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南京大屠殺前夕,日本80萬人街頭歡慶

1995年,美國空軍退役少将查爾斯·斯韋尼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題目為《原子彈下無冤魂》,用來駁斥那些攻擊美國投擲原子彈行為的言論。很多人認為,有罪的隻是當時的日軍,大多平民是無辜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前夕,日本東京80萬平民走上街頭,為即将到來的勝利歡慶。南京淪為人間地獄時,東京的人們卻像過年一樣高興,如此對比,令人膽寒。

1937年11月,國民黨軍隊接連失利,士氣低迷,根本無力抵抗日軍。在進行了短暫的嘗試過後,南京幾乎被放棄,淪為棄子,整個南京城隻剩下不到60萬人。

當時的南京是民國的首都,意義重大,是以日軍早已決定要拿下南京,并且要大肆慶祝。12月7日,東京政府決定,侵華日軍攻下南京時,東京将動員各級學校,召集至少80萬人舉行遊行歡慶活動。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南京大屠殺前夕,日本80萬人街頭歡慶

幾天後,日軍完全占領南京,開始在城内大肆屠殺、劫掠無辜平民。許多有錢有勢的人早已得到消息棄城逃跑,留下的大多都是窮苦百姓和老弱婦孺,他們手無寸鐵,面對喪心病狂的日軍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樣無力。作為中國人,當時南京的慘狀不用多說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然而,南京淪為人間地獄時,日本東京卻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12月13日晚上10點,日本軍方釋出了日軍占領南京的消息。聽到這一消息,日本群眾欣喜若狂。街上、車站上的人們聽到廣播後,第一反應是齊聲高呼“萬歲”。當天晚上就有許多人提着燈籠上街遊行,或者到酒館裡喝酒慶祝。遊行隊伍遠遠看去就像一條火龍,照亮了整個東京。銀座的酒吧裡擠滿了青年,他們臉上洋溢着快活的笑容,舉杯歡呼,說着“再幹一杯!”“慶祝陷落!”這樣的話。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南京大屠殺前夕,日本80萬人街頭歡慶

那幾天的東京,到處都在歡慶,簡直比過年還隆重。從14日開始,報紙、雜志、電台等媒體,用大篇幅連篇累牍地報告此事,恨不得昭告天下。來自學校、企業、政府等近10萬人,聚集到靖國神社等地,點亮了慶祝勝利的紅燈籠,同時為遠方的日軍祈福。

傍晚才迎來了本次慶典的重頭戲。僅以東京為例,幾乎整個城市的居民全體出動,樂隊奏起了雄壯的進行曲,走在最前面,後面是歡天喜地的群眾,他們提着燈籠,一會兒唱着國歌,一會兒齊聲高呼“天皇陛下萬歲”。據說當天街上遊行的人數近百萬,他們的呼喊聲一路傳到了皇宮,天皇聽到後非常高興,立刻取消了原本的行程,開始了閱兵儀式,表彰參與大屠殺的“功臣”,皇後還親自編織了圍巾賜給這些“功臣”,以示嘉獎。

除了東京,其他城市也舉行了慶祝遊行活動,日本舉國上下都沉浸在喜悅中。為了慶祝南京淪陷,日本有些商人特意從中國進口面條,稱其為南京面條,不少群眾果然沖着這個名字大量購買。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南京大屠殺前夕,日本80萬人街頭歡慶

12 月17 日下午,日軍舉行了所謂“南京入城式”。這一消息傳到日本,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歡慶浪潮。在大阪,人們從下午2點接到消息開始,就一直在慶祝,直到深夜也沒有停止。

當時正是日軍氣焰最為嚣張的時候,他們甚至強迫我國人民必須也要慶祝。被強迫的主要是早已淪為殖民地的東三省百姓,12月13日,占領東北的日軍稱:為慶祝軍國日本永不能忘之南京陷落起見,全體市民舉行慶祝提燈遊行。祖國淪陷,同胞被殺,作為中國人怎麼可能會去慶祝,但在日軍的無恥威脅下,人民隻能被迫走上街頭。整個遊行慶典中,中國人全都神情悲戚或者滿臉憤怒,隊伍中充斥着哭聲和對日本的咒罵聲。凡是不願參加遊行的百姓,都被日軍抓走,槍決示衆。

南京30萬中國人悲慘死去的時候,東京卻是歡樂的海洋。現在有些人認為,侵華日軍和日本人是兩碼事,這一觀點也許适用于現在,但絕對不能用在戰争時期。說得絕對一點,當時的日本人除了少數有良知的人,其餘人幾乎都不無辜。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當時日本全國上下都是支援軍隊侵略中國的。我們都知道,日本對外擴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本國資源匮乏,他們需要對外侵略來掠奪其他國家的領土和資源。是以對于日本人來說,中國被侵略得越慘,就證明日本将會得到更多資源,以後就能變得更強。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南京大屠殺前夕,日本80萬人街頭歡慶

出于這種心理,在日軍侵華時期,日本國内的軍國主義風氣十分濃厚,不論男女老少,全國人都狂熱地支援戰争。男人們積極請求參軍,如果不幸落選,就感覺受到了極大侮辱,是自己對不起國家,有人選擇自殘甚至剖腹自盡。女性和青少年、老人雖然不能上戰場,卻在用其他方式支援國家。當時出現了一個“大日本國防婦人會”,會員最多時達到了1000萬人。這個組織将婦女們聯合起來,慰問出征的侵略軍和陣亡者遺屬,給前線士兵寫慰問信,照顧負傷回國的士兵。其中有成千上萬的女性主動或被迫充當了“從軍看護婦”“慰安婦”“女子挺身隊”隊員等。

現在的我們無法想象當時的日本女人有多狂熱,曾經有一名日本士兵出征前舍不得新婚妻子,沒想到妻子知道後,毫不猶豫地用一把小刀自盡,就是為了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地為國作戰,這件事被大肆報道、贊賞,引來許多女子效仿。還有母親因為自己沒能生出可以參軍的男孩,最終羞愧自殺。這可不是個例,在當時這種極端的例子很普遍,誕生了無數的“軍國之母”“軍國之妻”“靖國之女”等。

從這一角度說,盡管少數日本人當時是反對戰争的,但絕大多數日本人都是主戰派。1945年,美軍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才不得不投降,否則這場戰争也許還會持續幾年。然而,二戰結束後,日本卻擺出了一副受害者的樣子,指責當年美軍投放原子彈是罪行,多次要求美軍對此道歉。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南京大屠殺前夕,日本80萬人街頭歡慶

在這樣的情況下,1995年,美國空軍退役少将查爾斯·斯韋尼在美國國會發表了主題為《原子彈下無冤魂》的演講,查爾斯就是當年親眼見證了美軍兩次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是以他的話十分可信。

在這篇著名的演講中,查爾斯毫不留情地指出,“法西斯總打着最漂亮的旗幟去掩飾最卑鄙的陰謀。”查爾斯認為,日軍當初宣稱的“大東亞共榮”,就是在對中國的殘忍占領的基礎上進行的。除了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也造成了其他國家的巨大傷亡,美國也是受害者之一。美軍的攻勢越逼近日本本土,日軍就愈發喪心病狂。到了後期,日軍的資源、補給等日漸不足,無法與美軍抗衡,于是“神風敢死隊”誕生了,日軍不惜主動犧牲自己人,也要盡可能多的消滅美軍,這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喪心病狂來形容了。

日軍讓美軍感到可怕的還不止這些,他們對生命的輕視,超出了美軍的想象。按照國際慣例,俘虜不能随意殺害,但日軍從沒遵守過這一規定,為了威脅美軍,日軍當時聲稱:隻要有一個美國人踏上日本本土,所有盟軍戰俘都将遭到處決。日軍還強迫戰俘為自己提前挖掘好墳墓,為大屠殺做準備,可以想象,如果最後日軍沒有被迫投降,還會有更多無辜的人死在他們刀下。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南京大屠殺前夕,日本80萬人街頭歡慶

更令人膽寒的是,日軍也沒把自己國家的人的性命放在眼裡。在投放原子彈之前,美軍提前在日本多個城市用飛機撒了大量傳單,警告日軍如果再不停手,會對城市實施大轟炸。但是軍方不為所動,甯願用更多平民的犧牲拖延時間,期望戰場上能翻盤。即使是美軍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之後,日軍還不死心,他們以為美軍隻有一枚原子彈,等到美軍繼續向長崎投放了原子彈之後,天皇才不得不宣布投降。即使這樣,當時軍中還發生小規模叛亂,就是為了阻止天皇投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這句“原子彈下無冤魂”也是有道理的。雖然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和日本都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德國戰後認錯态度良好,一直在反思,德國總理在猶太紀念碑前的驚天一跪更是讓世界動容。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日本直到今天,還沒有完全認罪,總是想盡辦法來粉飾太平,近年來日本國内軍國主義思想又有擡頭趨勢,甚至開始“洗白”自己,認為日軍對外侵略和美軍當時投放原子彈的行為性質差不多,實在是可笑。

我們一定要警惕部分有心之人的“洗地”行為,不能把昔日的曆史仇恨遷怒到現在的日本人身上,但也絕不能忘記曾經的血海深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