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说“原子弹下无冤魂”?南京大屠杀前夕,日本80万人街头欢庆

1995年,美国空军退役少将查尔斯·斯韦尼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题目为《原子弹下无冤魂》,用来驳斥那些攻击美国投掷原子弹行为的言论。很多人认为,有罪的只是当时的日军,大多平民是无辜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前夕,日本东京80万平民走上街头,为即将到来的胜利欢庆。南京沦为人间地狱时,东京的人们却像过年一样高兴,如此对比,令人胆寒。

1937年11月,国民党军队接连失利,士气低迷,根本无力抵抗日军。在进行了短暂的尝试过后,南京几乎被放弃,沦为弃子,整个南京城只剩下不到60万人。

当时的南京是民国的首都,意义重大,因此日军早已决定要拿下南京,并且要大肆庆祝。12月7日,东京政府决定,侵华日军攻下南京时,东京将动员各级学校,召集至少80万人举行游行欢庆活动。

为何说“原子弹下无冤魂”?南京大屠杀前夕,日本80万人街头欢庆

几天后,日军完全占领南京,开始在城内大肆屠杀、劫掠无辜平民。许多有钱有势的人早已得到消息弃城逃跑,留下的大多都是穷苦百姓和老弱妇孺,他们手无寸铁,面对丧心病狂的日军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样无力。作为中国人,当时南京的惨状不用多说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然而,南京沦为人间地狱时,日本东京却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12月13日晚上10点,日本军方发布了日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听到这一消息,日本民众欣喜若狂。街上、车站上的人们听到广播后,第一反应是齐声高呼“万岁”。当天晚上就有许多人提着灯笼上街游行,或者到酒馆里喝酒庆祝。游行队伍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火龙,照亮了整个东京。银座的酒吧里挤满了青年,他们脸上洋溢着快活的笑容,举杯欢呼,说着“再干一杯!”“庆祝陷落!”这样的话。

为何说“原子弹下无冤魂”?南京大屠杀前夕,日本80万人街头欢庆

那几天的东京,到处都在欢庆,简直比过年还隆重。从14日开始,报纸、杂志、电台等媒体,用大篇幅连篇累牍地报告此事,恨不得昭告天下。来自学校、企业、政府等近10万人,聚集到靖国神社等地,点亮了庆祝胜利的红灯笼,同时为远方的日军祈福。

傍晚才迎来了本次庆典的重头戏。仅以东京为例,几乎整个城市的居民全体出动,乐队奏起了雄壮的进行曲,走在最前面,后面是欢天喜地的民众,他们提着灯笼,一会儿唱着国歌,一会儿齐声高呼“天皇陛下万岁”。据说当天街上游行的人数近百万,他们的呼喊声一路传到了皇宫,天皇听到后非常高兴,立刻取消了原本的行程,开始了阅兵仪式,表彰参与大屠杀的“功臣”,皇后还亲自编织了围巾赐给这些“功臣”,以示嘉奖。

除了东京,其他城市也举行了庆祝游行活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中。为了庆祝南京沦陷,日本有些商人特意从中国进口面条,称其为南京面条,不少民众果然冲着这个名字大量购买。

为何说“原子弹下无冤魂”?南京大屠杀前夕,日本80万人街头欢庆

12 月17 日下午,日军举行了所谓“南京入城式”。这一消息传到日本,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欢庆浪潮。在大阪,人们从下午2点接到消息开始,就一直在庆祝,直到深夜也没有停止。

当时正是日军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他们甚至强迫我国人民必须也要庆祝。被强迫的主要是早已沦为殖民地的东三省百姓,12月13日,占领东北的日军称:为庆祝军国日本永不能忘之南京陷落起见,全体市民举行庆祝提灯游行。祖国沦陷,同胞被杀,作为中国人怎么可能会去庆祝,但在日军的无耻威胁下,人民只能被迫走上街头。整个游行庆典中,中国人全都神情悲戚或者满脸愤怒,队伍中充斥着哭声和对日本的咒骂声。凡是不愿参加游行的百姓,都被日军抓走,枪决示众。

南京30万中国人悲惨死去的时候,东京却是欢乐的海洋。现在有些人认为,侵华日军和日本人是两码事,这一观点也许适用于现在,但绝对不能用在战争时期。说得绝对一点,当时的日本人除了少数有良知的人,其余人几乎都不无辜。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当时日本全国上下都是支持军队侵略中国的。我们都知道,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本国资源匮乏,他们需要对外侵略来掠夺其他国家的领土和资源。因此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被侵略得越惨,就证明日本将会得到更多资源,以后就能变得更强。

为何说“原子弹下无冤魂”?南京大屠杀前夕,日本80万人街头欢庆

出于这种心理,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风气十分浓厚,不论男女老少,全国人都狂热地支持战争。男人们积极请求参军,如果不幸落选,就感觉受到了极大侮辱,是自己对不起国家,有人选择自残甚至剖腹自尽。女性和青少年、老人虽然不能上战场,却在用其他方式支持国家。当时出现了一个“大日本国防妇人会”,会员最多时达到了1000万人。这个组织将妇女们联合起来,慰问出征的侵略军和阵亡者遗属,给前线士兵写慰问信,照顾负伤回国的士兵。其中有成千上万的女性主动或被迫充当了“从军看护妇”“慰安妇”“女子挺身队”队员等。

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的日本女人有多狂热,曾经有一名日本士兵出征前舍不得新婚妻子,没想到妻子知道后,毫不犹豫地用一把小刀自尽,就是为了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地为国作战,这件事被大肆报道、赞赏,引来许多女子效仿。还有母亲因为自己没能生出可以参军的男孩,最终羞愧自杀。这可不是个例,在当时这种极端的例子很普遍,诞生了无数的“军国之母”“军国之妻”“靖国之女”等。

从这一角度说,尽管少数日本人当时是反对战争的,但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是主战派。1945年,美军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日本才不得不投降,否则这场战争也许还会持续几年。然而,二战结束后,日本却摆出了一副受害者的样子,指责当年美军投放原子弹是罪行,多次要求美军对此道歉。

为何说“原子弹下无冤魂”?南京大屠杀前夕,日本80万人街头欢庆

在这样的情况下,1995年,美国空军退役少将查尔斯·斯韦尼在美国国会发表了主题为《原子弹下无冤魂》的演讲,查尔斯就是当年亲眼见证了美军两次投放原子弹的飞行员,因此他的话十分可信。

在这篇著名的演讲中,查尔斯毫不留情地指出,“法西斯总打着最漂亮的旗帜去掩饰最卑鄙的阴谋。”查尔斯认为,日军当初宣称的“大东亚共荣”,就是在对中国的残忍占领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造成了其他国家的巨大伤亡,美国也是受害者之一。美军的攻势越逼近日本本土,日军就愈发丧心病狂。到了后期,日军的资源、补给等日渐不足,无法与美军抗衡,于是“神风敢死队”诞生了,日军不惜主动牺牲自己人,也要尽可能多的消灭美军,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丧心病狂来形容了。

日军让美军感到可怕的还不止这些,他们对生命的轻视,超出了美军的想象。按照国际惯例,俘虏不能随意杀害,但日军从没遵守过这一规定,为了威胁美军,日军当时声称:只要有一个美国人踏上日本本土,所有盟军战俘都将遭到处决。日军还强迫战俘为自己提前挖掘好坟墓,为大屠杀做准备,可以想象,如果最后日军没有被迫投降,还会有更多无辜的人死在他们刀下。

为何说“原子弹下无冤魂”?南京大屠杀前夕,日本80万人街头欢庆

更令人胆寒的是,日军也没把自己国家的人的性命放在眼里。在投放原子弹之前,美军提前在日本多个城市用飞机撒了大量传单,警告日军如果再不停手,会对城市实施大轰炸。但是军方不为所动,宁愿用更多平民的牺牲拖延时间,期望战场上能翻盘。即使是美军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之后,日军还不死心,他们以为美军只有一枚原子弹,等到美军继续向长崎投放了原子弹之后,天皇才不得不宣布投降。即使这样,当时军中还发生小规模叛乱,就是为了阻止天皇投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军这句“原子弹下无冤魂”也是有道理的。虽然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和日本都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德国战后认错态度良好,一直在反思,德国总理在犹太纪念碑前的惊天一跪更是让世界动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认罪,总是想尽办法来粉饰太平,近年来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又有抬头趋势,甚至开始“洗白”自己,认为日军对外侵略和美军当时投放原子弹的行为性质差不多,实在是可笑。

我们一定要警惕部分有心之人的“洗地”行为,不能把昔日的历史仇恨迁怒到现在的日本人身上,但也绝不能忘记曾经的血海深仇。

继续阅读