運,碰到鄧和平,可如果下一次,他們把孩子扔在更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不是害了孩子嗎?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一家人商量過後,最終決定把孩子留了下來,鄧和平說,孩子是在雪天被撿回來的,是以就叫雪鳳,希望以後她能如鳳凰一樣,從這片雪地裡飛出去,也希望她能如會涅槃的鳳凰一樣,不畏懼困難與艱險。

小雪鳳剛懂事時,也會疑惑,為什麼别人家都有爸爸媽媽,但她隻有爸爸?于是鄧和平告訴小雪鳳,她是被撿回來的,她的親生父母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才抛棄了她,但沒關系,爸爸會給你所有的愛!

她又問爸爸,那為什麼爸爸不娶一個媽媽呢?鄧和平說:娶了媽媽,就會有小弟弟小妹妹,這樣,爸爸就不能給小雪鳳全部的愛了!鄧雪鳳似懂非懂,但她卻記住了,爸爸是為了她好,才不娶新媽媽的。

等雪鳳長到讀國小的年紀時,奶奶因病去世了,更可悲的是,爺爺也在這時被檢查出患上了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如果想要治療,就得花費大量的金錢,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治好!爺爺不想拖累家裡,在一個夜晚,偷偷地上吊自殺了。

爺爺奶奶去世後,小雪鳳的姑姑也離開了家裡,原本的六口之家就隻剩下了鄧和平、小雪鳳與智力不健全的叔叔,鄧和平為了照顧女兒和弟弟,越發拼命的掙錢養家。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而小雪鳳也很懂事,會幫忙做家務,也會盡可能的幫着爸爸照顧叔叔,同時,學習也更認真了,因為她隻知道,拿到好的學習成績會讓爸爸露出笑容。

但年幼的鄧雪鳳也會犯錯,比如有一次,她想要給爸爸和叔叔做飯,可一不小心打翻了廚房裡的油罐,那一罐油如果用來做菜,夠他們家吃一個月的。

想起爸爸天黑了還在地裡幹活,别人農閑時可以好好休息,但是爸爸卻得努力找零工幹,爸爸有支氣管炎,總是咳嗽,但卻從不舍得上醫院花錢,隻買一些便宜的藥吃,鄧雪鳳頓時就哭了,她氣自己不小心,給爸爸幫了倒忙!

鄧和平得知雪鳳打翻了油罐後,并沒有罵雪鳳,反而是安慰她,讓她不要難過……而鄧和平對雪鳳的好還不僅于此,他聽說吃水果對孩子身體好,就特意給雪鳳買回水果,讓雪鳳每天都吃上一個。

其實,以鄧家的條件而言,每天一個水果算得上奢侈,但在面對旁人的不了解時,鄧和平樂呵呵的說:吃得起,女娃兒應該要漂漂亮亮的,吃水果對皮膚好!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在小雪鳳十一二歲的時候,她的親生父母找到了鄧和平,那時,鄧和平才知道,鄧雪鳳上面還有哥哥和姐姐。

當年,她親生父母實在沒辦法再養活一個孩子,才把雪鳳放到了那個草棚子裡,希望有家庭條件好一些的人家把孩子抱回去,給她一條生路,如今他們家裡的條件好了一些,是以想要把小雪鳳接回去。

鄧和平舍不得疼了十來年的小雪鳳,但也知道,自己家裡的條件比不上雪鳳親生父母,而這些年,雪鳳跟着自己吃了不少的苦,小姑娘一件漂亮的新衣服都沒穿上過幾次,如果……她的親生父母能給她更好的生活與疼愛,那自己有什麼資格阻止他們相認呢!

但鄧和平認為,這種關乎未來的大事,必須征求雪鳳自己的意見。

當他把人帶到雪鳳面前時,他還是說不出話來,他不錯眼的看着雪鳳,生怕雪鳳和親生父母走後,自己就再見不到這個叫了自己十來年爸爸的小姑娘。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雪鳳得知眼前這對夫妻就是當年遺棄自己的親生父母時,很平靜,她管那對夫妻叫叔叔阿姨,她說:我不走,這裡才是我的家!那一瞬間,鄧和平的眼淚就止不住了。

送走親生父母後,鄧雪鳳笑着給父親端了洗腳水,她說:我是爸爸的女兒,怎麼會離開自己的家呢!

這一刻,她忽然明白,雖然她一出生就被親生父母所抛棄,但爸爸卻給了她全部的愛,在感情上,等雪鳳得到的愛從來不比其他人少。

爸爸總說,讀書是窮人家孩子飛出大山唯一的出路,是以鄧雪鳳一直很努力的學習,他們家采光不好,初三那年的冬天,為了能好好的複習,她抱着書在屋檐一呆就是大半天,拿着書的手被凍得通紅。

鄧和平心疼雪鳳,就特意去給她買了一副手套,戴着手套,鄧雪鳳學習更加刻苦了,後來,鄧雪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當地最好的高中。

高中的班級裡,成績優異的同學很多,有些同學不僅成績好,家境也殷實,他們家裡,永遠會給他們更好的支援,一向以成績優異為标簽的鄧雪鳳心裡忽然有了落差。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她開始想,自己在班級裡的成績并不算突出,繼續讀書究竟值不值得?要不不讀書了,去打工掙錢吧,這樣不僅能減輕爸爸的負擔,還能往家裡拿錢!

可一想到爸爸對自己的期待,鄧雪鳳又放棄了這種想法,爸爸給她撐起了一片天,希望她能夠成為雪地裡飛出來的鳳凰,她不應該讓爸爸失望。

于是,鄧雪鳳告訴自己,再等等,等她如爸爸的期待那樣考上大學,找到了好的工作,家裡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2010年,鄧雪鳳參加了聯考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南師範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其實,以鄧雪鳳的成績,她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學校,但她太想要治好父親的慢性支氣管炎了,是以,在填報志願時,她毅然選擇了醫學專業。

在大學裡,鄧雪鳳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出門學習,晚上十一點才回寝室,回寝室後也不會立馬休息,而是拿着手電筒躲在被子裡繼續看書。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老師和同學說,鄧雪鳳是一個刻苦又開朗的女孩,她臉上永遠帶着笑容,還很會照顧人,如果不是特意去了解她的過去,根本不會知道,她曾是一個棄嬰。

但老師楊志知道,在入學沒多久時,鄧雪鳳就以家庭困難為由,找她調整專業,她想要轉到學制相對短的護理專業中去,因為這樣她就可以盡快畢業并參加工作。

但以鄧雪鳳的成績,從臨床醫學轉到護理專業未免可惜,楊志老師在認真的了解了鄧雪鳳的家庭狀況後,對她進行了心理輔導,打消了她換專業的念頭。

但鄧雪鳳的懂事也讓楊志老師起了要資助這個孩子的念頭,但她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于是她和同僚計劃起聯合資助一事。

最後,楊志老師聯系到十來個校内從業人員,拉起了一個助學聯盟并簽訂了一個助學協定,她們說,隻要鄧雪鳳能把書念下去,不論是大學還是研究所學生,她們都供下去!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除了老師們的資助,學校裡也對鄧雪鳳提供了幫助,在開學沒多久,醫學院裡的黨委副書記謝老師就關注到了鄧雪鳳,并給鄧雪鳳安排了校内的勤工儉學崗位,通過這個崗位,鄧雪鳳每個月能拿到一百多元錢,錢不多,但也算是一個補貼。

可懂事的鄧雪鳳則告訴家裡,勤工儉學的工資足夠她在學校生活,但沒人知道,為了省錢,鄧雪鳳一日三餐中,隻有中午正常吃飯,早上和晚上隻喝一杯燕麥片,并且,哪怕是中午這一頓,也隻會在食堂打一份飯,再配上一份素菜。

在學校勤工儉學還不算,鄧雪鳳還會想辦法在校外找活幹,2011年的暑假,鄧雪鳳就找了一份暑假工,同時兼了兩份家教,忙碌了一個暑假後,拿到工資的鄧雪鳳卻隻想着把掙到的三千多元錢交給爸爸。

2012年年初,鄧雪鳳又靠着打工和攢錢,給家裡買了一個冰箱,因為家裡買的菜不好存放,老人又節儉,菜壞了也不舍得倒掉,鄧雪鳳怕爸爸吃壞肚子,就特意買了冰箱,好讓爸爸存放食材。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而此前,鄧雪鳳家裡唯一的電器就是一個電磁爐,而鄧雪鳳買電磁爐的原因也很簡單——農村燒柴做飯産生的煙氣會讓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爸爸嗓子不舒服,用電磁爐做飯,會讓爸爸的嗓子不那麼難受。

2012年,鄧和平一家59歲了,在别人能當爺爺的年紀裡,他在為個雪鳳攢學費而拼命幹活,12月時,靠着在工地幹活,鄧和平終于攢夠了女兒一年的學費,可他卻因為過于勞累,在工地上暈倒了!

積勞成疾,營養不良等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鄧和平的身體徹底的垮了,在住院治療期間,醫院還曾給他下達過病危通知書。

可為了不讓雪鳳擔心,鄧和平讓人隐瞞了他病危的消息,并親手給雪鳳寫下了一封“遺書”,信裡,鄧和平對自己病重并即将去世表現得相當坦然,他鼓勵雪鳳要堅強,也勸說雪鳳回到親生父母身邊。

但短短的信裡,有一半的文字卻用來對雪鳳道歉——他覺得虧欠雪鳳太多,他把雪鳳撿了回來,卻沒能給她一個富足的童年,還讓雪鳳跟着自己吃了那麼多的苦。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作為一個父親,他并不合格,現在,還要在女兒大學沒畢業的時候離世,無法完成供雪鳳讀大學的義務,實在是對不住雪鳳。

可鄧和平卻不知道,在女兒心裡,他就是天,爸爸把她撿回來養大,供她吃穿學習,給她全部的父愛,爸爸從沒有虧欠她,而學業與未來,都沒有爸爸重要!

得知爸爸重病當天,鄧雪鳳就買了車票連夜往家裡趕,那一晚,鄧和平徹夜難眠,他并不希望鄧雪鳳為了他的病,而耽誤了學業,躺在病床上的他,一聲聲的勸着雪鳳回學校好好念書。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鄧雪鳳聽話的回了學校,但她不是回來好好念書的,而是回學校辦理退學的。在鄧雪鳳看來,學業可以以後完成,但爸爸的身體卻是等不得的。

曾幫助過鄧雪鳳的老師郭銘偉得知鄧雪鳳要退學的消息很是驚訝,他特意去了解了情況。

據楊志老師等人說,鄧雪鳳是個懂得感恩的姑娘,在得到了他們的資助後,每到節日,都會一一給他們發送祝福短信,而且學習也相當刻苦,這次申請退學,是因為她父親病了,她要回去盡孝。

趁着2013年到暑假,郭銘偉來到了重慶忠縣,他要到鄧雪鳳家進行家訪,最好能勸這個姑娘回校念書,可當他踏進那個家徒四壁的家裡後,他也心酸了——家裡光秃秃的什麼也沒有,就連鄧爸爸的床都是用長凳和木闆拼起來的,而床上更是隻有一張薄薄的席子……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回到學院後,郭銘偉就立馬彙報了鄧雪鳳家裡的情況,學院也為此召開了會議,會議作出了為鄧雪鳳同學的父親和叔叔提供了學校傳達室的工作崗位,并讓雪鳳回校讀書的決定。

傳達室的工資或許不高,但卻能保證鄧雪鳳一家的基本生活,這也是學院能夠給鄧雪鳳提供的最大的幫助了。

可即便鄧和平獲得了傳達室的工作,鄧雪鳳家的困境也隻能說是有所緩解,因為鄧和平的病得治,要治病就得花錢,而他們一家三口,鄧雪鳳在讀書,鄧和平是病患,一個身體健康的叔叔還是個智力不健全的,他們家根本拿不出錢來給鄧和平做治療。

郭銘偉想,以鄧雪鳳家如今的情況,鄧雪鳳也不一定能安心學習,你們應該怎麼去解決鄧雪鳳解決鄧爸爸的治療費用的問題呢?思來想去,郭銘偉想到了一檔名為《中國夢想秀》的節目。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中國夢想秀》節目的核心就是:把幫助小人物實作大夢想轉化為一種公益行為。如果登上舞台的尋夢人能夠獲得夢想助力團以及夢想大使的認可,那麼尋夢人就可以得到資助,達成夢想。

在郭銘偉看來,讓鄧雪鳳父女倆登上這個舞台,去赢得節目贊助者的資助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鄧雪鳳與鄧和平在思考過後,也接受了他的建議。

然而,想要登上《中國夢想秀》的舞台也并不容易,因為鄧雪鳳并沒有什麼拿的出來登台表演的才藝,想要登上這個舞台,鄧雪鳳就必須現學。

恰巧,當年《甄嬛傳》裡娘娘的那段驚鴻舞熱度相當的高,在楊志老師等人都建議下,鄧雪鳳也決定去學這個舞蹈,并在舞台上表演。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但想要跳好驚鴻舞靠自學是非常困難都,更别說,鄧雪鳳還沒有任何的舞蹈基礎,,為了能跳好這段舞蹈,楊志老師帶着雪鳳找了不少舞蹈老師,但老師們報出的最低指導費就要五千塊。

多番讨價還價之後,楊老師和鄧雪鳳也隻能将價格談到三千元。三千元對普通人而言,或許就是一個月的工資,但對當時的雪鳳而言,這依然是一筆巨款。

原本,因為費用問題,雪風和楊志老師都已經打算放棄了,可峰回路轉,一個舞蹈工作室了解到了雪鳳學舞的原因和實際困難,聯系了到了她們,表示他們工作室願意免費教會雪鳳驚鴻舞,這才讓雪鳳能來到杭州錄制節目,并在《中國夢想秀》的舞台上一舞驚鴻。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在杭州錄制節目時,鄧雪鳳也沒有停下學習,甚至為了補足每天的學習時間,她每天晚上都要看書到淩晨兩點,在往返的飛機上,也努力的學習着專業知識。

在中國夢想秀的舞台上,鄧雪鳳淚眼朦胧的訴說着自己和爸爸之間的故事,她與父親的短片裡,也不時的穿插着她們那個一無長物的家的照片,所有人都為鄧和平的偉大與鄧雪鳳的孝順所感動。

當他們得知雪鳳那麼艱難的走上夢想秀的舞台,隻為了能夠帶父親做一次全面體檢時,台下的夢想助力團眼眶濕潤了。

最終,《中國夢想秀》舞台上的三百位夢想助力官都給雪鳳投出了同意的一票,而雪鳳也拿到了由贊助商資助的十萬元圓夢基金,同時,還獲得了洪劍濤先生個人資助的一萬元人民币,當圓夢大使打算以個人名義資助雪鳳十萬元時,雪鳳卻拒絕了。

鄧雪鳳說,她到舞台上來,隻是為了能帶爸爸做一個全身體檢,十萬元的圓夢基金已經足夠治療爸爸身上的疾病了,她不能貪心。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因為,她自己的人生,可以通過努力去實作,當年,父親把她撿回家,給了她全部的愛,撐起了她的天,未來,她也可以為爸爸撐起一片天。

鄧雪鳳說,節目播出後,有不少熱心人給他們打過電話,她很感激他們的善意,但節目中獲得的錢已經足夠了,是以很多時候她不會去接通他們的電話,如今,父親在長沙做過了全身檢查,病情得到了控制,她也能繼續讀書,一切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經過治療後,鄧和平的身體雖然沒有以往健壯,但卻能勝任學院傳達室的工作,而沒有了後顧之憂的雪鳳,也能安心學習,通過努力,鄧雪鳳先後拿到過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後來還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保送了湖南師範大學醫學院研究所學生。

對她而言,隻有拿出優異的成績來,才對得起學院扛着壓力,給自己病弱的父親和弱智的叔叔安排工作的好意,也隻有努力學習,她才能不負資助她的十餘位老師們的付出,也才能對得起爸爸為她取得“雪鳳”之名。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2018年,鄧雪鳳研究所學生畢業了,這時的她選擇來到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的内分泌科工作。

不是她不想留在湖南回饋自己的母校,而是廣東佛山的氣候溫暖,能讓父親的身體得到更好的修養,她學醫的初心就是為了給父親治病,是以,隻要是對父親好的,都會是她優先考慮的選擇。

但鄧雪鳳也說,在成為一個醫生之前,她受過太多人的幫助,是以,當她成為一個醫生後,她也想要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幫助更多受到疾病所困擾的人,給他們帶去痊愈的希望。

醫學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課題,她也會在工作過程中,努力的向前輩們學習,争取如父親當初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對社會更有用的人!

其實,世界上從不缺少善意,如雪鳳,雖然才出生沒多久就被親生父母遺棄,但卻遇上了願意背負起養育她的重擔的鄧和平一家,後來,又遇上了許許多多的好心人,一路支援她讀完大學和研究所學生。

1990年,農民撿一女嬰,23年後保送研究所學生,上電視為養父籌款治病

而鄧和平也是幸運的,因為收養了鄧雪鳳,給了他一個父親全部的愛,是以,當他面臨死亡的時候,有一個女孩,會為了能在他床前盡孝,而放棄一個光明的未來。

佛家說,有因即有果,善惡到頭終有報,鄧雪鳳與鄧和平這一對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的父女,最終都以他們的善良與感恩,使對方得到了更好的人生,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因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